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大廠的黃金开局
2年前



Gartner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芯片制造業擴大資本支出、投入約1460億美元,比疫情前高出50%,台積電、三星電子以及英特爾就佔據2021年半導體產業資本支出的60%,但用在壓力最龐大的成熟制程,佔比僅爲六分之一左右,導致汽車、家用電器以及小型電子產品的成熟制程芯片持續供應緊張。聯電、格芯、中芯國際等以成熟制程爲營運主體的晶圓代工廠大放異彩。

2022年第一個月接近尾聲,從這一個月的情況來看,全球晶圓代工大廠,特別是台積電、三星電子、聯電、格芯、中芯國際和力積電,都迎來了良好的开局,預示着2022年將是個好年景。

台積電雙管齊下 在先進制程方面,台積電已無敵手,在此基礎上,該公司也擴增成熟制程,以全方位服務客戶。2021年第四季度,其5nm制程佔營收比重爲23%,7nm佔27%,7nm以下先進制程合計佔比達到50%,成熟制程中,以28nm、16nm佔營收比重最高,分別爲11%、13%。

日前,台積電宣布今年資本支出將達到400~440億美金,其中10~20%將用於擴增成熟和特殊制程產能。

目前來看,成熟制程的需求量相當大,除了車用外,未來消費性電子產品只會越來越智能,加上物聯網趨勢,需要更多的IC,但不必全用高階制程,28nm制程可滿足大部分需求。28/22nm採用高介電層/金屬閘極(High-k Metal Gate,HKMG),是平面式技術世代中最高階的制程,價格比 16 / 12 nm FinFET低不少。

對於台積電來說,先進制程競賽的參賽者僅有幾家,大客戶通常有先進、成熟制程需求,台積電作爲先進制程霸主,同時發力成熟制程,將對客戶產生更強的粘性。

三星再登行業頂峰 三星電子最新財報顯示,受惠於半導體部門業績亮眼帶動,2021年第四季度營收和獲利皆優於預期,營收更創下歷史新高,幫助三星超越英特爾,登上全球芯片制造龍頭寶座。

三星電子去年Q4營收達到76.57兆韓元,淨利年增64%。2021全年淨利年增51%,達到39.9兆韓元,營收年增長18%,達到279.6兆韓元。2021年,三星電子最賺錢的業務非內存芯片莫屬,去年半導體部門營收年增29%,達到94.16兆韓元。

三星在投資人會議上提及各事業部門進展,其中,晶圓代工去年第四季度營收創下新高,主要原因在於增加了大型HPC客戶銷售,並在HPC應用中獲得了新訂單。展望2022年首季,三星指出,晶圓代工將專注於提高先進制程產量,進而提升供應穩定性。此外,該公司將在2022上半年大量生產第一代GAA制程。

三星表示,公司確認了美國泰勒和南韓本地新晶圓廠的擴產投資。然而,三星也坦言由於先進制程量產爬坡延遲導致成本增加,獲利能力略有下降。

聯電好消息不斷 2021年,聯電的資本支出達到23億美元,創下放棄先進制程研發以來最高紀錄,該公司還攜手大客戶籤下長約,擴充在台南科學園區的12英寸廠Fab12A的P5及P6廠區的產能,以給予優先提供產能的合作關系,不僅協助客戶確保產能供應,聯電先前表示,目前長約與單一客戶需求,已經達到訂單量的三分之二,有信心維持高檔的產能利用率。

1月25日,聯電公布了2021年財報與今年首季的營收展望。2021年營收2130.11億元新台幣,年增20.5%,毛利率33.8%,年增11.7個百分點,營益率24.3%,年增11.8個百分點;稅後純益557.8億元,年增91.1%。

聯電預估,與去年相比,今年晶圓出貨量將持平,產能利用率維持100%,預估毛利率將升至40%。

聯電今年資本支出預估將增至30億美元,較去年大增66%,包括與客戶合作的南科Fab 12A P6廠擴展計劃,其中90%將用於12英寸晶圓、10%用於8英寸晶圓產能。南科Fab 12A P5廠區擴產的1萬片產能,將在第二季度到位,廈門廠也將增加1萬片產能,P6廠區擴產進度仍預計在2023年第二季度陸續投產,而產能則由原先規劃的2.75萬片,上調至3.25萬片。

就目前市場已宣布的擴產計劃,聯電共同總經理王石認爲,28nm產能可能發生供過於求的時間點會在2023年後,但由於28nm是許多應用的甜蜜點,需求將持續增長,供過於求情況相對輕微,而聯電28nm長約覆蓋率達80%,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美光科技2017年控告聯電,認爲後者通過挖角美光前員工,竊取美光的營業祕密。雙方在2021年11月達成和解協議。本月27日,中國台灣智能財產法院撤銷原判決,改判聯電協理戎樂天無罪、美光前主管何建廷和王永銘6個月至1年不等徒刑,得緩刑;聯電則處罰金2000萬新台幣,緩刑2年。

聯電對判決表示欣慰,並感謝法院依據事實公正裁判。聯電期望檢方尊重上訴審法院之判決,以及聯電與美光公司於2021年11月達成的全球和解。

格芯躊躇滿志 作爲全球排名第四的晶圓代工廠,格芯(GlobalFoundries)也受益於這一大波成熟制程芯片需求的爆發,訂單擠爆產能。

格芯執行長Tot Caulfield指出,該公司從2020年8月以來就產能滿載,產能利用率超過100%,2023年底前的產能已經全部出售,未來5~10年,該公司會追求供應而不是需求。格芯稍早時候指出,將提高車用芯片至少1倍產能,斥資60億美元擴產,並在與AMD籤訂長約,從2022至2025年,AMD將向格芯採購21億美元的產能。

格芯財務長David Reeder預估,去年困擾芯片業的供應喫緊情況,將延續至今年,表示格芯每周收到好幾通催貨和追加訂單的電話。

Reeder說:“當我們在2023年底完成擴大資本支出,根據當前數據估算,屆時出貨量將達到320萬片左右。2021年的資本支出預估約爲20億美元,今年預估45億美元,2023年預估20億美元。“他表示,到2023年,格芯的資本支出目標是佔營收比重約20%,假設年營收約爲100億美元,當年資本支出就是20億美元。

中芯國際三箭齊發 盡管受美國出口管制,導致設備交期拉長,但中芯國際擴產腳步並未停歇。

中芯國際副總裁彭進指出,在源源不斷的訂單需求下,受美國禁令影響,半導體生產設備出口審批周期延長,且設備交期本身也延長了,但中芯擴產的進度依然沒有滿足客戶的產能需求。彭進表示,2021年中芯8英寸晶圓產能擴產4.5萬片,較原先預期少35%,12英寸擴產1萬片,比計劃少了1萬片,對中芯國際、客戶和整機廠都帶來了較大的影響,成熟制程擴產還需要3~6個月時間,2022年、2023年擴產水准會持續超過2021年規模。

中芯國際於北京興建28nm制程、12英寸晶圓廠,以及在上海、深圳的110 億美元擴產計畫。中芯目前的產能主要用來生產大陸市場所需的汽車電源管理芯片(PMIC) 和MCU,隨着大陸市場需求不斷攀升,中芯市佔率也逐步站穩全球晶圓老五的地位。

中芯國際資深副總裁、中芯北方總經理張昕指出,由中芯、國家大基金二期、亦莊國投合資成立的中芯京城北京三期,讓中芯北方在北京的擴產進入高速增長,若三大地區的投資案都能順利擴產,將有機會挑战聯電老三的地位,但目前來看仍有重重挑战要克服。

繼2021年10月宣布在深圳、上海兩地共斥資112.2億美元擴產後,還加快了北京擴產腳步,中芯國際京城三期今年5月就會裝機,2025年月產能將達10萬片。

力積電利潤創新高 1月25日,力積電公布了2021年財報與今年首季的運營展望。2021年,力積電全年毛利率42%,年增18個百分點,稅後純益160.92億元新台幣,年增3.22倍,每股純益4.92元,創獲利新高。

該公司董事長黃崇仁表示,目前市場需求仍強勁,預估2022年價格會比較穩定,公司約有7、8成產能是籤長約,今年營收增長10%沒問題。力積電今年營收有望超過800億元新台幣,獲利則達200億元以上,下半年毛利率可跨過五成大關。

力積電銅鑼廠將於今年9月搬進設備,預計2023下半年量產。該公司已开發出40nm和28nm銅制程。

黃崇仁認爲,今年漲價幅度不會像去年一樣猛烈拉升,預期漲幅約5%至10%。力積電預計今年第一季度代工價格、出貨量將與去年第四季度相近,新邏輯產能長約價格將從第二季度末开始顯現。黃崇仁指出,特殊應用驅動IC、電源管理IC兩大產品需求持續喫緊,客戶愿意用更高價格獲取產能,隨着8英寸產能持續擴充,分立器件業績也將持續增長。

結語 從以上提到的六大晶圓代工廠开年表現來看,成熟制程市場需求量依然很大,隨着台積電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2022年的成熟制程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晶圓代工大廠的黃金开局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