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農業思考”:一件事、一百億、一條路
1年前

作者丨小滿 監制丨闌夕

每年秋分是“中國農民豐收節”,關於農業的故事,都會在秋天集中展开。

今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央視匯總了全國網友對農業科研方向的種種疑問,聯合國內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台拼多多發起直播活動。

在直播中,央視攜手拼多多走進中國農科院,共同尋找屬於今年的網紅農研產品,並向全國網友推介優品優價的農研好貨,助力農業科研前行,推動農民豐產增收。

在當下,農研產品的經濟價值已經從實驗科室走向田間地頭,再從互聯終端傳入廣大消費者手中,在持續流動的市場閉環中,越來越多的網紅農研產品獲得了人們口口相傳的好口碑。

“伴隨科技進步,未來的農業生產將不再是扛着鋤頭、面朝黃土背朝天,而是將更多數字科技引入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農民將成爲專業化極強的職業,農業也將是極具發展前景的行業。”

   爲慶祝豐收,9月23日晚,“拼出好豐景 科技多美味”專場直播活動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園舉行。嘉偉|攝

此前,在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處與拼多多聯合舉辦的研討會上,中國農業大學研究員鄭建鋒博士如此說道。

鄭建鋒博士曾帶隊參加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

他們在雲南昆明的玻璃溫室內,用AI精准控制水肥灌溉系統,培育一排排新生的草莓苗,將未來世界的“無人農場”搬進了現實。

最終,鄭建鋒博士的代表隊獲得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的AI組冠軍,他說:

“我們技術开發的初衷是要低成本,讓農戶容易接受,真正能夠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去,讓知識不那么豐富的農民,也能很快地使用這個技術,這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在今天,以信息、知識與裝備爲核心要素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已經打響了現代農業科技競爭的第一槍。

農業“進化”

中國自古講究“民以食爲天”,農業一直都是國之固本。

放眼世界,全球耕地資源主要集中在亞洲和美洲,但全球人均耕地面積卻是大洋洲和北美洲較高,而東亞和南亞地區較低。

2017年,全球人均耕地佔有量爲0.18公頃,大洋洲的人均耕地高達0.78公頃,北美洲的人均耕地也達到了0.54公頃,而東亞地區的人均耕地面積僅爲0.08公頃。

世界耕地面積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也直接致使地區農業生產結構和貿易出現差異。

比如,我國以全世界8%的耕地供養着世界20%的人口,所以,許多土地密集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甚至大部分依賴進口。

對於農民而言,豐收意味着一年的收獲與富足,對於國家而言,豐收更意味着端牢飯碗的信心和底氣。

要解決十幾億中國人喫飽飯的問題,就必須突破傳統小農經濟的固有模式,以科學技術提高生產力,袁隆平等老一輩農研工作者,幾十年如一日深入田間和實驗室,孜孜不倦,深入鑽研,讓我們在今天有了端牢碗、喫飽飯的機會。

但在當下,全球糧食危機仍在世界局部地區蔓延,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爲農業轉型升級注入活力,農業正逐漸步入信息化主導、生物工程引領、智能化生產和可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階段。

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文康農 (Carlos Watson)認爲,科學技術可以爲農民帶來真正利好,最終讓整個社會普遍受益:

“聯合國糧農組織非常支持各類推廣智慧農業的舉措,因爲這有助於促進農業糧食體系的可持續轉型,技術應用和普及的關鍵之一在於知識共享。”

數字革命的浪潮滾滾而來,當下世界農業格局者正在發生兩大深刻變革:

一是誕生了新型農業生產方式:智慧農業。

智慧農業就是對傳統農業生產過程進行全要素、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智能感知,實現智能控制與決策,最終提高農產品質量、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業管理服務效能。

二是促進了農業數字經濟發展,激活了“數據要素”的價值潛能,賦能數字農業農村新發展。

國內目前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台拼多多,自2015年成立以來就長期深耕農業,至今已連接1600萬農戶以及逾8億消費者。

同時,拼多多首創的貫穿農業生產、流通、消費全流程“農地雲拼”模式,重塑需求和供給場景,惠及農產品的生產端和消費端。

在今天,依靠數字經濟的快速崛起,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已經成爲普遍共識,一場新型農業產業深刻變革正在到來。

在精准、高效、低碳的數字化智慧農業生產中,全世界靠農業爲生的數十億農民,即將告別千百年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從“靠天喫飯”向“旱澇保收”持續過渡。

事實上,這就是農業的“進化”。

科研“落地”

由於人少地多,美國農業形態都是以大型家庭農場爲主。

當地較高的人力成本,迫使美國農場主开始發展數字化和機械化,通過數據庫收集分析,爲農業生產做出智慧決策。

日本也同樣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已經开始實踐無人機、機器人、人工智能以及物聯網等技術的推廣應用。

智慧農業的科學研究和落地普及,已經成爲世界農業發展的重要潮流。

2014年,國內初次提出“智慧農業”的概念,政府隨即出台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方針。2020年,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工作方案》,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中提出“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要深度結合”等。

智慧農業的發展問題已經上升到國家战略層面,在當下,越來越多的社會層面也开始廣泛關注農研問題。

  丁同學“現身”直播現場,爲其就讀的雲南農大發布招生“加”章。嘉偉|攝

在此前舉辦的“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活動”中,作爲農業部唯一指定的官方合作電商平台拼多多作爲企業代表發布了《產銷對接倡議書》,現場設置了全國脫貧地區產銷對接專區、北京特色農產品展區,並舉辦了電商助農直播活動。

比如,一顆小小的洛川蘋果,不僅有着國內最先進的物理保鮮工藝,還有着自己專屬的二維碼,在現代化電商物流的加持下,洛川蘋果不僅可以全年供應,還能實現品質溯源。

今年的金秋時節,央視&拼多多豐收節的特別直播活動,則再次引發了全社會對農業科研領域的關注。

事實上,從近年來的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拼多多杯科技小院大賽,到全國農業機器人大賽……拼多多正在持續投入多種多樣的農研活動和科研項目。

  拼多多已連續三年舉辦“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今年的賽題是集裝箱種植“水果生菜”。莫斯提|攝 在不久前啓動的第三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上,電影《火星救援》裏“火星土豆”“植物工廠”真正走進現實。

本屆大賽將場館搬到了上海崇明的集裝箱農場裏,在沒有土壤與日照的條件下,參賽團隊需要精細調控溫、光、水、肥、氣,設計、優化智能算法,以更耗、更短時間,種出更高產量、更好品質的生菜。

拼多多副總裁戴志輝表示:“通過大賽,我們將自然的恩惠與人類的智慧、技術平衡地結合,將大賽成果轉變爲易於掌握的規範標准和生產模式,使更多人了解農業發展、感受種植樂趣、享受綠色生活。”

在今年6月,“拼多多杯”第一屆科技小院大賽全國總決賽在雲南大理落幕。

福建平和的蜜柚、陝西洛川的蘋果、雲南瀾滄的土豆……一批農學專業研究生的身影,活躍在全國135個農作物產業帶的種植端一线。

通過這場“科技小院大賽”,他們把實驗設備搬進了田間地頭,把科研論文真正寫在了祖國大地上,拼多多相關負責人表示:“科技創新是現代農業的出路,而核心是科研人才,同學們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邊學習邊實踐,不僅幫農民解決了實際問題,也儲備了自身技能、提高了科研水平。”

拼多多舉辦的各類農研競賽,志在激發農研工作者开發具有實踐意義的科研成果,並集合全社會各方力量和資源,助力推動我國智慧農業不斷向前。

農研“新世界”

農研科技想要實現社會普惠,很重要一個指標就是:科技成果轉化率。

資料顯示,我國每年約有6000—7000項農業科技成果面世,但成果的轉化率僅爲30%—40%,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美、日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爲70%—80%,德英法等國的轉化率高達90%。

要解決中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的問題,關鍵在於科研院所和市場企業的合力而行,比如,煙薯25是甘薯界的突破性品種,也是依托线上渠道成功打开市場的品種。

2005年,煙台市農科院的甘薯所所長辛國勝發現,在自己存放在地窖中過冬的一大批甘薯中,“0579”被老鼠啃食的最多,於是他從近400株系甘薯中選擇保留了“0579株系”。

後來經科研團隊多年的試驗種植後發現,“0579株系”紅薯抗病性也很強,並且產量很穩定,2012年通過國家鑑定後,0579株系被命名爲煙薯25。

煙薯25肉色美觀漂亮,蒸煮後呈金黃色,口感極佳,還可以爲人體VA原料,營養價值很高。

近年來,在新電商平台拼多多的流量傾斜、百億補貼等資源投入下,煙薯25的市場增量迅速打开,種植面積也隨之擴大,農研科學家也在品種改良中不斷攻克了諸多科研難題。

2016年,煙薯25在全國的推廣面積爲50萬畝左右,2017年就達到100萬畝左右,2018年達到了250萬畝左右……目前,煙薯25已在全國絕大多數省市種植,並能做到全年供應。

此外,從线上需求端出發,煙薯25的商家發現消費者對於高品質紫薯青睞有加,他們一方面積極布局线上平台,促進新品種的市場轉化,一方面推動山東省濟南市商河鎮懷仁村合作社種植新品種,促進農戶增產增收。

如今,隨着精深加工企業的加入,煙薯25衍生品已經從傳統的地瓜幹,不斷擴展到飲料、酒類、冰烤薯、薯蜜、果膠等創新產品。

  有人覺得中國農科院研發的燕麥片包裝有點簡陋,但也有人認爲,這樸素的包裝體現了農學家的實在以及產品的可信賴。嘉偉|攝

拼多多對科技農產品的資源傾斜,讓更多優質成果可以從試驗田走進大市場,當初在地窖被老鼠咬了一口的地瓜,如今已經發展成了一門大產業,而煙薯25在市場需求端的持續擴容,也推動着農業科研水平的不斷進步。

過去,國內農業科研與生產實際、市場需求存在一定脫節,較少與企業、產業掛鉤,導致許多農業科研成果無法和企業產業有效對接。

隨着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拼多多等電商平台主動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這也讓更多的農研成果走向市場,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不斷提高,從企業側出發解決市場和科研的問題,可以有效解決科技與經濟的“兩張皮”問題。

2020年,中國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僅爲22.5%,其中大部分爲易於推廣的信息技術,這一數字在2025年將會達到27%。在相關政策、技術、創新合作體系、社會參與度不斷完善提高的大背景下,關於“農研技術”的發展推廣仍有廣闊空間。

一年前,拼多多正式宣布設立100億元農業科技專項。

拼多多董事長陳磊表示:“‘百億農研’專項旨在面向農業及鄉村的重大需求,不以商業價值和盈利爲目的,致力於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科技普惠,以農業科技工作者和勞動者進一步有動力和獲得感爲目標。”

一年後,在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上,由拼多多百億農研專項提供支持的“農研小麥”引發衆多關注。

這款由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小麥研究中心培育的系列突破性小麥新品種,在高產、優質、抗病和耐熱等方面上具有突出表現。

據中國農業大學相關專家介紹,最新審定的小麥品種農大753和農大761,實現了品質和產量的協同改良,其產量較普通品種增產5-10%,且品質達到了強筋的標准。

發展智慧農業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在這條路上,拼多多已經深耕多年並持續發力。

農業是人類生存的根本,發展農業也是社會進步的長期基礎議題,正如拼多多董事長陳磊所說:

“農業數字化釋放的機遇和效率,將讓整個社會和環境都受益。我們會打持久战,以長遠的成功作爲目標,堅持進行投入,並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努力。”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拼多多的“農業思考”:一件事、一百億、一條路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1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