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的全球化序幕或已拉开,將從外賣切入
2年前

$美團-W(HK|03690)$  “上天、入地、全球化”,當王興在2017年喊出這一互聯網行業下半場的主要方向時,不知他是否已經預料到,在五年後,美團會成長爲一個佔據國內70%外賣市場份額的萬億巨頭。不過顯而易見的是,全球化已經成爲了當下諸多互聯網企業正在或即將展开的战略布局。

近年來,出海已經成爲了國內互聯網行業的風口。隨着流量增長見頂、存量市場競爭成爲新的關鍵詞時,從社交、遊戲,到電商,越來越多互聯網企業开始選擇在海外市場开闢第二战場,以挖掘新的增量。在這樣的趨勢下,美團自然也不甘落於人後。

日前有消息顯示,美團方面正在籌備其國際化業務,目前已從各部門抽調人手,並且技術部門也已开始开發包括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等在內的多語言平台。而作爲第一站,選擇了首先在中國香港試點外賣業務。據該消息源透露,目前就該地區是否會試點閃購業務、推出獨立APP,並採用新的名稱等都還在商討中。盡管截至目前,美團方面尚未對此事進行回應,但已有諸多跡象表明,其國際化战略或已箭在弦上。

有消息顯示,在今年9月23日,美團外賣的日單量峰值首次突破6000萬單(包含閃購、买藥業務在內),距其今年年底日均6000萬單、2025年日均1億單的目標又近一步。並且在過去的5年內,美團也創下了一年1000萬的日均訂單量增長速度。

但根據官方公布的相關信息顯示,從2021年到今年第一季度,美團的外賣營收、交易筆數同比增速已在逐季放緩。並且在今年第二季度,其已不再在財報中單獨披露外賣業務的收入、成本和單量數據,而是將外賣與閃購業務合並呈現。雖然據美團CFO陳少暉透露,該季度外賣業務收入同比與環比均有所增長、單位經濟效益也有所提升,但這顯然無法掩蓋其增速正在逐步放緩的事實。

對於如今已穩坐外賣領域頭把交椅的美團來說,當其面臨增長放緩時,也意味着這一業務或許已經見頂。根據美團方面此前發布的財報顯示,2021年全年其交易用戶數達6.9億、約佔全國網民數量的60%,雖然與電商行業80%左右的普及率仍有一段距離,但畢竟這兩個行業的特性並不相同。

並且除了外賣業務的增長放緩外,自2017年8月餓了么收購百度外賣、整個市場形成“雙寡頭”格局後,市場競爭盡管已不如“千團大战”時那般慘烈,但顯然依舊還在。並且作爲一個萬億規模的龐大市場,難免會有新的入局者試圖分一杯羹。此前在今年6月,京東零售CEO辛利軍就曾證實,京東方面正在研究進入外賣行業可能性。

緊接着在7月就有消息顯示,抖音中的部分餐飲類店鋪上线了一項名爲“團購配送”的即時配送服務,用戶在填寫地址、並支付訂單後,餐食即可配送到家,整個模式基本與外賣一樣。日前又有消息源透露,抖音本地生活已在成都新建大本營,並成立了外賣業務和團購配送業務,形成到家團購、到店團購、旅行等業務版圖,並且餐飲外賣業務將在上海、北京、成都等地進行試點。

雖然目前京東、抖音的外賣業務都還沒有真正起步,而且美團在用戶認知和習慣上已經建立起了“護城河”,但這兩者一旦入局,多多少少還是可能會給美團帶來一定的壓力。

再加上,如今美團所需要面對的市場競爭,可能還不只來自外賣賽道。在今年第二季度美團將閃購業務劃入核心本地商業分部的同時,京東方面也着重強調了同城零售業務的地位。京東CEO徐雷當時曾表示,“我們會把它作爲一個非常重要的新業務和新服務來去設計”。此外在到店場景,抖音團購的勢頭也已顯現。不久前曾有相關媒體報道稱,一位行業人士在某三线城市調研後發現,用抖音購买團購券的用戶數量,已達到用美團和大衆點評購买團購券的三倍左右。

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從中國香港出發、並進一步向海外市場出發,或便是美團“居安思危”的一步,畢竟一旦成功,就將迎來新一輪的業績爆發。而選擇中國香港作爲“試驗田”,在外界看來或許是因爲在當地的嘗試對未來的海外市場开拓更具借鑑意義,並且在成本上可能也更加可控。

事實上,早在2018年之前美團就曾有過進入這一市場的計劃、但最終未能實施,據稱原因與當地法規對兩輪交通工具的嚴格管控有關,並且如今這一條例仍然存在。並且與“騎手”不同,中國香港的外賣配送被分爲了“騎兵”與“步兵”兩種,前者主要依靠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車,後者則是通過公共交通系統、單車,以及步行進行配送。

其實在海外市場,同樣也存在與國內完全不同的市場環境。例如在歐美,既有紐約、曼哈頓、舊金山、倫敦這類人口密集的大型城市,也有諸多“地廣人稀”、居民出行方式依賴汽車的區域,前者外賣員的交通工具也同樣多種多樣,而後者顯然摩托車或才更爲適合。但一旦使用汽車來進行配送,顯然也就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低的靈活性,同時較低的人口密度也需要面臨難以產生規模效應。

此外,作爲一個並不算“新”的賽道,如今全球各地的外賣平台也早已遍地生花。例如在中國香港,目前Foodpanda和Deliveroo(戶戶送)就已佔據了當地超過95%的市場份額。而放眼全球,參與者就更多了,例如美國有DoorDash、Uber Eats、Grubhub、Postmates等,歐洲有Uber Eats、Just Eat、Hungryhouse、Take Eat Easy、Deliveroo等,東南亞則有Grab、DeliveryHero、Gojek、ShopeeFood等。可想而知,美團想要在海外市場佔據一席之地,幾乎無異於從“群虎口中奪食”。

但作爲一家可謂是身經百战的互聯網企業,美團方面顯然也有着拿得出手的底牌。

首先在運力方面,根據美團方面公布的信息顯示,目前在全國範圍內擁有超600萬名外賣員,縱觀全球市場,這無疑是一個極爲龐大的數字。而在用這600萬騎手匹配超過6億用戶需求的過程中,美團的算法也在不斷迭代優化,並形成了自身的競爭優勢。

隨着其“零售+科技”战略的提出,美團近年來也在持續加大關鍵領域科技研發投入,2021年其研發支出已同比增長53.1%至167億元,佔整個銷售毛利的39.26%、甚至高於華爲的37%。同樣是在2021年,美團方面還首次公开了關於騎手配送時間的計算規則,這其中既有其對於自家算法的信心,也有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的坦誠。

另一方面,美團能夠從當年的“千團大战”中勝出,並在如今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在用戶心智和認知培養方面顯然也有着自己的優勢。

並且值得一提的是,據稱此次將帶隊美團國際業務的是今年年中加入該公司的仇廣宇,雖然這是一位新人,但也是一位“出海老將”。公开資料顯示,此前仇廣宇曾先後擔任過滴滴國際化事業部首席運營官、快手國際化事業部負責人,可謂是這兩家公司國際化战略的關鍵人物。其中以滴滴爲例,仇光宇曾帶領該公司打車業務在拉美地區從零开始,並實現了市場份額超過Uber,而且還曾管理過滴滴收購的巴西打車公司99 Taxi。

但想要在一衆強敵中殺出一片天地,美團或許依舊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備。用已在海外市場取得過一定成績的滴滴外賣相關人士的話來說,“後來者的問題是,如果前期沒有資源的大力投入,將很難看到勝利的曙光”。 不過即使這一步對美團而言代價可能會極爲巨大,但可能也必須走下去,畢竟不光是因爲“居安思危”、還有“不進則退”。


(三易生活)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美團的全球化序幕或已拉开,將從外賣切入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5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