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中烏聯合考古書寫“美美與共”新篇章
2年前

  2019年2月22日,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國家歷史博物館,參觀者在中烏聯合考古成果展上觀看文物。新華社記者 蔡國棟 攝

  在習近平主席剛剛結束的對烏茲別克斯坦的國事訪問中,希瓦古城成爲高頻詞。在中方贈送給烏方的國禮中,有一座中烏合作修復的希瓦古城歷史文化遺跡微縮模型。習近平主席訪問前夕在烏茲別克斯坦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中也專門提到希瓦古城歷史古跡保護修復項目。希瓦古城這座古絲綢之路上的歷史名城,在中烏兩國考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重煥生機。這是近年來兩國人文合作的又一個亮點,再度彰顯中國“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博大胸懷。

  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着過去,也深刻影響着當下和未來。中國和烏茲別克斯坦都是文明古國,偉大的絲綢之路見證了兩國人民兩千多年的友好交往。中國西漢張騫、唐代玄奘、明代陳誠都到訪過烏茲別克斯坦,在塔什幹、撒馬爾罕、納沃伊等名城留下了來自東方的足跡。如今,歷史的吉光片羽在中烏兩國考古工作者的攜手努力下重現於世。對明鐵佩古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尋找大月氏留下的文化遺存……一項項考古成果實現了古今對話,爲中國與中亞地區的文化交往史提供了更加豐富的佐證。中國團隊的敬業精神和平等交流的態度,深受烏方專家和民衆的認可和稱贊。可以說,考古合作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也促進了民心相通,充分體現了絲路精神。

  長期以來,中華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無、交流借鑑,向世界貢獻了深刻的思想體系、豐富的科技文化藝術成果、獨特的制度創造,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進程。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曾經爲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古絲綢之路也爲亞歐大陸商品物產大流通、科學技術大傳播、思想觀念大碰撞、多元文化大交融作出巨大貢獻。通過對積澱文明精華的歷史文化遺產的考古研究,不僅可以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也將進一步促進文明互鑑、增進民心相通。

  近年來,隨着中國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正不斷走出國門。在肯尼亞、越南、柬埔寨等多個國家的文化遺址現場,都活躍着中國考古工作者的身影。據統計,“十三五”期間,中國近30家考古研究機構开展中外合作考古項目40項,包括赴國外开展的合作考古項目32項,爲當地考古工作提供了更多助力,增強了中國考古學在國際考古學界的影響力、話語權,也增進了相互間的人文交流合作。

  如今,隨着“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鑑准則日益深入人心,這是對“文明”與“野蠻”二元思維的超越,也是對“文明衝突論”的破解。盡管世界各國社會制度不盡相同,文化傳統形態各異,但每一種文明都扎根於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站在先輩們創造的絲路文明交流交往交融的光輝成就基礎上,中國與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不斷書寫人類文明交流互鑑新篇章。(孟慶川)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海外網評:中烏聯合考古書寫“美美與共”新篇章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0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