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來看,向頭部公司集中是一個趨勢,但不可能一口喫個胖子。”
“如果你真的很相信一個管理人,我建議你一定要在他業績表現不好的時候去購买,而不要在他表現很好的時候去买,這樣你的最終收益率一定遠遠高於後者。”
“新能源真正的瓶頸是電網的接入端,在保證不棄風、不棄光的情況下,怎么把新能源的電力接入進來,才是整個產業鏈最瓶頸地方。”
“雖然港股是一個成熟市場,但我不認爲它是一個更加理性的市場,特別是在一些拐點的時候,港股往往具有更高的波動性,更長的等待期。”
“比起短期的基本面,成熟的港股投資者更看重商業模式符不符合永續經營的假設。”
“總結了我們在地產行業虧損的原因,我認爲最核心的原因是在行業層面做逆向投資難度更大。”
以上是仁橋資產的創始人、投資總監夏俊傑近日策略會上發表的觀點。
夏俊傑是南开大學金融學碩士,14年從業經歷,曾就職於嘉實基金、諾安基金,2017年5月創立仁橋資產。在2018年單邊下行的市場環境下,所管理產品取得 1.88%正收益、最大回撤爲 7.72%。
仁橋資產的投資策略以逆向投資爲主,其代表作仁橋澤源1期於2017年8月9日成立,截至2022年1月21日,成立以來收益率178.20%,2021年收益率爲38.42%。
夏俊傑對2021年復盤時表示,去年給仁橋貢獻最大的是磷化工行業,而能夠挖掘這個行業機會的主要原因是,市場對這種傳統行業還帶着“有色眼鏡”。
2022年最確定的變量是經濟逐季下行,最不確定的變量是通脹,在經濟下行的趨勢下,低估值的行業表現會更好。而最好的投資機會在港股市場。
在成長性行業中,夏俊傑比較看好汽車零部件、計算機、非銀、互聯網、醫藥電子等行業。
以下是策略會實錄內容,聰明投資者精選部分分享給大家。
復盤對2021年,總體給自己打60分
在2020年投資備忘錄裏,我們關於均值回歸做了三個方向的判斷。
第一,中小市值股票的均值回歸。
從2016年到2020年,中小市值的股票一直跑輸市場,市場的資金不斷向頭部公司集中,市場以大爲美,這樣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長期來看,向頭部公司集中是一個趨勢,但不可能一口喫個胖子。
以美國爲例,標普500作爲大市值公司的代表,羅素2000作爲中小市值公司代表。在過去40多年,羅素2000是跑贏標普500的,這說明中小市值的指數並不是沒有價值。
2021年,以中證500和中證1000爲代表的中小市值指數得到了非常好的修復,這個判斷得到市場的驗證。
第二,低估值行業的均值回歸。
2020年底,整個市場的結構分化非常明顯,有些行業處於歷史上估值分位的最高水平,有些行業處於最低水平。
上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在2013年,那一年也是一個結構分化異常嚴重的市場。但是2020年比2013年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覺得2021年估值的差異應該會有一個均值回歸的過程。
但回過頭來看,低估值板塊的均值回歸在2021年沒有發生,這一點跟我們的預期不一致。
第三,大規模產品收益率的均值回歸。
比如百億以上產品收益率的均值回歸,在2020年之前,資金除了开始往頭部公司集中以外,也在往頭部管理人集中。
我們做了一個統計,在過去的2021年,百億以上基金的正收益概率遠遠小於全部基金的平均水平,從收益率的中位數來看,也是這樣的結論。
在這裏我想說明兩點:
第一是規模對業績起到反作用,當規模大了以後,超額收益一定是往下走的,這是每個管理人都不可避免的問題。
第二,大家在做追爆款產品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並不是說這些管理人的能力不行,這些都是最優秀的管理人。
但是這些產品能夠成爲爆款或者規模做到很大,往往是因爲管理人的投資風格在某個時點與市場的風格高度契合,所以短期收益率就會很高。
市場一直在變化,投資管理人的風格不可能隨着市場變化而一直變化,當他的投資風格與市場不匹配的時候,收益率一定會下降。
如果你真的很相信一個管理人,我建議你一定要在他業績表現不好的時候去購买,而不要在他表現很好的時候去买,這樣你的最終收益率一定遠遠高於後者。
雖然仁橋仍然是一家小公司,但是隨着規模的快速增長,我們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長期來看,超額收益一定是要往下走,這是必然要面對的事實。
在這個階段,我們能做的只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短期抑制規模過快的增長,但畢竟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
真正治本的方式還是要不斷的修煉內功,提高自己的能力圈,提高整個公司的能力圈,這才是最終的正解。
這是對2021年的三個展望,其中兩個得到了驗證,一個判斷錯誤,總體我們給自己打60分。
2021年貢獻最大的是磷化工行業
2021年我們在低估值的板塊上布局是比較多的,但是坦率的講,這個板塊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收益。
接下來,我通過三個案例讓大家更直白、更簡單的理解仁橋是如何賺錢的。
三個案例分別是磷化工行業、一家電力設備公司、港股投資。
第一,磷化工行業。
仁橋用的一直是一套非常純粹、非常系統的逆向投資策略。我們的收益主要就來自於七八個公司,這裏面貢獻最大的是磷化工行業,包括磷肥和草甘膦。
無論是磷肥還是草甘膦,大家一聽就知道這兩個都是非常傳統的行業。
產能過剩,競爭激烈,公司不怎么賺錢,以及一些環保或者高耗能的問題,這些都是大家對這個行業的初步印象。
但是當我們跟蹤這些行業的時候,我們發現他們是有變化的。
比如2017年到2020年,磷肥在持續去產能,當時這個行業的盈利非常慘淡。
無論是化肥、磷肥還是草甘磷,下遊都是農作物,因此基本需求是穩定的,沒什么增長。
但是在過去的幾年裏,所有磷化工行業裏面的公司都有或多或少的變化,比如有些公司降槓杆,有些公司拼命轉型,有些公司做股權激勵,但這些變化都是波瀾不驚的。
2020年的9、10月份,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疫情爆發後,中國最早把疫情控制住,迅速恢復了生產。
同時,國外供給快速下降,導致國內出口大幅增長,價格也實現了第一波上漲,所以2021年這些公司的業績都應該有非常確定的增長。
但是那個時候,股價處於多年的底部,大家對此仍然沒有特別關注,主要原因是大家帶着有色眼鏡看待這些傳統行業。
實際上,在這個時間點的預期差是非常大的。
這個板塊在2021年的漲幅非常大,可能平均都有幾倍以上的漲幅。
新能源真正的瓶頸在電網的接入端
第二個例子:我們持有的一家比較大的電力設備公司,2021年也給我們貢獻了不少收益。
對於逆向策略來講,持股周期一般在兩年比較合適。如果持股周期太短,不一定能找到一些逆向投資的機會;如果持股周期過長,就太左側了,收益率會大幅降低。
但是這家電力設備公司我們持有將近4年。
大家對這家龍頭企業的認知是,他的核心驅動因素跟電網投資相關,所以如果在十三五期間,公司的電網投資沒有增長,那么公司業績可能也不會大幅增長,市場就會給出一個比較低的估值。
2019-2020年,公司的股價一直不溫不火,股價漲幅基本等於業績漲幅,每年15-20%,估值也非常穩定,在17%-24%之間。
直到2021年,公司業績增長仍然是維持20%左右,但是估值卻翻了一倍。
主要原因是大家對公司的長期認知發生了變化,最後達成了共識。
如果相信中國二次能源佔比會持續提升,那么這家企業本質就是一家經營電的公司,如果電的長期增長可持續,那么公司的經營預期就是長期可持續的。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新能源的佔比一定會提升,無論是光伏,還是風電,本質上都是制造業,制造業的產能擴張是非常容易的。
而新能源真正的瓶頸是電網的接入端,在保證不棄風、不棄光的情況下,怎么把新能源的電力接入進來,才是整個產業鏈最瓶頸地方。
2021年市場認識到這家公司在這個行業裏所處的位置,所以他的估值才會翻了一倍。
港股的波動很大,投資品類盡可能分散
第三個例子:港股。
我們投港股一直是比較謹慎的,或者說是一個逐步探索的過程。
最早在2018年的時候,我們只投了4、5個點,2019-2020年的時候,投了7、8個點,2021年投了10個點左右。
2018年我們是賺錢的,但是2019 -2020年,我們是虧錢的,雖然虧的不多, 2021年我們又是賺錢的,所以總體是我們是在試水的過程。
總結下來,最核心的問題在於我們在A股非常熟悉的逆向投資策略,照搬到香港市場,結果是不太一樣的。
舉個例子,比如在A股市場中,當一個公司的股價長期下跌,進入一個波動迅速收斂,成交量迅速縮小的階段時,大多數時候這就是一種底部的特徵,但是放在港股市場,得不出任何結論。
就像我們持有的港股電力公司,2019年公司的股價就在低位,當時大概是0.5倍的PB,5倍的PE,成交量很低,波動率也很小,已經出現了像A股市場底部一樣的特徵。
但是在2020年年初的時候,仍然能夠下跌超過50%,這是非常驚人的,這就是A股和港股不同的地方。
港股市場是一個以機構爲主的市場,沒有太多的個人投資者,它還有一些做空機制,雖然港股是一個成熟市場,但我不認爲它是一個更加理性的市場,特別是在一些拐點的時候,港股往往具有更高的波動性,更長的等待期。
我們是在2020年的年底买的這家電力公司(一半火電、一半綠電),它的股價上漲是在2021年的7、8月份,這個時候是煤價暴漲的時期。
這個時候,公司火電的盈利是大幅下滑的,甚至很可能是虧損的,所以它的基本面其實是在變差的,但是股價卻在這個時間點上漲。
如果你只跟着短期基本面判斷,你很難堅定的持有它,除非你對市值有比較大的判斷。
比起短期的基本面,成熟的港股投資者更看重商業模式符不符合永續經營的假設。
這些年我們對投資港股有一些體會。
第一,港股是一個波動率很大的市場。
第二,投資品類盡可能分散。
2021年投資的反思:在行業層面做逆向策略難度更大
2021年,我們虧錢最多的行業是地產。
我們在估值很低的位置布局了地產公司,但是去年中證地產指數下跌了20%,我們持有的龍頭公司跌幅可能會更大一些,從結果來講是非常糟糕的。
當初我們布局地產行業主要基於兩個出發點。
第一,我們認爲房地產行業符合永續經營的假設。
因爲雖然地產行業可能要往下走,目前一手房的交易在17、18萬億的水平,但不管怎么樣,5年、10年以後,行業仍然會是大幾萬億,甚至10萬億體量的市場,在大體量的行業裏,必然會有大的玩家。
第二,我們覺得這個行業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我們把它稱爲一次供給側的改革。
去年开始,行業基本面發生了變化,包括恆大這些出現問題的公司,其實一點也沒超出我們的預期,但是股價的走勢確實超過了我們的預期。
對我們來講,我們想找到那一個“剩”者,剩下的剩。但是這個過程確實比較痛苦。
總結了我們在地產行業虧損的原因,我認爲最核心的原因是在行業層面做逆向投資難度更大。
在個股層面去做逆向是比較容易的,因爲逆向投資尋找的是被市場錯誤定價的機會,而在行業層面,市場犯錯誤的概率是很低的,特別是對於大的行業,市場的關注度是很高的。
所以如果在行業層面做逆向投資,你要打破市場對行業的一致認知,需要更強大的力量,更長的等待時間。
因此我們在做行業層面的逆向投資時,要想得更清楚,做得更謹慎一點。
但並不是放棄這個方向,因爲對於逆向投資策略來講,只要你的規模在增長,都不可避免遇到這樣的問題。
規模大了以後,你關注的公司一定是市值更大的公司,但是市場在市值更大的公司上面犯錯的概率也一定是更低的。
對於仁橋來講,我們在行業層面做逆向投資還是比較擅長的,我們愿意在這條路上繼續學習、挖掘,把它更加系統化,所以這條路我們還是會堅定的走下去。
2021年錯失了一些機會
2021年我們也錯過了一些表現不錯的板塊,比如新能源汽車、半導體、軍工、CDMO等等。
這些行業的股價基本上都是在前期已經漲了很多的情況下,在2021年繼續高舉高打。
這裏面的很多板塊,都是完全不符合我們逆向投資策略的選擇標准,所以錯過是必然的。
在這些錯過的板塊中,軍工是我們在2019、2020年持倉很重的一個板塊,但是我們在2020年年初就已經賣掉了。
軍工行業在這個階段有一點像化學制藥,因爲化學制藥中絕大多數的公司都是靠仿制藥貢獻主體利潤,靠創新藥來提升估值。
但是在這樣的階段中,往往會有一個青黃不接的時候,就是仿制藥利潤下降的速度比較快,創新藥補上來的速度沒那么快。
軍工行業有點類似,每年的軍費开支,包括裝備开支增長是不高的,但是新產品、待升級的產品很多,價格也比較貴。
這就出現一個問題,盤子就這么大,每年增長就這么多,但是有很多新的東西要去做。
就像醫保政策一樣,軍方未來可能在保障新產品收入利潤的同時,大概率也會快速降低老產品的利潤,而這是市場沒有預期的。也是我們對投資這個行業最大的顧慮所在。
2022年最大的確定性是經濟逐季下行
2022年我們一直思考的三個問題。
第一, 2022年確定性的變量是什么,不確定性的變量是什么;
第二,2022年收益的來源,究竟是賺估值的錢還是賺業績的錢;
第三,最佳風險收益比的機會出現在哪裏。
這有點像2013、 2014年那會兒提出的“三期疊加”,但是“三期疊加”是僅針對國內的形勢做出的判斷,“三重壓力”既分析了國內,也分析了國際,比“三期疊加”更復雜。
我們看到政策在做非常強烈的對衝,包括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再次提出了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
所以最近一個月陸續有政策在持續發力,因此宏觀基本面在今年的下半年能不能逐步的企穩,政策的力度和持續性是很重要的,我們在這個時點是越來越樂觀的。
2022年很難賺到業績的錢,比較看好低估值的行業
第二要思考的問題是2022年收益的來源,究竟是賺估值的錢還是賺業績的錢。
2021年的市場,大家賺的是業績的錢,因爲很多業績高增長的公司基本上都完成了估值切換。
2021年表現不好的公司往往是之前預期比較高,但最後業績沒能兌現的公司,特別是年初抱團的一部分核心資產。
其實,在2021年整個企業盈利上行的過程中,賺業績增長的錢是比較容易的,因爲大多數公司的業績都是增長的。
但是2022年情況恰恰相反,因爲2022年是一個經濟下行,企業盈利往下走的一個過程。
在這樣的過程中,再想找到業績超預期增長的行業和公司的概率是很低的;相反,那些估值低、預期低的公司,往往會有更好的表現。
我們做了一個統計,在過去10年裏一共有三次經濟的下行期,第一次是在2011-2012年,在這個時間裏,估值最低的行業明顯跑贏了估值最高的行業。
2014年也是一個經濟下行期,估值最低的行業漲幅遠遠的大於估值最高的幾個行業。
2018年,估值最低的行業的跌幅也略小於估值最高的幾個行業,但是差距並不明顯。
所以總體來看,在經濟下行期間,低估值行業的表現會更好。
在經濟下行期的時候,市場不一定沒有機會,有的時候是漲的,有的時候是跌的,這取決於當時的貨幣政策是收縮,還是擴張。而貨幣政策收縮還是擴張,背後最大的一個推手是通脹。
比如2021貨幣政策是一個收縮的狀態;2014年沒有通脹,貨幣政策是擴張的;2018年貨幣政策又是收縮的,所以貨幣政策對整個資產價格的表現具有很大的影響。
在成長性行業裏面,比起那些在2021年增速快,預期高的行業以外,我們更看好業績在2021年表現不佳的行業。
這些企業在2021年表現不佳的原因,往往是很多負面因素疊加在一起,而這些負面因素並不是長期永續的,後面可能會消失掉,這些公司往往預期比較低,我們愿意從這些行業裏面去找。
在這些成長性行業裏面,我們比較看好汽車零部件、計算機、非銀、互聯網、醫藥電子等行業。
具體來講:
計算機行業:很多公司的商業模式不是ToB,就是ToG, 2021年,很多公司業績表現不佳,特別是一些跟政府投資相關的一些細分領域,但是這些行業長期還是有增長的,所以這種暫時性的困難會在2022年得到修復。
非銀行業:主要是券商和保險,我們長期看好財富管理的大賽道,而且券商是跟實體行業關聯度最小的行業,它可以完成自我循環,我們認爲券商是有機會的。
保險目前處於多年以來基本面最差的時候,但也是估值最低的時候,從基本面來講,保險行業正處於刮骨療傷的階段。這個過程是必然發生的,因爲過去不可持續的問題暴露出來了,我認爲是一件好事。
在這種低預期、低估值的背景下面,保險行業向下的空間是比較小的,所以這也是我們比較看好的一個板塊。
互聯網:以前的互聯網公司是整個叢林裏面很小的參與者,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長成了龐然大物,這個時候就必須要遵守叢林法則。
所以反壟斷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开的,但是我覺得這對社會是有益處的。
經過一年多的政策調整,包括股價也處於一個合理的水平,它的未來的盈利增長會是一個偏低的增速,現在估值我覺得是可以匹配的。
如果這裏面有一些對未來的領域或者增長有儲備的這樣的一些公司,我認爲還是會有很大的機會的。
醫藥:之前比較看好中藥,但是已經漲了很多,風險收益比不好,但是醫藥板塊足夠大,細分子行業足夠多,還是會有很多機會,在香港的創新藥,醫藥商業,醫療服務的公司,也都會有一些機會。
電子行業:之前的蘋果產業鏈公司,如果能夠在智能汽車領域能夠尋找到自己的第二個增長曲线,這些公司我們都是去關注去研究。
汽車零部件:全球整車公司的市值已經增長了好幾倍,整車行業的市值出現了非常大的增長。
但是我們認爲整車的市值實際上是有一定的泡沫的,優秀零部件公司的價值需要被重估,整車與零部件的市值比會回歸均值水平。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隨着整車環節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不斷有新的玩家出現,整車環節的競爭是越來越碎片化了,零部件的這些公司實際上對整車環節的議價能力在提高。
第二,國內汽車零部件公司在2018年之前有過一輪高速擴張,因爲當時對未來銷量的預期很高,但是2018年以後,汽車的整體銷量是下滑的,總量沒有增長。
汽車零部件的產能利用率在逐漸往下走,導致了過去幾年,汽車零部件公司的資本开支普遍比較小,所以未來一旦這個行業發生變化的時候,整個汽車零部件的產能利用率就會提升。
第三,無論是未來的電動化、輕量化,還是智能化的趨勢下,可升級的地方非常多,去年的面臨缺芯和成本的問題,在2022年會有階段性的緩解。
2022年最佳的風險收益比在港股
我們認爲2022年市場最好的投資機會在港股市場。
AH股的溢價是過去10年以來的最高點,過去三年港股均跑輸A股,這是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
第一個階段在以後,很多公司被美國投資人剔除了,因爲這些公司的權重是比較大的,所致造成了港股非常低的指數水平;第二階段是去年中概互聯網將港股又往下帶了一個台階,整個港股處於一個非常弱勢的狀態。
我們認爲目前港股呈現出非常好的性價比優勢。
從今年的走勢來看,能夠看出一些端倪,港股开始脫離A股和美股,有一些自己的節奏了。
2022年的香港市場也許是我們投資業績的一個重要的勝負手,所以對於仁橋來講,我們會繼續加大在港股的配置比例。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仁橋資產夏俊傑:2022年低估值的行業表現會更好,港股也許是投資業績的重要勝負手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