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廠|知乎暑期檔,打开內容生態的多重想象空間
2年前


作者 商迪安

“做巨輪裏的一個螺絲釘也很好。”說出這句話的主人公沒想到引起了網友的大量討論,並在天天刷的知乎平台中看到因此形成的一個話題——“這是當前職業環境中的普遍心態嗎?”
近兩年來,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讓即將畢業的學生們湧入了新一輪“考公潮”,互聯網大廠降本增效下不少員工又紛紛被“畢業”。從“內卷”到“躺平”,從“00後整頓職場”到“最難求職年”……職場話題頻頻刷新着社會的討論熱度值,年輕人也需要看到一些希望和榜樣的力量。
以往憑借“XX職業是如何體驗”這一句式,知乎共產生了23.3萬人關注、15.9萬個討論的相關話題,這一形容也成爲了知乎的品牌烙印。今年夏天,知乎推出了首檔職場青年紀實觀察節目《我所向往的職業啊》,通過實地探訪的影像記錄爲用戶高關注度的話題作答,用戶在站內也第一次有了觀看“視頻版本職業體驗”的體驗。
除此之外,知乎還在今年暑假帶來了青年談話節目《荒野會談》和高考紀實人物訪談節目《我的高考笑忘書》。通過三檔暑期自制綜藝,知乎帶來了文字問答的可視化呈現,拓展了社區內創作者的表達形式。同時,節目內容又反哺了社區內互動和討論,出現在節目中的人又回到社區解釋了“甘愿做一個螺絲釘”背後的職業認同。
截至9月15日,三檔自制節目在知乎站內播放量達1.13億次,站外曝光量超10億,已有18個節目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熱議、文娛、視頻等各類榜單。

視頻版“XX職業是什么體驗?”
《我所向往的職業啊》第一期將鏡頭聚焦到了美國硅谷。主人公黃玄是一位資深知乎用戶,2014年在知乎回答了第一個問題,迄今共有293個回答,回答問題的幾年間,他從北京的一名大學生成長爲了硅谷的一名程序員。
黃玄目前在Meta(原Facebook)核心項目 React中工作,這是世界知名的开源項目,而黃玄是該項目唯一的華人。跟隨鏡頭,觀衆一同與他开車通勤、訂會議室、开會,還見識了硅谷大廠的食堂配置……沉浸式體驗了三天硅谷程序員的工作和生活。
知乎上程序員的相關話題有超過160萬的關注和90多萬條的內容討論。但即使如此,當黃玄出現在鏡頭面前還是打破了大家對這一群體的刻板印象。原來他們也可以很潮,並非都喜歡穿格子衫。黃玄休息的時候甚至會跳一段街舞。
之前僅通過問答,用戶知道黃玄對“枚舉的底層原理”、PWA和Python的深入認識,但少有人知道他在專業之外的立體形象。這也是知乎做視頻節目的一大初衷——對於社區創作者而言,優秀答主在節目中的專業討論和人物魅力得到進一步展現。
在硅谷,遠程辦公、线上會議已經成爲日常,節目中也呈現了黃玄如何高效完成了不同文化、地區、部門的溝通。黃玄本人就說:“我們特別重視一個程序員有很強的溝通能力,甚至是有一定的政治能力。”這也重塑了大衆對程序員的認識。


《我所向往的職業啊》設置了第二現場,嘉賓都是職場領域最受認可的明星和大V。比如第一期就請來了知乎職場和互聯網話題的優秀答主——入行十九年的資深程序員,迪士尼流媒體技術總監程墨作爲當期顧問。身在第二觀察室,在看到黃玄對於程序員溝通能力的要求時也適時總結:數據交流也是一種人際交流,程序員並不是機器。
第一現場和第二觀察室的交叉,爲知乎用戶全面展示了職場行動與洞察。常駐嘉賓楊天真在觀察室中以企業CEO的視角輸出了不少幹貨,陳銘、冉高鳴等人也總是會適時補充員工怎么做才更得體、進步的觀點,金句頻出。比如,嘉賓們總結出了職場員工的三條通用法則:1明確工作目標、企業文化、老板風格;2拒絕情緒內耗,爲結果負責;3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有不可取代性。儼然是問題“對剛入職場幾年的新人有哪些建議?”的线上教學版本。
回到節目正片,休息日時,黃玄找到了同樣在硅谷工作的好友張書豪一起逛計算機博物館。也正是在交談過程中,在谷歌做程序員的張書豪發出了關於“螺絲釘也很好”的感嘆。後來他在知乎下回答,“我現在在谷歌的工作是有意義的,產品是我喜歡的,對科技發展是有推動作用的,螺絲釘對我來說也很好”。話題從節目延展回社區,言語中都是對於自己工作價值的認可,這也是知乎用戶渴望追求的狀態。
而黃玄在節目中則表達了他希望自己开發的代碼能夠在开源項目中永遠留下痕跡。“代碼永恆,穿越時間”是程序員的浪漫追求,而黃玄又在之後的知乎問答補充到,“通過代碼改變世界,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是程序員向往的職業精神內核,也一直都是硅谷精神的核心。他在節目中的真情流露也造就了第一次有一檔職場節目討論到了職業對於人生的意義。

爲社區用戶創造更多交流場景
“對剛入職場幾年的新人有哪些建議和忠告?”這一問題在知乎上共有2258個回答和841萬瀏覽量。說明年輕用戶在進行職場話題查詢和提問時,往往帶着自我提升的意愿,好奇前輩們是如何發展的。
知乎團隊在節目策劃初期,就決定要區別於市面上的職場新人通關類節目,給年輕人一個全景視角,呈現有一定經驗的優秀職場人的工作與生活。這樣的設置也符合知乎的社區氛圍和專業精神。
除了程序員,《我所向往的職業啊》還記錄了外企總監、工業設計師和紅圈所律師的工作與生活。這些群體所在的行業都是知乎站內最受關注,且在全網也備受討論。

節目組的選角聚焦於其中年輕的佼佼者,比如95後工業設計師張子豪,作爲去年的小米應屆生,其主導設計的團隊作品Xiaomi Civi 拿下了“2022 年 IF 國際大獎”,本人也獲得了“小米工程師奧斯卡”的榮譽,老板評價“真是撿到寶了”。通過對他的工作細節觀察,觀衆也更能夠感受到走上卓越之路的每一步的具體樣貌。
不止於職場,情感、社交等話題也是當下年輕人的主要關注議題,知乎以不同形式的策劃回應這些討論,在暑期還帶來了荒野系青年談話節目《荒野會談》和高考紀實人物訪談節目《我的高考笑忘書》。三檔節目話題都來源於知乎上年輕人高贊、熱議的討論話題,是知乎專業討論的視覺呈現。
區別於市面見的設置於室內的談話節目,《荒野會談》選擇了山林間的露營場景。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山大,疫情更是禁錮了很多人的腳步,節目組表示,“希望大家可以去到荒野,呼吸自由空氣,讓靈魂得到釋放,用一個开放的心態來看待問題”。

嘉賓李松蔚是入駐知乎多年的資深答主,過去幾年間一共回答了192個問題,獲得了77.3萬贊和161萬的關注者。節目第二期,當討論到什么才是真正 “酷”的事情時,李松蔚說道,自己社恐,不會僞裝自己刻意融入圈子。而他2015年時在知乎的一條高贊回答又補充說明了這一觀點。
有人提問:內向、不善社交的人如何建立人脈?他回答:內向的人是先活得更好了,人脈就會自然拓展。你自己是這樣的人,你就會遇到幾個欣賞這樣的人;你享受此刻的生活,你就會發現與它匹配的圈子;你認同自己,就會受到別人更多的認同。我們要做的只是在這些自然而然發生之前,耐得住寂寞。——而在耐得住寂寞這方面,還有誰會比內向的人更有天賦呢?
這一回答直到今年依然還在幫助不少有着困惑的內向患者,有用戶最新評論稱“極大地緩解了我的焦慮”。通過觀看嘉賓在戶外對談的節目,用戶同樣也能同步感受到山林治愈下的“身外的自由”。

知乎內容生態的持續延伸
自制綜藝的形式爲社區內創作者打了個樣兒,知乎能以視頻等更多維度的形式支持創作者展現個人專業度和個性,發生多元碰撞。同時,節目話題來源於知乎上年輕人在不同領域高贊、熱議的專業討論,從內容生態基礎上衍生出節目,而節目效應又繼續反哺知乎內容生態。
對於平台而言,綜藝這種形式更下沉,是能最大化擴展用戶和人群的方式。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三檔自制節目在知乎的播放量已破億。其中《我所向往的職業啊》一經播出,便在全網引起關於職業的廣泛熱議,相關話題閱讀量約2億,引發相關討論量近30萬次。而這只是知乎第一次出手嘗試將內容視覺呈現。
《我的高考笑忘書》節目的創作源泉則來自知乎高考失利這一話題內容。在今年高考期間,僅“高考志愿”相關檢索詞在知乎的搜索量就達1.97億次,內容瀏覽量更是多達25.2億次。節目通過12位高考失利親歷者的講述,讓考生們看到高考過後更多的未來選項和人生可能,並引發無數高考過來人的強烈共鳴。

雖然2022年的高考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過去時”,但關於未來與夢想的討論仍在知乎上不斷發生。知乎泛娛樂運營團隊負責人分享道,“節目的形態是講述有相似經歷但又因爲不同的抉擇走上不同人生路徑的人的故事,核心是這個相似的經歷的衝擊力”。知乎希望通過每次一個切口做一個系列,給用戶帶來“我也可以在知乎分享我自己的經歷”之類的認知。
知乎泛娛樂團隊認爲,素人講述經歷會是一個未來有發展的內容形式,打破了以往以名人爲主的訪談模式,讓普通人的故事可以更多被分享,也更適合社區的內容生態。
事實上,在此之前知乎就以問答爲基礎,不斷衍生出文章、電子書、想法等不同維度的社區內容表現形式。如今知乎把高贊高關注內容進行二次包裝,已節目形式呈現,是知乎內容生態的再度生長。
比如《荒野會談》就帶着知乎圓桌的基因,同時以不同身份行業的視角、更放松的线下場景來呈現。社區內的知乎圓桌則是用戶發起的在线嘉賓討論,在今年7月底更新的2.0版本中,1位主播开播可支持5位嘉賓同時視頻或語音討論。《荒野會談》的上线,再次讓用戶們看到交流碰撞的美妙之處。
知乎暑期活動的三檔節目對外傳達了知乎社區專業、多元的態度,鼓勵大家去找尋屬於自己的答案。而更多看到節目的人也开始重新在社區中答疑解惑,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經歷。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電廠|知乎暑期檔,打开內容生態的多重想象空間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19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