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一家電商公司的田園夢
1年前

導語:在這個慶祝豐收的節日,滿身泥土的拼多多,正在散發着越來越誘人的味道。

9月23日,農歷八月二十八,這一天,是二十四節氣裏的秋分。

對於生活在北上廣等大城市裏的人來說,這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禮拜五,但對於廣大農民而言,這卻是一個專屬於他們的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

華夏大地,慶祝豐收的傳統古已有之。春秋战國時代,祖先們認爲,豐收主要是受到了神靈的庇佑,祭祀神靈的儀式便成爲當時政治生活裏的頭等大事,因此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說法。

隨着時代的變遷,祭祀天地歡慶豐收不再是帝王和諸侯的特權,而是逐漸成爲一種民間風俗。

2018年6月,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復,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爲“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今年,正好是第五屆。

對於拼多多(PDD.US)來說,自2015年創立伊始,就一直將農業視作自己的基本盤。正是源於對於農民和農業的高度重視,才讓拼多多成爲中國農民豐收節最積極的參與者和推動力量。

這個秋分,既是中國農民的豐收節,也是拼多多深耕農業、推動農業數字化和技術創新的見證之日。古老而龐大的農業市場和拼多多電商之間的羈絆,正在變得越來越深。

豐收節背後的拼多多

作爲電商平台當中最積極的參與者和推動方,拼多多和豐收節已經有了多年的合作。

2022年9月13日,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活動在北京密雲啓動。作爲此次金秋消費季承辦單位中的唯一電商平台,拼多多早在9月1日就上线了“多多豐收館”,涵蓋米面糧油、肉禽蛋奶、蔬菜水果、農副產品等4大類別農產品,30萬商家、超50萬款農副產品,並將在持續3個月的活動期間,提供包括優惠券、流量在內的50億消費補貼。

實際上,這不過是拼多多今年一系列農業活動的一部分。

早在8月21日,夏秋交接之時,拼多多就啓動了持續時間達24天的超級農貨節,向消費者提供了來自於10萬家涉農店鋪的超過20萬款精選農產品。

自北向南,從遼寧盤錦大米、山東青島大蝦,到江西萬年貢米、廣西螺螄粉、雲南勐海普洱茶、賓川軟籽石榴;自西向東,從四川西昌陽光玫瑰、陝西大荔冬棗、周至獼猴桃,到長三角大閘蟹、福建平和蜜柚……

更早一點的7月13日,拼多多聯合農民日報,啓動了號稱電商版《舌尖上的中國》的“尋鮮中國好農貨”系列活動,計劃在一年的時間裏,以節令爲軸,橫跨全國各省份,推介各地最新鮮的當季特色食材,以直播、專區等方式,爲特色農產品的網上銷售提供全新的形態。

除了商品推介、促銷性質的活動之外,拼多多在手工藝和農業科技方面也是不遺余力。

其中《多多新匠造》面向的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村手工商品,例如章丘鐵鍋、吉信蒲扇、景德鎮粉彩;而百億農研推動下的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則是利用機器學習、物聯網等頂尖IT技術對傳統農業生產的流程進行賦能,從而吸引了全世界的農業科研領域的頂尖參賽者。

如此密集和高水准的農業相關活動,帶給拼多多的絕非是單純的流量和銷售額,而是通過實實在在的優惠和不斷的重復強化,讓拼多多進一步坐實了國內第一農產品電商平台的用戶認知,讓有農產品需求的消費者下意識的就能想到拼多多,從而給拼多多下一步全球最大農產品零售平台的愿景提供了良好的用戶基礎。

以超級農貨節爲例,作爲拼多多主打農產品消費的IP,今年已經是連續第四年舉辦。

可以說,在農產品消費領域,超級農貨節儼然已經成爲農產品領域的“雙十一”,商家的積極參與、消費者的廣泛認可,讓農貨節不但成爲消費者購买農貨的狂歡日,也成爲優質農產品借以提升銷量、拉升品牌認知度的舞台。

像這樣一種構築在用戶心智當中的護城河,其價值絕非銷售額可以衡量。

從“農地雲拼”說开去

在中國傳統的農產品流通體系裏,從田地裏採摘的農產品,首先先進入產地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然後再通過公路物流被運往銷貨地的批發市場,再從批發市場進入到零售渠道如超市、菜市場等,最終才會來到消費者的手裏。

整個流通過程層層加價,不但成本高昂,而且損耗巨大,據統計,有至少20%-30%的農產品會因爲儲運方面的原因被白白損耗掉,而這些成本最終都會疊加到終端消費者的購买價格上。

知名學者黃宗智在《中國的新型小農經濟:實踐與理論》中,如此描述中國農產品流通領域的現狀:

“分散的小規模農場決定了中國大陸今天的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基本狀態,即沒有組織化的小農戶,加上千千萬萬的小商小販,再加上沒有新式設備的毛坯型批發市場的低效率、高損耗、高成本物流體系。

這些基本現實也正制約着試圖模仿美國模式的政策的可能作用。在如此的局面下,中國大陸的批發市場不可能具備發達國家的條件。”

基於這樣的現狀,拼多多經過反復的摸索和嘗試,建立了一套稱爲“農地雲拼”的模式。

所謂的農地雲拼,基本上可以分爲“拼購+原產地直發”兩個部分,其精髓在於,將全國各地消費者分散的訂單進行匯集,形成穩定的交易需求,然後用這種穩定而成規模的訂單需求,重新梳理原先分散而各自爲政的農產品生產環節,讓分散化生產和規模化採購形成高效的對接,借助於流通鏈條的縮短來讓生產者和消費者分享更大的價值。

不過,僅僅是前端銷售模式的創新還無法解決全部問題。

譬如,對於需要冷鏈運輸的海產品,如何確保在成本可接受的情況下保證時效性?一張訂單順利完成的背後,需要物流、倉儲、路徑規劃、銷量預測等一系列環節的共同努力,而拼多多不斷增加的研發成本,其實就是在爲這些環節提供高效的基礎設施而進行的必要投入。

不單是流通環節,實際上,當消費升級的浪潮,導致現如今的消費者不再滿足於“低價”而是更多追求“質優”的時候,拼多多就需要在生產環節進行更多的介入與控制,以便在大批量銷售的同時對產品品質進行更強有力的把控。而這就需要在人才培養和儲備的環節充分發力。

基於互聯網技術,拼多多开始給農業生產的上遊進行信息賦能。從2018年开始,拼多多啓動了多多培訓課程,致力於培養既懂農業又懂電商運營的復合型人才;2020年,宣布开啓十萬新農人培訓計劃,爲整個農業領域培養數十萬專業人才,成爲燎原的火種。

而百億農研的終極愿景,則可以理解爲:通過技術的驅動,對農業上遊規劃、種植及灌溉管理、採摘流通一直到呈現給消費者的這一整套產供銷體系進行徹底重構,讓制造業流行的柔性生產、訂單式生產在農業領域裏復現,借此帶動整個體系的運行效率產生倍增式的提升,最終讓價值鏈條的兩端:農產品的生產者(農民)和消費者(买家)都能夠享受到最大的紅利,而拼多多也將從中獲益。

拼多多的田園夢

在資本市場上,很多人並不理解拼多多爲何如此癡迷於農業。

實際上,拼多多對於農業的重視,可以從發展歷史和業務協同兩個維度來加以剖析。

從時間上看,拼多多早期的異軍突起,很大程度上是拜農產品電商的爆發所賜。就像服裝和飾品之於淘寶,3C產品之於京東,農產品是拼多多真正意義上的基本盤,和業務的主要根基之一。

從拼多多創立至今的七年來,農產品一直都保持着非常高的增速,也是拼多多擴大用戶基數時最容易取得成果的切入點,畢竟一個人可以不換手機也可以不买衣服,但基本上沒有可能不喫不喝。

從農產品這種小額而高頻的品類出發,慢慢建立用戶對平台的信任,在逐步擴展到更多的品類,這是過去幾年拼多多屢試不爽的獲客祕籍之一。這樣的獲客法寶,拼多多沒有理由不重視。

而從業務協同的角度來說,像多多买菜這種單價低、頻次高、黏性大的業務,天生就適合成爲服務於整個平台的流量池,通過买菜業務帶來的流量本身無需獲客成本,反而可以創造收入,同時這些流量又能夠反哺平台上的其他品類。

除此之外,在國內經濟整體上進入調速換擋的節奏的今天,高品質生鮮果蔬產品的市場增速遠高於消費大盤。

據專家披露,在過去五年裏,中國家庭人均水果消費量從30多公斤增長到約131公斤;看起來,在經濟面臨不確定性的時期,消費者在可選性消費上節約下來的錢,有一部分會補償性的指向生鮮食品的消費升級,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種趨勢。而這種現象的存在,同樣支持了拼多多對農業加大投入的战略選擇。

實際上,百億農研的背後,指向的恰恰是拼多多巨大的野心。拼多多對農業的再造,是由下而上开始起步的。

但對於面向下一個十年的百億農研專項而言,原有的先後順序可能會被徹底顛覆:從最頂端的供應環節,一路向下,用更先進的技術帶動品質的全面升級,從而對整個價值鏈條進行重新洗牌。

在這個慶祝豐收的節日,滿身泥土的拼多多,正在散發着越來越誘人的味道。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拼多多,一家電商公司的田園夢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0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