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萬億有望還清?許家印花474億造車,如今量產上市能否翻身
2年前

從首富淪爲“首負”,許家印只用了五年時間。在“三條紅线”作用下,國內地產的高槓杆風險暴露無遺,恆大不出所料的倒在了路上。但對比其他房企,許家印欠下的2.5萬億,只能用“無力回天”來形容。面對巨額的欠債,老許選擇孤注一擲,將翻身的希望押在了新能源汽車的身上。

三年時間、474億投資,老許的新能源汽車終於迎來了一絲希望。兩周前,恆大對外宣布,新一批汽車已經量產,預計十月份上市並交付預定的4萬訂單。而看到這則消息的老許,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該消息發布以後,不少外界人士紛紛表示:恆大電車要上市了,欠的2.5萬億債務有着落啦?

可能當初的許家印怎么也想不到,如今新能源汽車反倒成了他這位地產巨鱷最後的“救命稻草”。時間撥回2019年初,國內新能源產業迎來起勢,不僅有一大批車企初露鋒芒,更有世界首富馬斯克靠着一輛“剎車不靈”,一年就進账157.53億。

而在商場摸爬滾打這么多年的老許,又怎么可能放過這塊蛋糕。於是以速度著稱的許家印一聲令下,建廠、擴地、宣傳、造勢,恆大要造車的消息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根據恆大公布的歷年財報來看,許家印在新能源汽車上前前後後共投資了474億。

可許家印造車的動靜雖然很大,但整整三年卻從未對外界透露過半點實質性的進展。面對這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衆人也是紛紛猜測:難道恆大真的要涼啦?彼時的老許可能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爲了把握住這根“救命稻草”,又咬咬牙往裏投了10億。

好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老許的首款汽車正式上线,也爲他爭取了一陣喘息的機會。而精明的老許也借着汽車上线,玩起了慣用的槓杆模式,持續炒作市場熱度。在老許的一番操作之下,汽車在預售开始後的短短15天內,便收獲了3.7萬個訂單。

這些訂單的出現,無疑給“大廈將傾”的老許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在此之後,老許的工廠緊趕慢趕,終於在9月16號進行了量產儀式。就目前爲止,一切看起來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不少業內人士也表示:如果汽車成了,勢必也會對老許的地產有一定幫助,2.5萬億的債務慢慢還也是有希望的。

不過,無論是許家印本人還是其他業內人士,都清楚的明白如今恆大面臨問題,不是幾輛車就能解決的。加上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基本已經被瓜分幹淨,換句話說留給許家印發展的空間已經不多了。但也有有心人發現,許家印除了造車之外,還藏着另一張底牌。

原來,此前以恆大健康爲基礎的大健康產業,並沒有被老許放棄。並且在2020年,還爲老許創收154.8億,佔到總營收的99%。大健康領域的投資,才是許家印這幾年賴以爲生的手段。

據業內人士分析,大健康產業將會成爲未來十年內心的發展風口,預計在2030年前後,市場規模將突破16萬億。與恆大健康一樣,從幹預細胞端粒入手,致力於健康人群年齡,科學抗老的“Wright”類成品,也從歐美一路火到國內京東,在老許之前湧入這片藍海。

從國外《Nature》、《Science》等知名學術期刊處,我們了解到,這種脫身於哈佛實驗室的“Wright”抑衰物,在經過多方資本注入和生科企“萊特維健”的介入後,成功問世。能夠通過調節體內端粒長度,爲機體老化按下“減速鍵”。

現如今,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大家的消費觀念也因此發生改變,基礎的物質享受,已經不能令大衆滿意。有消費才能帶動市場發展,因此“Wright”成品和老許投資的大健康產業,才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而老許也正是靠着大健康產業的營收,來反哺新能源汽車這張“底牌”。

常言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着老許成功造出汽車,如今恆大的未來命運也愈發撲朔迷離。市場的變化沒人能夠預判,在經歷幾年的低谷之後,國產地產行業也在慢慢回春,而曾經的地產龍頭也將面對是繼續深耕地產,還是慢慢完成企業轉型的選擇。

站在新能源、大健康和傳統地產行業的交界處,許家印又會做出怎樣的抉擇?是繼續堅持走自己的老路,還是把握住時代發展的風口?資本市場的魅力,就在於它的不確定性,或許目前的老許依然處於水深火熱當中,但不到最後一刻,誰又能知道結局到底會是怎樣呢!

相關證券:
  • 中國恆大(03333)
  • 恆大汽車(00708)
  • 恆大物業(06666)
  • 寧德時代(300750)
  • 比亞迪(002594)
#【有獎】新能源車板塊,誰是真龍頭?#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2.5萬億有望還清?許家印花474億造車,如今量產上市能否翻身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2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