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當健康探尋新出路,數字醫藥的故事好講嗎?
1年前

(本文系紫金財經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在經歷2021年上市折戟之後,幾經波折,叮當健康終於在今年叩开了資本市場的大門。

上個月中旬,知名在线醫藥平台叮當快藥的母公司——叮當健康正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爲繼京東健康、阿裏健康、平安好醫生之後第四家登陸資本市場的互聯網醫療公司。

近幾年疫情改變了人們生活,也改變了很多業態,催生出在线外賣、在线賣菜、在线超市零售,甚至是在线賣藥等等衆多互聯網電商平台。作爲數字藥房的先行者,叮當快藥可以說是資本的“寵兒”。

就在叮當健康上市的前10天,公司剛剛獲得了由陽光保險投資的2.98億港元的基石輪融資。在IPO之前,叮當健康已經完成了7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金公司、軟銀中國、泰康人壽、奧博資本等機構,自2020年以來累計完成了超20億元的B+輪及C輪融資。

這條賽道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量支持,叮當健康非常需要資本市場的輸血。透過叮當健康招股書,我們更多看到的是“生鮮電商”的影子,同樣主打即時配送,同樣需要前期燒錢換用戶,也同樣長期陷於虧損。

如今每日優鮮已經停運,叮咚买菜還在扭虧的路上掙扎,“前置倉”的故事似乎並沒有講成功。但是市場有觀點認爲,醫藥O2O有其獨特的生存邏輯。除了倉儲、物流成本的差異之外,藥物自身有‘夜、懶、私、急、專’等屬性,更適合O2O電商渠道,並且,藥品的復購率相對更高。那么,同屬O2O陣營的叮當健康,真的能探尋出“醫藥電商”的新出路嗎?

智慧藥房成本過高 多年仍陷虧損泥潭

鮮爲人知的是,叮當健康是知名藥企仁和藥業的創始人楊文龍創辦的。時間回溯到2014年,當時,伴隨移動互聯網的紅利下沉,全國席卷起一陣O2O浪潮。當時蘇寧董事長張近東甚至斷言零售業正在進入O2O時代,包括BAT在內的互聯網巨頭紛紛下場布局。而楊文龍卻牢牢抓住了醫藥領域的機會,率先推出數字零售藥房“叮當快藥”。

早期的叮當快藥採取的是互聯網輕模式,平台通過线上獲取用戶,由线下實體藥房提供服務。在創業初期,這一模式帶來的規模效應非常明顯。2015年9月,叮當快藥已覆蓋全國20座重點城市,依托1.8萬銷售人員及32萬家合作網絡,注冊用戶突破200萬,日均訂單量超過2萬。

但是隨着服務規模不斷擴大,標准化難度卻越來越大。首先,由於很多合作藥店並非24小時營業,這對於承諾724小時服務的叮當快藥,在夜間配送時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此外,在“網訂店送”模式下,叮當快藥僅僅作爲“媒介”存在,無法深入整合後端供應系統,門店配貨的時效經常脫離平台掌控,使得其“28分鐘送藥上門”的承諾無法順利實現。

與此同時,隨着互聯網紅利逐漸消失,用戶獲取成本也在不斷走高。2015年的資本寒冬,進一步加速了O2O泡沫出清,包括藥給力、藥快好等醫藥O2O行業的創業公司們出現資金斷裂,相繼離場。

種種壓力之下,叮當快藥走上了“重資產”模式的自建藥店和配送系統之路。2016年,叮當快藥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地布局智慧藥房,並同步着手組建自營物流配送體系,此後,叮當快藥進一步推出“百城千店”、“千城萬店”战略。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叮當快藥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等14個城市共計設立了286家智慧藥房。

這樣看來,“智慧藥房”和生鮮電商的“前置倉”非常神似,都需要大規模的資金投入。據介紹,“智慧藥房”不僅承擔了倉儲的任務,同時也是叮咚健康的线下門店,承擔銷售任務,未來叮咚健康還計劃增加血脂、血糖等體檢項目,逐漸完善患者慢病管理。

然而大規模的門店擴張,不可避免的是高昂的成本支出。報告期內,叮當快藥履約成本分別達到9750萬元、2億元、2.83億元和4.12億元,佔營收16.7%、15.7%、12.7%和11.2%的比例。

招股書顯示,2018-2021年,叮當健康的營業收入分別達到5.85億元、12.76億元、22.29億元和36.79億元,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9.87億元。可以看出,盡管營收呈現連年增長態勢,但實際年增長已從118.12%降至2022Q1的26.6%,增長幅度大幅放緩。

與此同時,公司的虧損情況並未改善。2018-2021年,叮當健康的淨虧損金額分別達到1.03億元、2.74億元、9.20億元和15.99億元,四年來累計淨虧損額度高達30億元。到2022年第一季度,虧損狀況仍未有好轉,單季度淨虧損達到4.04億元。

此外,四年多以來,叮當健康的毛利率從2018年的41.1%滑落至2021年的31.6%。

“盡管我們的收入持續擴大,但我們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不久將來或會繼續產生虧損淨額及經營現金流出淨額。”叮當健康在其招股書中坦言。

隨着市場競爭愈演愈烈,叮當健康未來多久能夠實現盈利仍然是個未知數。

營收結構失衡 會否成爲下一個每日優鮮

相似的經營模式,不禁讓人聯想到已經黯然離場的“生鮮電商第一股”每日優鮮。據了解,每日優鮮的敗局,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前置倉儲模式不計成本的擴張,使得運營過程中的成本持續走高,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

叮當健康當前线下自營門店、线上零售模式與每日優鮮的前置倉儲非常類似,都需要從线下門店完成打包發貨。對於叮當健康承諾的28分鐘配送,线下門店的取址需要密集度更高。

叮當健康的线下藥店雖然近幾年擴張迅速,但銷量仍然不及傳統藥店。有相關數據顯示,叮當健康2020年單店零售額爲56萬元,以线下銷售爲主要渠道的老百姓大藥房,其單店年營收額爲190萬元。

除此之外,叮當健康對於第三方平台的依賴是不爭的事實。根據官方披露,叮當健康的流量來源主要有3個:线下零售店、线上直營渠道、業務分銷渠道。

其中线下零售和業務分銷渠道的收入佔比分別在15%和10%,线上直營佔比則有75%左右。而线上直營渠道又細分爲自營线上平台與第三方线上平台。

有數據顯示,2018年—2021年,叮當健康來自第三方线上平台的收入分別爲1.9億元、5.1億元、10.8億元、18億元,約佔同期總收入的33%、41%、49%、50%。不難看出,叮當健康對於第三方平台的收入依賴度一直在持續攀升,2022年Q1,第三方平台貢獻的收入爲5.2億元,收入佔比爲54%。

由於叮當快藥自身的线上自營平台售價缺乏優勢,而美團、餓了么會爲商家提供更多的優惠折扣,這就意味着,叮當健康不僅僅與美團、餓了么旗下的藥品配送服務直接競爭,還要依賴上述平台的業務支撐,並繳納一定比例的傭金。

2021年,叮當健康來自第三方在线平台收入17.95億元,其中支付平台傭金接近1億元,佔比約爲5.6%。對於年年虧損的叮當來說,還要向第三方平台支付高額傭金,被外界調侃爲“第三方”打工人。

招股書中,叮當健康將這筆費用加入到市場推廣开支中,2018-2021年,叮當健康向第三方平台支付的傭金分別達到753.4萬元、2838.8萬元、6077萬元和9993.8萬元。到2022年第一季度,這一數字增長至2724.9萬元,幾乎是2019全年的傭金總和。由此推算,2022年第三方平台傭金過億應該在情理之中。

叮當健康也不甘心只做藥商。2019年,叮當健康推出在线診療服務,並不斷拓展與保險公司、藥企的合作網絡,試圖進一步打通“醫+藥+險”的垂直業務閉環。按照規劃,依托於這一業務閉環,三種業務模式可以相互協同,形成流量的互通,並產生交叉銷售。

據了解,在线診療業務中,叮當健康配備了20名全職及72名兼職醫生、通過與第三方醫療機構合作,大概有800多名外部醫生,以及包括427名藥師的其他醫療專業人員等。但在具體診療過程中,經常性會出現“當前醫生正忙”的提示,消費者只能被強行轉至公司委托合作的互聯網醫院。

問題是,業務閉環所帶來的協同效應至今尚未得到市場驗證。招股書中也透露出在线診療業務實際上仍處於“荒廢”的程度。2018-2021年,叮當快藥线上直營渠道及线下渠道的合計銷售訂單分別爲1410萬筆、2640萬筆、4050萬筆、6050萬筆,而同期爲用戶提供在线診療次數僅爲10萬筆、220萬筆、440萬筆、680萬筆。

此外,招股書透露,在线診療、慢病與健康管理服務兩項業務至今尚未產生收入。以2021年業績爲例,叮當健康藥品及醫療健康業務佔收入比重達97%,其他業務收入佔比僅在3%左右。

由此可見,叮當健康目前並沒有擺脫藥品零售的本質,尋找新的業務增長曲线已經迫在眉睫。而一旦开啓新業務,成本問題就又擺在了台面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年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爲15.53億元,IPO或許能解一時的燃眉之急,但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營收結構嚴重失衡的現狀。

群狼環伺 數字醫藥的新故事好講嗎

據米內網發布的《中國零售藥店O2O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約有20萬家藥店加入O2O,佔全國零售藥店總數的1/3;預計到2030年零售藥店O2O的規模佔實體藥店整體市場的份額將升至19.2%,市場規模將達1444億元,如果线上醫保全面开放,份額將升至32.1%。

不難看出,在外部市場環境中,同業競爭正在愈演愈烈。在叮當健康上市之前,素有“醫藥電商三巨頭”之稱的阿裏健康、京東健康和平安好醫生已經齊聚港股,市值均超百億。如今叮當健康上市,“醫藥電商”賽道變得愈發擁擠,而叮當健康的商業路徑究竟能否跑通也備受質疑。

從根本原因上分析,上述巨頭都背靠着強大的母公司,不用擔心流量來源。對比之下,叮當健康缺少流量扶持,只能依靠自建线下藥店和第三方流量平台的導流,流量的差異導致叮當健康無法與三家頭部公司正面硬剛。

在市場份額上,叮當健康也與它們存在較大差距。招股書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按2020年收入計,在中國數字零售藥房行業的市場份額第一、二位供應商阿裏健康與京東健康分別達到9.7%和6.6%,而叮當健康的市場份額僅爲1%。

市場份額在營收上也有直接的反映。2021年,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營收分別達到306.82億元、73.34億元,阿裏健康2021年3月-2022年3月營收也有205.78億元。相較之下,叮當健康36.79億元的同期營收與他們相去甚遠。

當消費者產生“購藥”的线上需求時,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綜合性平台,例如美團、餓了么,而不是另外下載細分市場App。因此,如果說行業巨頭的夾擊已經讓叮當健康備感壓力,那么電商平台的業務擴展同樣嚴重擠壓了叮當健康的市場空間。因爲對於叮當健康而言,即使推出再多的同城配送服務,其體量也無法與美團、餓了么相抗衡。

對於叮當健康來說,上市即將迎來一個新起點,而背後隱藏的還是至今無解的流量難題。

從2018年—2021年,叮當健康的營銷費用分別爲1.4億元、2.8億元、4.4億元、8.3億元,約佔同期總營收的24%、22%、20%、23%。2022年Q1,叮當健康單季營銷費用爲2.1億元,同比增長31%,同期,叮當健康的總收入爲9.9億元,同比僅增長27%。

這也證明,线上流量的獲取成本越來越高,但是獲客邊際效率卻不成正比。數據顯示,2018年—2021年,叮當健康自營平台注冊用戶從1590萬增至3300萬,年復合增長率27.6%,同期,平均用戶獲取成本從5.9元增至18.2元,年復合增長率46%。到了2022年Q1,獲客成本已增至18.4元。

綜上,目前國內互聯網醫藥行業的頭部格局基本確定,京東健康、阿裏健康憑借強大的物流體系和業務規模遠超其他企業,穩居第一、第二。叮當快藥雖然暫居第三位,但燒錢推廣的路子導致實際資金壓力非常大,想攀升至第一梯隊的難度不小,而背後還要小心美團买藥的趕超,第三名的位置並不穩固。

尾聲

其實,從營收結構上可以看出,現階段的叮當健康並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互聯網醫療,更像是一家數字化做的不錯的連鎖藥店。換而言之,叮當健康想要打造一個全新的“O2O醫藥”生態系統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流量上缺乏自身護城河;業績上尚未看到盈利的轉折點;運營上難以將用戶留住。這三點是叮當健康順利跑通“即時醫藥”這個生態的最大挑战。

上市是眼下叮當健康最優的道路。是熬過艱難時刻看見曙光,還是成爲醫藥界的每日優鮮,後續仍然值得關注。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叮當健康探尋新出路,數字醫藥的故事好講嗎?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