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靠並購,1/3靠內容增長。
”
今天,當我們觀察商業世界時,常常會陷入這樣的誤區——互聯網時代的商業創新,是性感的,潮流的,高科技的,似乎只要有模式或技術上的創新,就能立刻召喚到海量的風險投資,進而快速地創造出一個商業帝國。
相比之下,當我們提起過去的商業巨頭們時,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的,是慘遭時代淘汰的諾基亞和柯達,他們是古老的,衰朽的,他們是恐龍——無論看起來多么強大,他們還是無法逃脫被取代的宿命。
在這樣的思維定式中,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湧向了各種商業新興物種,而那些已經成功的商業巨頭們,卻無人問津。
然而,一旦當我們拆掉思維中的牆,換一個視角看問題時,就會驚訝地發現,許多巨頭,在過去百年間,已經鍛造出強大的護城河,從而具備了穿越漫長歷史周期的能力。
這樣的基本功,恰恰許多商業新興物種不具備的。因此,向老牌巨頭們學習,是新興企業們無法繞开的必修課。如今,許多創業者都在思考:
如何在陌生的環境中找到破局點? 如何與比自己強大得多的對手競爭? 如何才能實現的驚人擴張? ......
今天,本文將圍繞一個歷經百年風雨的全球化巨頭——老牌消費企業——「雀巢」展开。已有155年歷史的雀巢,可謂是世界食品行業公認的巨頭,旗下坐擁2000品牌,產品暢銷全世界,2021年在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公司排名第79位。
經歷了將近兩個世紀的風雨,它依然強大,不可小覷。
雀巢,依靠奶粉起家
1867年,雀巢公司創立。初代產品——嬰兒配方奶粉,是雀巢成長爲全球性帝國的第一塊基石。
19世紀,瑞士嬰兒的死亡率非常高,有20%的孩子活不到1歲生日。就連雀巢的創始人亨利雀巢13個兄弟姐妹中也有5個,在童年不幸去世。救救孩子們,或許就是雀巢創業的初心所在。
嬰兒死亡率很高的原因在於,母親們不愿意母乳喂養,而是給孩子們喝會引起嚴重腸道疾病的粥和動物奶。
1867年,亨利雀巢研發出適合嬰兒食用的配方奶粉,食用雀巢的嬰兒,健康狀況都非常良好。從1867年到1875年,嬰兒配方奶粉的年銷售額從8600罐攀升到了100多萬罐,雀巢一战成名。
此後,雀巢憑借着乳制品的成功,搭上了一战的順風車,產品暢銷全歐洲。
商業的故事,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
很快,雀巢就遭遇到了奶粉市場規模的“天花板”。1921年,由於战後需求下降,導致雀巢奶粉價格下跌,庫存高企。這成爲了雀巢歷史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虧損。
接下來怎么辦,繼續拼命營銷奶粉嗎?雀巢的思路是,放棄強行突破“奶粉市場”天花板,選擇突圍。雀巢陸續推出雀巢咖啡、全脂奶粉、巧克力麥芽飲料、白巧克力等开創性產品,此外,還不斷收購調味品公司、罐頭食品公司、酸奶生產商來不斷拓寬產品領域。
從此,雀巢在並購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平均每月一家的收購速度和並購後良好的整合消化能力,造就了如今2000個品牌的日用消費品雀巢商業帝國。行業內,甚至流傳着這樣一種說法,直到今天,雀巢董事會給自己定下的發展战略仍是“2/3靠並購,1/3靠內部增長”。
接下來兩部分,我們將爲讀者拆解、分析雀巢的“並購战略”和“內部增長战略”。
雀巢,就是一部並購史
不懂並購,就不足以談雀巢。
對一家食品企業來說,無論一種品類經營得多么成功,總會遇到“天花板”,從而陷入停滯、內卷。接着只有兩條路,要么固守一個品類,要么不斷並購、擴張。雀巢的選擇,顯然是後者。
雀巢的並購史,可以大致分爲四個階段。[1]
1、初始發展期(1867年—20世紀初)
雀巢的第一次並購,是在經營奶粉業務期間,與競爭對手英瑞煉乳公司合並。並購後,雀巢开始借助 海外子公司建立起橫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亞的銷售網絡。
2、快速成長期(20世紀初—1973年)
二战後經濟日益繁榮,消費升級帶動方便食品興起,雀巢通過收購調味品公司、罐頭食品公司、酸奶生產商來不斷拓寬產品品類,這階段推出巧克力飲品、即食食品、米粉、水餃等產品。
3、成熟期(1974年—20世紀90年代)
上世紀70年代开始,雀巢除通過收購不斷擴大原有產品全球市場份額外,還开始了多元化經營,進入了藥品和化妝品領域。
4、穩定期(20世紀90年代至今)
上世紀90年代,雀巢將目光投向了新興亞洲市場。從1997年收購冰激凌生產企業上海福樂食品开始,不斷收購中國細分行業龍頭如太太樂、廈門銀鷺、徐福記等,借助本土業務搶奪中國市場份額。
當然,雀巢的擴張並非盲目並購,而是始終遵循四條清晰的原則: 從不敵意收購; 並購方能與自身優勢結合; 在產品相關多元化的框架內進行並購; 只並購財務健康、有創新能力、品牌形象良好的公司。
原則是抽象的,案例則是具體的,接着我們以雀巢收購太太樂爲例。
太太樂是國內土生土長的調味品行業,在90年代,它克服了原材料不齊、加工工藝不過關等問題,开始大規模生產,並准備上市。
但天有不測風雲,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關鍵時刻,負責上市項目的投行自己先倒閉了。危急時刻,雀巢拋出了橄欖枝。雀巢當然不是慈善家,其實在太太樂出現危機之時,雀巢正准備大踏步進入調味品行業。借此機會,雀巢收購了太太樂80%的股份。
這么多年下來,被收購的太太樂沒有像其他被收購的國產品牌一樣走向頹勢,相反,雀巢在太太樂地投資回報達到了驚人地23倍,這對雀巢和太太樂的業務發展來說無疑是個雙贏的結果。
要知道,中國改革开放的40年中,合資、合作企業成千上萬,但平均壽命只有2.6年,成功合作的案例寥寥可數,而雀巢跟太太樂合資的時間超過18年,在雀巢內部也是絕無僅有的。
收購太太樂後,雀巢又收購了中國第二大雞精品牌四川豪吉。從此,同時擁有太太樂、豪吉、美極三個品牌的雀巢,形成了強大的品牌矩陣,獲得了中國雞精市場的絕對話語權。
其中,太太樂面向普通家庭消費者,渠道覆蓋全國;豪吉是川味領導者,覆蓋範圍在國內僅限於西南市場;美極主打調味汁,主要針對五星級酒店等高端專業餐飲市場。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市場互補、品牌互補的良性發展局面,保障了產業的長盛不衰。
除太太樂外,雀巢還先後收購了美極湯料、雀巢冰爽茶、膠囊咖啡、巴黎水、奇巧巧克力、寶路薄荷糖、徐福記、妙多樂貓糧等數百家公司,坐擁2000多個品牌。
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由於不斷突圍,擴張,貌似老態龍鐘的雀巢,收入竟高達6185億元,而BAT三家互聯網巨頭的收入總和,也僅爲6741億元。
講完雀巢的並購邏輯,接下來一部分,我們將展开雀巢的內部增長,其核心競爭力是,突破品類的束縛,鍛造出“跨地域,跨品類經營”,這一寬厚的護城河。我們把它總結爲“能夠踩准每一波紅利的營銷”“創新總能引領潮流”“供應鏈本土化”這三大招式,並爲大家一一拆解。
雀巢內生增長的三大核心招式
雀巢作爲世界級食品巨頭,它的“三大核心招式”是保證持續擴張的核心競爭壁壘,這對今天中國的新消費品牌仍有極大的借鑑意義。
招式一:營銷能踩准每一波紅利期。
縱觀雀巢企業史,我們不難發現,雀巢的營銷推廣,總能踩准每一波紅利期。
1920年代,發達國家生活節奏加快,便捷性飲料成爲升級趨勢。雀巢很快做出反應,推出麥芽乳飲料、速溶咖啡,進入飲料市場。
1940年代,隨着發達國家基礎設施和冷鏈技術的發展,調味品和冷凍食品成了新的寵兒,雀巢迅速收購大量冷凍罐頭,冷凍披薩公司。
2001年,當麥斯威爾的廣告還停留在“教育市場品類”,宣傳咖啡如何如何好喝時,雀巢已經开始迭代,從“教育市場”進化到主打“提神功能”,廣告語是“好的开始”。
一方面,雀巢不僅能從品類上把握住市場需求的變化,提早布局高增長品類,另一方面,還能持續推動品類內部的產品升級迭代。這種精准的判斷力,成爲雀巢能逆風翻盤的法寶之一。
招式二:創新總能引領潮流。
我們都知道,雀巢的第一桶金,就來源於創始人研發了降低嬰兒死亡率的嬰兒配方奶粉。可見,強調研發,是雀巢的基因之一。
雀巢曾耗費了9年時間,研發並改良了“可溶性固體咖啡”,在咖啡中融入牛奶和糖,再將混合液體轉化爲粉狀,能夠更長期地保持香醇。這在當時可謂一大創舉。
又比如,20世紀70年代,雀巢买下了單杯濃縮咖啡釀造系統,並投入巨資耗費10年時間,將其打造成全新的Nespresso系統,其具有機型緊湊、操作簡單、釀造美味的優勢。這件產品,成爲雀巢進軍高端咖啡市場的先鋒部隊。
數據顯示,僅在2018年,雀巢就在研發方面投資了大約17億瑞郎(約合人民幣119億元),比全球範圍內同行業的競爭對手都要多。巨大的投入意味着大量的成果——2018年,雀巢在全球推出了大約1500種新產品。
今天,任何一家企業要想持續擴張,持續推出爆款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沒有這方面的真金白銀的投入,大概率是做不出好產品的。
招式三:深耕供應鏈本土化,把自己當做當地人。
雀巢對供應鏈本土化的重視,完全不同於其它食品類跨國公司,行業的一般做法是,利用農民與跨國公司的信息不對稱,低價收購當地農作物。
而雀巢在雲南,會給當地農民帶來各種種植技術,以及各種免息貸款,並與之籤訂長達10年,每年5000噸的購銷合同,無論國際價格如何下跌,雀巢都會按照合同價格收購。此外,雀巢還有給農戶子女助學金,工作機會等種種出路。[2]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雀巢的供應鏈本土化战略,徹底解決它的後顧之憂,也成爲雀巢帝國穩定的基石。
商業,不僅僅是抽象的理論與打法,背後,必然還有精彩的故事。
雀巢咖啡在中國的本土化歷程
近年來,中國企業“品牌出海”經常性水土不服,最終導致鎩羽而歸的故事屢見不鮮。在這樣的背景下,我相信雀巢在中國的本土化經歷,在今天仍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由於篇幅有限,這部分,我們就以雀巢咖啡在中國的本土化歷程爲例,重點描述雀巢與麥斯威爾在中國咖啡市場的“三十年战爭”。[3]
這裏,我們將這場战爭拆解爲三大階段: 雀巢與麥斯威爾如何打开中國咖啡品類的大門。 雀巢與麥斯威爾的三次營銷競爭。 雀巢如何战勝麥斯威爾。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階段。
進入中國市場的頭十年裏,雀巢和麥斯威爾都要面對一個共同的敵人——如何讓喝了上千年茶的中國人喝咖啡?
爲此,麥斯威爾把目標瞄准了年輕群體,它先在北大开了幾家咖啡店,裏面提供咖啡粉衝泡的咖啡飲料。然後又把咖啡包裝成禮品,在百貨商場售賣禮盒裝咖啡,买咖啡送杯子和手提袋。結果,麥斯威爾不僅沒有賺錢,還倒賠幾百萬。
雀巢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雀巢首先在北大以冠名的方式資助貧困大學生,並在各個大學作營銷宣傳,向學生贈送“雀巢速溶咖啡”的營銷資料。此外,雀巢和麥斯威爾一樣,也試圖把咖啡打造成高檔禮品,推出了精品禮盒裝,結果收效甚微。
很快,雙方都意識到,在一個連“咖啡是什么”都沒有建立起來的市場上,一上來就打造“高端禮品”,是注定要失敗的。
很快,战爭就來到了第二階段,雀巢與麥斯威爾在三個至關重要的營銷節點上展开了交鋒。
第一個節點,通過電視廣告,打开中國市場對咖啡品類的認知。
1988年,經典廣告“雀巢咖啡,味道好極了”,第一次出現在中國觀衆的電視熒幕上。當時,負責中國市場品牌營銷的吳文芳回憶,廣告目的是讓中國消費者接受苦澀的咖啡,所以才有了那句“味道好極了”。
接着,90年代的雀巢廣告裏,就出現了大量以“主人請客人喝咖啡,客人贊嘆味道好極了”爲故事模板的廣告。這波廣告營銷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僅在上海市場,雀巢咖啡的銷售就猛增到500噸。
雀巢大獲全勝後,麥斯威爾也不甘落後,麥斯威爾的電視廣告語是“滴滴香濃,意猶未盡”。據說,這是美國老羅斯福總統在品嘗過麥斯威爾咖啡後的贊嘆:“喝到最後一滴都是香的”。
“美國最暢銷的麥氏咖啡”的定位,加上美國總統親測好喝的品牌故事,讓麥斯威爾大獲成功。
終於,在二者的競爭中,中國咖啡市場的大門被撬开。90年代中期,中國已經初步建立起一個以速溶咖啡爲主體的市場了。
隨後,咖啡在中國的生態位,類似於腦白金的禮品。當時,賣得最好的,是禮盒裝,一罐咖啡配上一罐咖啡伴侶,杯子和勺子,更是不可或缺,走親訪友,非常體面。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由於咖啡罐子質量很好,喝完後,甚至被老人拿來裝其它東西。
由於禮品的生態位,主打高端定位的麥斯威爾,優勢更大。因此麥斯威爾銷售額一度幾乎是雀巢的兩倍,盈利也超過雀巢20%。第一個節點,麥斯威爾先拔頭籌。
很快,战役來到了第二個節點,那就是銷售渠道之爭。
1995年,家樂福、沃爾瑪等國際連鎖超市進入中國。面對超市渠道,麥斯威爾和雀巢,做出了不同的战略選擇。
麥斯威爾選擇直接把貨賣給超市,優勢是進而掌握第一手的市場信息,但是超市的回款速度太慢,如沃爾瑪的周期是45天,家樂福是90天。導致大量資金積壓在超市手裏,現金流成爲了麥斯威爾的命門。
雀巢的選擇恰恰相反,它選擇和經銷商合作。經銷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雖然保證了現金流,但是利潤卻大大減少了。
結果,靈活機動的經銷商們,成爲了雀巢最重要的盟軍,他們因地制宜地展开各種促銷活動。這裏值得一提的是,雀巢聯合經銷商寄出了“肉搏战”——哪裏有賣麥斯威爾,雀巢就在哪裏擺出更多的產品包圍它。
在那個以线下商超渠道爲主的時代,經銷商以充分的現金流,快速的擴張,強大的品牌運營能力,幫助雀巢不斷蠶食麥斯威爾的市場份額。等麥斯威爾反應過來時,雀巢已經迎頭趕上。
爲了扳回局面,麥斯威爾發起了一波波營銷战。
麥斯威爾針對中國消費者不喝黑咖啡的痛點,推出了原味咖啡,特濃咖啡,加糖加奶咖啡等一系列產品,麥斯威爾通過這波操作,使銷售額提升上千萬。雀巢很快跟進,推出了經典的“雀巢1+2”等多樣化產品,這一輪交战,難分勝負。
接着,麥斯威爾再次發起一波強勢營銷,與雀巢決一死战。
2001年,麥斯威爾和蘇永康合作了一首咖啡廣告曲《意猶未盡》,主打口味。
相比之下,雀巢切換了思路,把“咖啡有什么功能”立爲下一階段的重點。
當時,雀巢找來了女歌手順子和大張偉,創作了《Open up》和《好开始》兩首廣告歌,提出了全新廣告語“好的开始”,主打“提神”功能。這一波交鋒,無論是傳播度還是品牌的高級感上,雀巢都完勝麥斯威爾。
經過這波交鋒,數據顯示,2003年,雀巢咖啡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高達76.1%,而麥斯威爾的市場份額已經下降到12.6%。可見,盡管表面上雙方一次次陷入膠着,但實際上,雀巢始終在主動進攻,而麥斯威爾卻始終在被動防守。雀巢所有的品牌營銷,最後都成了品類營銷,也就是打造了“雀巢就等於咖啡”的品牌心智。而麥斯威爾在一次次被動防守中,優勢盡失。
已經扭轉局面,佔據優勢的雀巢,此時,只需要等待一個一劍封喉的機會,就可以擊敗麥斯威爾。
第三個階段,战爭接近了尾聲,天有不測風雲,雀巢絕殺麥斯威爾。
2004年,全球氣候幹旱使得國際咖啡豆大量減產,隨後價格开始暴漲。這一突發事件,導致麥斯威爾出現了全面潰敗:原料價格的暴漲大大壓縮了利潤,導致麥斯威爾的資金鏈崩潰,品牌擴張全面停滯。
此時,雀巢卻發力了,它在雲南十年如一日的供應鏈布局,顯現出威力。
早在80年代,雀巢就在雲南完成了咖啡豆採購的本土化,由於品牌在當地的深耕,雲南當地與雀巢關系良好,雲南的咖啡豆量大穩定,價格不貴,低成本的優勢,足以支撐雀巢的大規模擴張。
這手布局如果不是黑天鵝事件,或許不會爲人所知。借着麥斯威爾的意外崩潰,雀巢憑借原料優勢大規模擴張。2004年,雀巢銷量暴漲5倍,麥斯威爾只有可憐的3.2%的增長率。雀巢在市場份額上終於實現了反超。2005年,雀巢咖啡在中國的營收達到50億,麥斯威爾被徹底掀翻在地。
歸根到底,咖啡是一種農作物,深耕供應鏈起碼8到10年的時間,才能穩定產量。原來,雀巢早已意識到,而廣告战,營銷战都是花拳繡腿,農產品供應鏈才是根本。雀巢的战略眼光,可見一斑。
雀巢的危機
1867年,雀巢成立的時候,只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瑞士小公司。155年過去了,曾經與它爭霸一時的許多公司,都已灰飛煙滅。然而,它卻在全世界落地开花。對於這樣一個老大企業,我想,我們應該有更多的敬畏。
當然,一家企業總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危機。尤其是當下,雀巢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新消費和疫情衝擊下。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大量家庭外渠道消費減少等原因也造成雀巢中國市場出現了高個位數的下滑。根據雀巢發布的2020年業績報告顯示,雀巢2020年收入843億瑞士法郎,同比下滑了8.9%。營業利潤爲149億瑞士法郎,同比下降8.3%。
這是雀巢自2012年以來首次收入跌破850億瑞士法郎。
除新冠疫情外,新消費的衝擊更加嚴重。我們都知道,雀巢全球擴張的關鍵在於跨界並購,然而,在新消費的帶動下,雀巢的老辦法卻盡顯疲態。
目前精品速溶咖啡賽道的競爭愈發激烈,近大半年來,國內的新消費咖啡相關融資就有28筆,總額接近60億元。除了三頓半、永璞外,瑞幸咖啡、肯德基等也都推出了精品速溶產品,加速搶食市場。
在新消費的衝擊下,雀巢在中國的動作,卻僅僅局限於常規速溶和即飲咖啡領域。雀巢顯露頹勢必然在所難免。在Food Engineering公布的《2021全球食品飲料100強年度榜單》中,蟬聯榜首多年的雀巢(食品飲料業務)以677億美元營收錯失王座,被百事公司704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4.7%)趕超。
具體到中國市場,雀巢大中華區全年收入爲59.86億瑞士法郎,整體出現了負增長。
新消費時代下的競爭環境也讓這位行業老大心之惶惶,對於雀巢的業績下滑,除了雀巢方面所表示的匯率和業務剝離的直接原因外,與其產品矩陣部分品類所面臨的增長乏力、甚至是危機與衰退等原因固然也是密不可分。
尾聲
如今,從第一寶座滑落的雀巢,未來到底能否重新登頂全球第一,答案只能交給時間去印證了。
其實,對中國這樣一個全球經濟中最具活力,人口達到14億的超大規模市場而言,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在中國消費升級的新時代,過去的一些市場共識正在全面崩塌,中國人獨特的消費需求將重構一個個全新的品類。
這就是商業的魅力所在,沒有永恆的商業真理。我們相信,如雀巢這樣的老巨頭,在面對如此巨大的變化時,如何在自己的硬核能力上,鞏固地基,持續迭代,從而穿越周期,可謂路遠且長。
部分內容參考自: [1]《百年雀巢帝國的並購成長啓示錄》—李進 [2]《創造共享價值》—汪若菡 [3]《最先進入中國,卻將80%市場輸給雀巢,麥斯威爾做錯了什么?》—李明利
原文標題:向老消費學什么|百年雀巢帝國的野望:走出歷史周期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百年雀巢帝國的野望:走出歷史周期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