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在去年獲得12億受限制股份/購股權的消息,引起大量關注。
盡管這筆費用並未實際到手,要等上市成功才能兌現,但公司給予營收近三成的薪酬,未免不太合理。
而沈暉之所以選擇這樣操作,都是學習“前輩”雷軍在小米上市時的經驗。他當時給自己發了99億,是沈暉的8倍多!
雷軍的99億股權激勵
小米招股書上顯示,2018年4月,經股東一致同意,小米集團向雷軍控制的Smart Mobile Holdings發行6,395.96萬股B類普通股,作爲股權激勵,且在上市前發出。
這些股份佔總股本大約2%,按當時估值情況計算,接近99億。
對此,小米的解釋是,此次對公司高管的股權激勵,是互聯網和高科技行業的普遍做法...
可能是小編孤陋寡聞,小編真沒見過哪家互聯網公司上市前,會給高管發這么多股權激勵的,特別還是給實際控制人發,馬雲沒有,馬化騰也沒有,李彥宏更沒有。
並且這一下發的可不是小數目,小米2017年的淨虧損達到438.26億元,扣除非經營性損益後,好不容易實現了淨利39.45億。2018年前三月,公司也淨虧損70億元,扣非後也才勉強達到淨利10.38億。
相似地,威馬也是大虧特虧。
2019-2021年,威馬淨虧損分別約爲人民幣41.5億元、50.8億元、82.1億元,三年累計虧損174.4億元。
另外,它們的估值都過高。
根據第一財經的報道,當時大家普遍對小米的估值在750億美元到850億美元之間。可按其IPO發行價,市值只有543億美元。
威馬也相似,其最新估值達70.4億美元,約爲503億元,數據好過上市前的“蔚小理”。
但威馬作爲同爲四小龍的造車新勢力之一,如今銷量、營收、淨利潤各方面紛紛掉隊,估值卻靠近小鵬的700億市值。而小鵬去年的銷量比威馬多一倍,營業收入比威馬多3倍。
都是巨額虧損,高估值,走在上市跟前,公司才給予創始人天價股權激勵。
此時,股權激勵作爲賭注,若實現上市條件,錢便能順理成章的“裝進口袋”。
雷軍捐贈股權激勵,沈暉呢?
雷軍這筆99億元的巨額薪酬,還給小米當時的財務報表“沉重一擊”。
截至2018年6月,小米實現收入452.36億元,同比增長68.3%,環比增長31.5%;經營虧損75.92億元,上年同期則爲經營利潤36.59億元,猛虧。而第二季度行政支出,更是高達104.57億元,同比暴增4469.6%。
對此,時任小米CFO的周受資解釋稱,主要是因爲小米在上市之前向雷軍支付高達約99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激勵开支等導致。
不過,在2019年1月,小米集團又宣布,雷軍將在上市前獲得的股權激勵,全部捐贈至慈善基金,用於慈善用途。
至此,雷軍“撈金王”的名聲才有所減弱。
不知道如果威馬上市成功,沈暉會不會模仿此舉?
“財要配位”
不可否認,公司上市之前給高管發股權激勵是很常見的操作。
但是,雷軍和沈暉的股權激勵金額,與公司的財務情況,實在是在“豪”和“壞”兩個極端。在還沒將公司做大做強,展現真正實力的時候,他們就想坐擁天價年薪,無疑要受到大家的質疑。
有互聯網科技博主就表示:“並不是說沈暉不能拿12.6億元的薪資,而是在企業經營如此糟糕的情況下,公衆難免覺得他“不配拿”。我認爲威馬當下所面對的輿論危機是在情理之中的,“財富”實際上包含着一種故事性,即一個人所獲得的財富與他遭遇的磨難、付出和功績是要大體相當的。”
另外,這筆天價薪酬和上市緊密相關。
難道選擇上市的初衷不是融資擴產嗎,怎么成爲大型聯合收割機入場的方式了?
結語
當初,雷軍獲得價值99億的股權時,全網罵聲滿天飛,好不容易通過捐贈慈善,才挽回一些口碑。
如今,沈暉學會雷軍的“股權激勵技術”,准備开着大型聯合收割機割韭菜,同樣罵聲震天響,跟雷軍的處境一模一樣。
那既然如此,沈暉不妨做戲做全套,還是把錢捐給慈善機構,做個好榜樣,可能還能挽回自己的形象。
•END•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威馬沈暉的12億年薪,原來是學雷軍的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