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變種病毒恐導致「腦霧」?神經科醫師:不得而知
2年前
Omicron變種病毒恐導致「腦霧」?神經科醫師:不得而知
Omicron本土疫情蔓延迅速,雖然大部分為輕症、無症況患者,和近期國際上也傳聞感染者出現「腦霧」(Brain Fog)症狀。對此,台大醫院神經部醫師陳志昊指出,其實腦霧指的就是「後 COVID 症候群(Post-COVID syndrome)」或「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但Omicron病毒是否更會導致腦霧其實仍是未知。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志昊說明,感染新冠肺炎後的「腦霧」症狀,其定義、原因、以及盛行率等在科學界一向有爭議,腦霧是新冠肺炎造成的眾多神經與精神併發症中的其中一項,但由於被報導比例最高,因此一直是新聞媒體以至社會大眾熱門的話題。
「腦霧」是比較通俗的用語,在科學界較常使用的是「後 COVID 症候群(Post-COVID syndrome)」或「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根據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的定義是指「感染COVID-19超過12周後持續有的症狀」,但並未詳列,最常被報導的Long COVID症狀就是慢性疲倦、認知功能受損等,其他還包括呼吸困難、憂鬱、焦慮等。其中疲倦、認知功能及專注力下降等就類似腦霧的症狀。
陳志昊指出,這些與神經或認知功能有關症狀的原因,目前研究傾向認為與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後激發的免疫反應,包含細胞激素過度旺盛、慢性發炎有關。此外新冠肺炎病毒會入侵血管的「內皮細胞」,也就是血管管腔的一層保護膜,內皮細胞受損之下容易導致微血管血流出狀況,也可能因此影響腦部某些區域的血流供應。在一些腦部功能影像研究也發現,有「腦霧」症狀的人,腦部深層特定區域的代謝活性會降低,而此區域與執行能力、專注度與短期記憶有關,因此可能導致相關臨牀症狀。
至於腦霧的盛行率,根據2021年發表的兩篇統合分析發現,感染新冠後有慢性疲倦的比率約三分之一,有認知功能受損、專注度下降或記憶力問題的比率約五分之一。但陳志昊提醒,儘管做了嚴謹的統合分析,這些研究仍有侷限,首先這些幾乎都是觀察性的研究,因此只能推論出「相關性」,但無法直接推導出「因果性」。大多數研究並未追究患者染病前是否早就有類似症狀,因此我們看到的數據比較類似「這段時期的盛行率」而非「感染後的新發生率」。
再者,大多數研究是基於住院病患所做的,但全球感染患者遠比住院患者更多,就算是針對非住院患者所做的研究,也可能有取樣誤差的問題。此外,就算有很多研究報告,但缺乏標準化的客觀檢查與報告格式,腦霧的比率可能因為取樣或檢查項目不同而有差別。身處於病毒全球大流行的年代,已有研究指出一般社會上的壓力、憂鬱、焦慮等比率開始上升,因此Long COVID等慢性症狀是得病本身導致、亦或身處的社會經濟環境所影響,尚無法完全釐清。
而Omicron病毒是否更會導致腦霧?陳志昊回應,並不清楚,一來因為Long COVID的定義至少要等12周以上,而目前此病毒株肆虐全球僅兩個月,就算會導致其症狀,但發生比率、病因或腦部影像的發現,是否與過往的如Alpha、Delta等病毒株有所不同,目前尚不得而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Omicron變種病毒恐導致「腦霧」?神經科醫師:不得而知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