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變貴了,消費者認,爲何呷哺呷哺變貴卻換來了大敗局?
2年前

文 | 華商韜略 新媛

憑借第一家吧台式小火鍋,以及超高性價比,呷哺呷哺曾一度成爲年輕人心頭愛,更讓資本蜂擁而至。

但如今,股價暴跌、管理層動蕩、業績滑鐵盧……公司負面新聞持續不斷,同時隨着行業內卷嚴重,競爭對手遍地开花,呷哺呷哺客源正快速流失。

“小火鍋”第一股,爲何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動蕩之中?

1998年,台灣珠寶商賀光啓在北京創立了呷哺呷哺,首次將吧台就餐形式與火鍋進行了結合。

起初這一模式反響並不樂觀,直到中國非典期間“分餐意識”出現,才使呷哺呷哺“一人一鍋”成功敲开市場,直至2013年,呷哺呷哺全國店鋪已超過400家,

2014年,呷哺呷哺成功港股上市成“火鍋第一股”,比海底撈上市還快了4年。據財報數據顯示,上市後僅兩年的時間,呷哺呷哺淨利潤就翻了一番,由1.42億元增漲到2.63億元。

但好景不長,此後呷哺呷哺進入發展瓶頸期:淨利潤增速由2015年的86%暴跌至2018年的10%,甚至在2019年,淨利潤开始負增長,下跌37.7%。

不僅如此,呷哺呷哺的翻台率也在逐年降低。財報數據顯示,其翻台率從2013年的4.2倍一路降至2020年的2.3倍。巔峰時期,其翻坐率曾一度多達7倍。

呷哺呷哺爲何失寵?

節點出現在2016年,那一年,賀光啓提出“呷哺呷哺品牌升級計劃”,推出高端子品牌湊湊,主打火鍋奶茶融合餐飲,同時提升了店面,讓昔日平民火鍋變精致了。當然,價格也就更高了。

財報數據顯示,2017~2019年,呷哺呷哺人均消費分別爲48.4 元、53.3 元、55.8元,2020年則達到62.3元。如今在點評軟件上,呷哺呷哺在一线城市的人均價格更是飆升至100元甚至更高。

曾經平民小火鍋,要讓人喫不起了,敗筆也由此埋下。

價格提升卻追趕不上客流量的流失,這導致其營收不升反降。截止2020年,呷哺呷哺品牌收入同比下降26%,而同店銷售額大幅下降四分之一。

失去性價比的呷哺呷哺,失去了大衆、資本的芳心。

2021年3月,持倉長達6年的高瓴資本對呷哺呷哺進行清倉,減持5772萬股;同間,摩根士丹利減持9923萬股,持股比例由9.25%下降至0.93%。

今年24歲的呷哺呷哺,已然走到苟延殘喘之時。

2021年8月19日,賀光啓重新擔任CEO,並宣布了一系列經營改善措施。去年年底,賀光啓表示,呷哺呷哺確定回歸大衆消費路线。“同樣的客單價,新菜單包含更多的食材和茶飲,一般一份套餐裏至少包含20余款食材和一杯茶飲。”

看樣子,呷哺呷哺“認錯”了,只是市場還給它機會嗎?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海底撈變貴了,消費者認,爲何呷哺呷哺變貴卻換來了大敗局?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