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烏各領域合作取得實實在在成果
2年前

  2022年9月14日,撒馬爾罕中央大道街心公園舉行“上合之窗”文化展覽活動。本報記者 隋 鑫攝

  2021年9月,在烏茲別克斯坦制藥企業祖拉貝克實驗室有限公司,中國新冠重組蛋白疫苗正式投產。扎法爾攝(新華社發)

  2022年8月14日,第六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主賓國烏茲別克斯坦展區。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攝

  2021年6月8日,長三角地區首趟茶葉專列從浙江義烏啓程前往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龔獻明攝(人民視覺)

  近年來,中國與烏茲別克斯坦全面战略夥伴關系不斷向前發展,雙方成爲彼此交心的好朋友、共同發展的好夥伴、文明對話的好榜樣、相互幫扶的好兄弟。一批共建“一帶一路”重大項目有序推進,地方、智庫、媒體、藝術、考古等各領域合作日益深入,有力增進了兩國人民福祉,有效促進了兩國民心相通。中烏關系的大樹愈發根深蒂固、枝繁葉茂。

  “陸鎖國”成“陸聯國”——“得益於中國技術,烏茲別克斯坦鐵路系統駛入快車道”

  烏茲別克斯坦是中亞大國和地緣中心,同時也是中亞腹地的“陸鎖國”。長期以來,運輸通道不暢、互聯互通水平較低是該國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近年來,烏茲別克斯坦加強本國發展战略與共建“一帶一路”對接,一批重點合作工程相繼建成,烏茲別克斯坦正從“陸鎖國”轉變成“陸聯國”。

  7月28日,滿載204噸布料、棉紗等貨物的中吉烏公鐵聯運國際貨運班列從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駛出。這些貨物以鐵路運輸抵達新疆喀什火車站後,經公路從伊爾克什坦口岸出境,最終運抵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和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班列全程採用集裝箱“鐵路—公路”國際多式聯運方式,運輸時效大幅提升,中國與中亞國家之間的商貿往來多了一條更加方便快捷的通道。

  公鐵聯運的提速得益於中吉烏公路的建成運行。該公路全長950多公裏,2018年开通後,從新疆喀什到塔什幹的通行時間不到兩天,比此前經由吉爾吉斯斯坦中轉節約了6至10天。烏官方測算,中吉烏公路的开通,使每噸貨物運費減少300—500美元,一年運費支出就可節約250萬美元左右。衆多商家看好這條通道帶來的財富和商機。去年底,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中國甘肅海外倉揭牌成立,雙方成功實現互設海外倉。烏茲別克斯坦的棉紗、果蔬、幹果等貨物可快捷進入中國大市場。

  “900天奮战成就900秒奇跡。”中國中鐵隧道局集團承建的中亞第一長隧道“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是烏境內又一互聯互通重點項目。這條鐵路隧道穿越大山阻隔,打破多項紀錄,19.2公裏長的隧道只需900秒就可通過。當地百姓出行,再也無需翻山越嶺或繞行他國了。

  烏茲別克斯坦國家鐵路公司電氣化改革項目部主任納夫魯茲·埃爾基諾夫在首發列車上體驗了穿越隧道的全過程,至今仍對項目通車時的盛況記憶猶新:“安全、可靠、舒適是‘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的代名詞。得益於中國技術,烏茲別克斯坦鐵路系統駛入快車道。”埃爾基諾夫表示,中吉烏鐵路項目前期工作進展積極,這條隧道將是烏境內的關鍵控制性工程,期待烏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开展更多合作。

  水電站改造升級——“共建‘一帶一路’爲各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烏茲別克斯坦水電站修復項目有力推動了烏中兩國水電領域合作,該領域已成爲雙邊合作的又一亮點。”烏茲別克斯坦—24電視台在黃金時段節目中,詳細報道了中國企業改造升級烏3座老舊水電站的故事。

  烏茲別克斯坦水電站修復項目由中國電力建設集團(以下簡稱“中國電建”)承建,項目覆蓋下博茲蘇伊14號水電站、塔什幹9號水電站和沙赫裏漢2號水電站。這3座水電站建於上世紀40年代,此前均已超期服役,嚴重老化。2021年6月,項目改造完工、投入運營後,5台機組並網發電實現有序運轉,發電功率提高1倍以上,發電量提高2倍有余,對緩解首都塔什幹和安集延周邊地區的供電壓力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中國電建堅持屬地化運營,當地僱員比例超過70%。公司還通過召开研討會、實地交流等方式,積極爲當地培養高層次水力、電力等能源專業人才,爲烏高校學生提供赴華留學機會和獎學金名額。

  烏方員工努林博耶夫·奧塔別克2019年8月進入項目工作至今。他表示,項目讓他掌握了先進的水電技術,希望今後能繼續參與中國企業的項目建設,服務家鄉人民。

  烏茲別克斯坦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豐富。但長期以來,烏茲別克斯坦85%以上的電力來源於煤炭和燃氣。近年來,烏政府大力鼓勵發展新能源項目。中國電建除承建水電站修復項目外,也在投資建設一個500兆瓦的風電項目。中國電建烏茲別克斯坦代表處負責人劉暢表示,“共建‘一帶一路’爲各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帶來更多機遇,我們將發揮自身優勢,持續助力相關領域合作。”

  新能源、農業、金融、現代通信等領域合作正在成爲中烏經濟合作的新亮點。在烏茲別克斯坦的中資企業超過2000家,鵬盛工業園、安集延產業園、明源絲路玻璃廠等一大批項目开花結果,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幹納國立大學教授穆塔利普·哈桑諾夫表示:“烏中是共同發展道路上的可靠夥伴。”

  古城煥發新生機——“在文明交流互鑑中發展出深厚的友誼”

  烏茲別克斯坦曾是東西方交通貿易要地,撒馬爾罕、布哈拉、希瓦等古城更是古絲綢之路上的“明珠”,吸引着衆多遊客。其中,被譽爲“建築博物館”的希瓦古城曾因年久失修,一度失去昔日的輝煌。

  2013年,烏政府向中國政府提出文物保護合作援助申請,得到中方積極回應。2014年,中烏雙方決定在希瓦選擇兩處古跡進行保護修復。2017年4月,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組織專業技術團隊正式啓動古城修復工作,項目範圍覆蓋整個北門區域,主要包括阿米爾·圖拉經學院、哈桑·穆拉德庫什別吉清真寺主體保護工程及環境整治工程等。

  項目實施過程中,爲了解古建築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中方團隊邀請當地文物保護專家做顧問;爲尋找與古建築一致的傳統老磚,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收購古城舊磚;爲恢復古建築曾經的精美內飾,中方團隊請當地老匠人手繪瓷磚釉面再燒制成型……“一开始我十分不理解,中國文物修復團隊爲什么不用更結實耐用的新材料,偏偏堅持用傳統材料和工藝。後來我慢慢明白,中國文物保護工作者堅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藝、原做法的‘四原’原則,是在最大限度地保留歷史信息。”參加修復工作的阿裏謝說,如今他已掌握了在烏慢慢失傳的傳統磚砌工藝,項目結束後,他將繼續投身到當地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

  由於修復項目位於居民生活區,中方項目組綜合考慮希瓦古城旅遊發展和居民生活,兼顧當地居民宗教活動和社區文化活動的需要,在生活區進行環境整治及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道路和廣場鋪設、景觀環境設計以及照明等。看到中方專家爲希瓦古城修復付出的巨大努力,當地老居民阿卜杜拉·玉素甫心存感激,“中國專家的到來,讓古城老建築煥發生機”。逢年過節,他都惦記着邀請專家到家裏做客,用抓飯等當地美食款待中國客人。

  “文化遺產是烏茲別克斯坦的寶貴財富,一磚一石都包含豐富的歷史信息,保護好文化遺產並傳遞給子孫後代是當地人的責任。”2020年3月,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沿着中方援助整治後的道路視察阿米爾·圖拉經學院,高度評價中方修復工作,提議在希瓦設立一所專門的古跡修復學校,推廣中國的古跡修復經驗,培養古跡修復人才。

  希瓦古城有數百戶居民,很多人參與了修復工作。古城修復後,當地的旅遊生意越來越好。“絲綢之路將烏中兩個文明古國聯系起來,在文明交流互鑑中發展出深厚的友誼。”時任希瓦市市長朱馬尼亞佐夫高度贊賞中方工作,希望以希瓦古城修復項目爲开端,开啓烏中文化交流與合作更美好的未來。

  面向未來,中烏雙方將繼續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同“新烏茲別克斯坦”战略對接,加快遴選和落實一批合作大項目,持續深化互聯互通、減貧扶貧、醫療衛生合作,讓中烏互利合作更多更好惠及兩國人民。

  (本報記者張朋輝、謝亞宏、肖新新、隋鑫、榮翌、李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中烏各領域合作取得實實在在成果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8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