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會令沈暉頭疼的輿情:威馬汽車的銷售量真實嗎?
1年前

國慶之前,威馬汽車經歷了一波輿論漩渦。威馬汽車2021年總營收爲47億,虧損高達82億,而創始人沈暉的年薪資就高達12.6億元。

此後中國基金報報道,沈暉在朋友圈發文稱,“有些事情,腳指頭想想就知道真假,不值得花時間解釋。還是講講事實吧。”此外,沈暉還在該條朋友圈的評論中稱:“我也不知道收入這么高,老婆查我就麻煩了!”

然而,真正讓沈暉頭疼的輿情,應該不是老婆查账,而銷量真實性。招股書披露,威馬汽車的最大經銷商曾經是由威馬汽車的董事直接控制的,而且在股權轉讓給第三方之後,這家公司一舉成爲公司最大的經銷商。這樣密切的關系,不能不讓投資者對公司公布的銷售數據產生懷疑。

尤其是與競品——零跑汽車比較發現,在後者由於銷售量大幅增長,而出現客戶墊款快速猛增時,威馬汽車性質相似的財務科目——合同負債,從2019年至2021年三年中幾乎鮮有增長。

傳奇色彩的經銷商

成都歐明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歐明凱”),一家2018年才成立的公司,卻從2020年起,成爲了威馬汽車最大的經銷商。而這家企業所扮演的角色,還不僅僅只是經銷商那么簡單,包括智能出行的合作夥伴、電池开關的供應商,諸多與威馬汽車有關的業務鏈都有成都歐明凱參與。

傳奇的是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威馬汽車的一名董事還曾短時間控股該公司。資料顯示,截止2021年12月31日,成都歐明凱對威馬汽車的業績貢獻,達到了17.2%。對這家大客戶,威馬汽車給出的政策非常有吸引力,不僅允許分期付貨款,更可以享受最長180天的信貸政策。

不僅如此,威馬汽車還向歐明凱的實控股東花費總成本的最多2.5%(2021年數據),購买BMS及電池斷开單元。

看到這裏,懂財務的投資人難免會有些擔心。

因爲著名的會計界大V馬靖昊曾經透露過一種現金流造假的方式,甲方先將一部分資金以採購的名義交給關聯的下遊企業,完成體外循環後,再出現在甲方账上,成爲後者的收入和經營性現金流。

當然,如果成都歐明凱要靠這種方式造假,幾乎不太可能。原因是威馬汽車的採購金額太少了,並不足以注水。

但難免讓人生疑:威馬汽車的業績是真的嗎?

銷量增加,可定金卻沒有增加

這個念頭一旦出現,就像在投資者心中種了草。

和同行相比,威馬汽車的財務報表有不少的特別之處。

最大的不同尋常,莫過於銷量大幅增長後,訂單合同就沒有同比例的增加,甚至比2019年還少了。

數據顯示,從2019年至2021年的三年裏,威馬汽車的電動汽車銷售,由1.28萬輛,增長到了4.41萬輛。可是過往三年,反映客戶定金金額的合同負債余額,卻是這樣的:

定金的增幅遠遠趕不上銷量的增幅,難免讓人好奇,爲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同樣從2019年至2021年三年裏交付汽車數量大增的領跑,客戶的墊款增長了接近89.98倍,體現定金金額的客戶墊款由533.1萬元,飆升至5.02億元。

這和威馬汽車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數據顯示,零跑汽車的汽車交付量數量從2019年的8050輛,飆升至2021年4.37億輛。雖然,零跑汽車的銷售數量增幅更快,但是從合同負債、客戶墊款等數據也可以看出,合同負債或者客戶墊款(會計科目的差別,性質相同)是能夠反映銷售數據增長的。

當然,威馬汽車可能會解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公司的定金比例,不如同行那樣高。招股書披露,上述三年定金余額,分別對應的未確認收入是2605.5萬元、6151.21萬元和9697.7萬元。雖然,這個解釋有些欠缺合理性,尤其與同業相比定金比例明顯過低,但無論如何也還算是圓了過去。當然,對公司來說,這可能未來會是港股做空機構會重點關注的點。

另外,如果是這樣解釋,那么存貨中原材料和在制造中的商品的余額也需要同步快速增長。可是,公司存貨中的原材料和在制品余額,並沒有顯示出同樣的增幅。


根據威馬汽車披露的信息,早在2018年就已經自主研發了C2M平台,根據用戶的個性化訂單造車。這意味着公司會根據訂單的情況,採購原材料。但從原材料的余額增速看,似乎並不能與公司的銷售規模擴張之間,直接劃等號。

當然,對此威馬汽車,還是可以做出解釋。由於過去三年,公司的存活周轉天數快速提升,由2019年的43.1天降至18.4天,導致對庫存原材料的需求,也有一定幅度下降,進而使得账面上在制商品和存貨的余額增長不同步。

但如果和零跑汽車比較耗水、耗電和用氣量,可以發現零跑汽車在花費了超出10多萬千瓦時的電、10萬立方米的水的情況下,2021年度的汽車銷售量也只能和威馬汽車接近。

當然,威馬汽車依然可以解釋爲公司有力的環保措施,使自身可以在電力、排水方面的消耗,要比同行低。

但卻不足以完全打消外界對業績的疑慮。

電池:真正的短板


這種疑慮,來自於對威馬汽車的市場信心。因爲電池安全問題,威馬汽車曾多次發生過自燃事件,並直接造成了公司巨大的損失,淨賠償額達到4200萬元。

不僅如此,消費者對威馬汽車的信心,也在下降。實際上,在電池召回之後,威馬汽車又發生過多起火災。在2021年12月期間,威馬汽車又在河南鄭州、海南三亞、海口等地,在4天內發生了3起自燃事故。其中有兩起自燃事故發生時,車輛處於停止狀態。

盡管,在事故發生後,威馬汽車就電池做了很多解決方案:比如研發了領先的電池管理系統和多層電池數據生態系統,但卻沒有辦法根本杜絕汽車自燃的風險。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威馬汽車使用的是三元鋰電池。

和另一種電動汽車使用的主要電池類型——磷酸鐵鋰電池相比,三元鋰電池有着充電快、電池容量大、體積小、抗低溫能力更強、續航裏程長等優勢,但卻也有着致命的弱點,使用壽命相較於磷酸鐵鋰、短,其使用的鎳、鈷材料有毒,容易污染環境。更爲重要的是,三元鋰電池耐高溫的能力很差,200度是其所能承受的溫度極限,一旦超過這個溫度,電池容易自燃、自爆。

而磷酸鐵鋰電池的耐高溫極限可以達到800度,基本不太會發生自燃、自爆等問題。尤其是寧德時代、比亞迪相繼推出了續航裏程可以超過600公裏的磷酸鋰鐵電池之後,三元鋰電池的市場份額便急劇下降。高工鋰電(GGII)統計,三元鋰電池的市場份額在2020年曾經達到46%以上,但最近兩年卻呈現急劇下降的勢頭,至2021年上半年已經降至40%。

對威馬汽車來說,要確保電池問題的根本性解決,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把三元鋰電池,更換爲磷酸鋰鐵電池。但如此以來,與電池有關的整體供應鏈系統,以及相應的電池管理系統,乃至售後服務體系,均需要大面積更迭,這需要大量的成本和費用。

不過,從長遠看,如果威馬汽車不徹底解決電池安全問題,後期這方面的輿情將是公司上市後的一大後患。

實際上,威馬汽車所涉及的輿情,還不只上述這些,包括土地闲置、與吉利汽車在知識產權方面的糾紛等都會引發輿情,限於內容篇幅,無法通過本文詳加介紹。需要了解威馬汽車的可能輿情,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關注,定制威馬汽車的輿情風險報告。

#新能源汽車泡沫是否越吹越大?#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可能會令沈暉頭疼的輿情:威馬汽車的銷售量真實嗎?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3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