香港IPO市場長期向好,中概股回港潮將持續——專訪瑞銀全球投資銀行部副主席、大中華區總裁李鎮國
2年前

中國基金報記者 葉詩婕

今年以來,受諸多因素影響,曾經活躍的香港IPO市場明顯降溫,在數量和募資額上較去年同期都下降明顯,新股也頻頻破發。與此同時,港股市場還面臨着區域內其他交易所的競爭、中概股加速回港等一系列的挑战,其未來的發展也引發業內諸多關注。

近日,《中國基金報》記者獨家專訪了瑞銀全球投行部副主席、大中華區總裁李鎮國(John Lee)。在全球投資銀行業務普遍面臨挑战之時,李鎮國表現出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他表示,長遠來看,中國經濟增長十分積極,故基本面受此影響的港股市場盡管目前估值較低,但增長潛力巨大,未來的發展也將是非常正面、積極的。

(瑞銀全球投資銀行部副主席、大中華區總裁李鎮國 來源:瑞銀)

李鎮國先生於2017年3月加入瑞銀,目前負責大中華地區的投資銀行業務,包括並購及股票和債務資本市場業務。他擁有超過25年的投行經驗,參與過亞洲各地多種產品領域的項目。在加入瑞銀之前,他在美銀美林工作了20年(1996-2016),曾任美銀美林亞洲業務副主席及香港、台灣和澳門業務主管。1994-1996年,他在貝爾斯登(Bear Stearns Cos.)亞洲有限公司工作了兩年。他持有美國南衛理公會大學的工商管理學學士學位,主修金融房地產

瑞銀集團成立於1862年,且在1985年就已开始爲中國公司提供企業融資服務,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金融機構之一,也是我國首家獲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其旗下投資銀行業務平台瑞銀證券成立於2006年,开啓了外資機構直接參股中國全牌照證券公司的先河。在中國投資銀行業界,瑞銀在外資投行中的排名一直穩居前列。

香港新股市場長期向好 看好消費、新能源

據Wind數據統計,恆生指數在過去半年的最大回撤達到25.8%,創下疫情以來的新低。同時,香港IPO市場受到波及,上市數量和募資額大幅縮減。

根據德勤中國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按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融資金額計算,今年前三季度香港新股市場融資總額同比下滑81%至547億港元,新股數量下滑36%至47只,位於全球新股融資排名榜的第四位。以半年計算,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數量爲2013年以來同期低位;募資額則爲2012年以來同期低位。

“去年不僅香港,全球範圍來看IPO市場都十分火熱,因此今年的回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李鎮國說。

李鎮國分析稱,香港新股市場的降溫是追隨了環球新股市場的跌勢,而導致環球新股市場疲軟的主要原因有俄烏持續衝突導致的供應鏈以及大宗商品危機、美聯儲正式开啓激進加息和縮表,以及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博弈造成的擔憂。此外,內地疫情反復也對香港新股市場的融資熱情造成一定影響。

不過,最糟糕的時候似乎已經過去。自今年7月以來,港股IPO市場顯著回暖。Wind數據顯示,7月份共有16家企業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其中包括公开發售認購倍數超40倍的玄武雲和微創腦科學,以及創下募資額達134億港元的天齊鋰業。此外,7月也是今年以來港股市場上市新股最多的月份。

8月25日,中國中免正式赴港上市,融資淨額約爲158.92億港元,成爲年內香港市場最大規模的IPO,也爲香港新股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此外,中免也是國有企業中,A股至H股上市折讓率最低的企業之一。而瑞銀則是中免本次IPO的聯席保薦人、聯席全球協調人、聯席账簿管理人以及聯席牽頭經辦人。

“中免的成功上市和良好表現是一個很好的案例,表明優質消費標的對資金的吸引力,更說明了疫後時代與復蘇相關的企業仍然有增長和融資潛力,”李鎮國說。

穿越近期的波動市況長遠來看,李鎮國看好以下兩個板塊方向的機會。一是疫後復蘇相關的消費品(consumption things)板塊,例如體育用品、飲料、食品等;二是國家政策重點扶持的行業板塊,包括公共基建、新能源產業鏈等。

此外,李鎮國依舊看好香港新股市場的潛力。“我個人認爲盡管目前香港IPO市場比較疲弱,但等到疫情過後,整個中國經濟的增長和反彈勢頭會非常好,這對日後香港IPO市場有一定幫助,”李鎮國說道。

除傳統IPO之外,港交所也於今年年初剛施行了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制度。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共有13家SPAC公司遞表,且已有4家成功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鑑於今年全球新股市場表現欠佳,且美國市場SPAC監管加碼,在如此大環境下,香港市場SPAC目前的進度是可以接受的,”李鎮國說。他還表示,長遠來看,SPAC作爲“新興”融資產品,具有市場性,也爲有一些成長性的、具有上市需求的小市值公司提供更多一項選擇。

“香港的SPAC監管制度比美國的更全面,這一方面也是走在美國之前的,”李鎮國說。他舉例道,相比於美國的SPAC制度,香港的SPAC制度嚴格限制了散戶參與,僅對專業投資者开放,如此“高門檻”一定程度上也保護了投資者的權益。但他也指出,正是由於散戶無法參與港股SPAC交易,使得SPAC後續在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受到一定限制。

中概股回港趨勢將持續

近期,隨着中美監管機構在審計方面談判的相關進展,“中概股回港”再次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根據港交所數據,今年截至8月底,相繼已有26家中概股公司借助二次上市(secondary listing)或雙重主要上市(dual primary listing)方式順利抵“港”。

事實上,自2018年港交所逐步推行了一系列上市制度改革,例如允許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的創新產業公司在香港上市,同時明確海外發行人在香港申請二次上市制度後,便有越來越多中國科技公司選擇在美國和香港兩地上市,但在交易機制設計上,大多以美國爲主要上市地,在香港掛牌多採用“二次上市”模式。

2022年1月,港交所進一步優化海外發行人上市制度,降低了二次上市門檻,爲二次上市公司提供了上市地位變更的相應指引,同時明確雙重主要上市相關規則和要求,拓寬雙重主要上市接納度。

近期以來,雙重主要上市正在成爲中概股回港的“新主流”模式,知乎、貝殼、小鵬、理想等9家中概股公司目前都已實現了在美國和香港雙重主要上市,更有例如流通市值超2萬億港元的龍頭阿裏巴巴等也公布了相關在港雙重主要上市的計劃。

李鎮國認爲,中概股回港上市,特別是回港做雙重主要上市的趨勢,未來將會持續。

“從企業角度出發,在多個交易所平台上市可以拓寬融資渠道和平台。而在港做雙重主要上市的企業未來可被納入滬深港通,更有利於來自中國境內資金的注入和支持,長遠來看,對這些企業吸引所針對的投資群並與他們互動都有一定的鞏固和幫助作用,”李鎮國說。

李鎮國強調,由於香港相應的上市法規較美國來說更爲嚴謹,因此部分中概股企業對回港上市仍處在觀望中,但他預計,未來幾年能夠符合相關要求的企業仍舊會非常積極地參與回港上市。

李鎮國還透露道,中概股兩地上市,及中國企業赴境外多交易所平台上市等相關業務是瑞銀投行部未來的工作重點之一,瑞銀也一直配備了一支專業、龐大的上市團隊以支持相關業務。

根據此前舉行的瑞銀投資銀行媒體電話會上披露的信息顯示,2022年截至9月初,瑞銀在香港共完成17單融資項目,市場佔有率(按照交易規模)接近15%,其中包括中國中免接近24億美元IPO、青島啤酒5.3億美元大宗配售等項目。此外,瑞銀也參與了多個中概股“回港”的項目,例如作爲聯席保薦人協助名創優品二次赴港上市等。

李鎮國還表示,全球範圍內,香港的金融市場地位都是非常獨特的。他指出,香港的獨特性體現在,其一,地理上,由於背靠大陸,香港的投資者群體對於中國以及亞洲市場相對較爲了解,因此香港向來是中國諸多企業走向國際化的首選平台;其二,制度上,建立在滬深港通基礎上的互聯互通資金往來渠道使得更多的內地資金能夠南下參與港股交易,爲港股市場注入更大活力;其三,監管環境上,香港金融市場擁有獨立且完整的法規和管制,以此更能夠吸引國際投資者,其流動性也是遠超新加坡等區域內其他主要金融市場的。

中資企業境外上市未來可期

隨着中國資本市場對外开放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开始積極關注和探索更多適宜的資本市場作爲目標上市地。

今年以來,在國內及部分境外上市地政策的雙重鼓勵之下,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赴境外融資,並選擇美股、港股市場之外的其他海外資本市場,例如歐洲。從“滬倫通”到“中歐通”,至今已有四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登陸瑞交所,而隨着發行量越來越多,“中歐通”下的GDR(Global Depositary Receipts,全球存托憑證)也會成爲中國境內上市公司境外融資的重要融資通道。

對於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選擇赴海外發行GDR等方式融資這一現象,李鎮國認爲對企業和對境外投資者都有益處,而這也是GDR這一方式逐漸“熱門”的最主要助推力之一。李鎮國表示,對企業來說,境外發行GDR能夠引入更多國際战略投資者,拓寬融資渠道;對於境外投資者來說,也能夠獲得直接投資A股相應標的的機會,以完善和多樣化其投資組合(portfolio)。

對於部分業內人士擔心的多地交易所競爭會削弱港交所對企業融資的吸引力,李鎮國則強調,GDR不會取代其他上市融資渠道,而是爲A股上市企業在全球不同資本市場提供了額外的融資選擇。

“對整體大市場而言,我認爲各交易所平台的競爭是有益的,能夠促使這個‘餅’做得更大,是一件好事,”李鎮國說。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瑞銀幫助中國企業在海外新股融資方面的交易規模排名第一。李鎮國也對記者表示,與本土中資券商不同的是,瑞銀作爲外資券商擁有全球性的平台和團隊,例如在投行業務領域,瑞銀擁有跨境業務的能力,且能將集團在境外與中國境內的不同平台資源整合,以此充分發揮境內外均沾的優勢,爲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提升客戶的服務體驗。

除了擁有卓著的跨境業務整合能力外,瑞銀在企業ESG可持續投資方面也做了全面布局。李鎮國表示,ESG可持續投資是瑞銀的核心策略之一,瑞銀也擁有獨立的ESG顧問團隊爲客戶提供相應的資產管理建議。

資料顯示,財富管理方面,瑞銀集團是全球首家向財富管理客戶建議以可持續投資作爲投資首選的大型金融機構。自 2021 年以來,瑞銀已牽頭爲中國公司提供21項可持續股權融資服務,爲客戶籌集超過230億美元的可持續融資交易。而在債務融資市場(Debt Capital Markets,DCM),瑞銀在大中華區爲26家客戶牽頭發行了45只綠色債券,總交易額達204億美元。

編輯:喬伊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香港IPO市場長期向好,中概股回港潮將持續——專訪瑞銀全球投資銀行部副主席、大中華區總裁李鎮國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8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