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唯品會與被遺忘的沈亞
1年前

作者|高心馳  楊澤

編輯|胡展嘉

運營|陳佳慧

出品|零態LT(ID:LingTai_LT)

 

電商江湖已變。牌桌上再無唯品會。

 

今年鑼鼓喧天的雙11主战場,站着的是京東、阿裏、抖音這些玩家。不過,很多人或許已經忘記,曾經有一家企業,也有着堪比拼多多的增長“神話”,這家企業就是唯品會。

 

2018年,拼多多創立不到3年,活躍用戶三億。黃崢意氣風發,攜拼多多登陸納斯達克市場,一舉刷新了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上市速度。迄今爲止,拼多多用戶突破8億,和京東、阿裏形成國內電商江湖的鐵三角。

 

唯品會也曾創造過拼多多式的電商神話。由2018年向前追溯十年,2008年12月,唯品會上线;2012年3月,唯品會登陸紐交所,上市速度和十年後的拼多多幾無差別。可是,相比已經隱退的黃崢,作爲唯品會創始人的沈亞,鮮少有人知道。但關於他的傳說,電商圈又幾乎無人不曉。

 

如果說從邵亦波到馬雲、劉強東、黃崢…中國電商战場上從來不缺企業家的話,那異類只有唯品會沈亞,在電商這一片紅得不能再紅的紅海市場裏,上市僅一年就扭虧爲盈,並連續39個季度盈利,可沈亞又眼見着成爲中國電商第三極的唯品會,一次又一次錯失良機,被後來者挑战、超越。

 

被“遺忘”的電商大佬,傳奇唯品會,如今只余一聲嗟嘆,被時代淹沒在滾滾浪潮裏。

 

 

01

順勢而爲與路徑依賴

 


2014年2月14日。

 

適逢情人節,唯品會宣布向樂蜂投資1.125億美元現金,佔後者75%股份。樂蜂創始人李靜則在內部郵件中表示,樂蜂網不是被並購或者出售,而是一次战略投資。沈亞則表示,此次聯姻,是看中樂蜂網強勢的美妝產品渠道及客戶資源,以期充實唯品會的特賣品類。

 

這場電商界頗爲引人關注的聯姻在這樣的特殊節點塵埃落定,多少有些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但這場被李靜稱之爲战略投資的交易,卻恰恰是沈亞以及唯品會在後來發展裏錯失機會的重要誘因。

 

這場交易達成時,唯品會已成立五年有余,上市兩年。但過去幾年間,唯品會經歷了爆發時增長、流血衝刺紐交所、數個季度連續盈利、市值破百億美元的過山車般劇情。

 

圖:唯品會登陸二級市場(左三爲沈亞)

 

某種程度上說,唯品會算是拼多多的“前輩”,是第一個專注研究下沉市場的企業。但在唯品會創立之初,創始人沈亞以及他的夥伴們關注的卻是另一個極端:奢侈品。不同於馬雲、劉強東,從最初創業,就一直和互聯網打交道。沈亞是一個地道的傳統商人。而唯品會創業項目更是來自於他在長江商學院攻讀EMBA時的一次作業。

 

在創立唯品會前,子承父業掌管震旦電子儀器廠的沈亞,先後創辦過號稱沒有买不到電池的“電池總匯”,自建過電池廠,把電池賣到了東南亞、非洲,年營業額達到了1000多萬元。

 

1998年,沈亞遇到了賣藍牙設備的洪曉波,兩人聯手做手機配件生意,短短兩年時間就賺了500多萬。可沒幾年,手機配件市場湧入了1000多家廠商,一塊手機電池毛利不到5分錢,還要壓好幾個月的貨款。到了2005年,公司營業額做到4000多萬,不過純利潤才300萬出頭。

 

“做得太辛苦!”沈亞與洪曉波決定收手,然後每人掏了五十多萬去長江商學院充電。

 

唯品會想法始於二人在長江商學院學習期間,一些企業家朋友建議可以利用國外的資源和信息,嘗試國內還沒有的商業模式,這讓洪曉波想起在法國生活的太太,常在早上七點,顧不上喫早餐,准時坐在電腦前,在一家名爲VentePrivee的網站搶購奢侈品。

 

這個網站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囊括所有世界名牌,並且均有折扣,但需要在規定時間內搶購。經過幾個月的調研,2008年8月,主打“品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險”的唯品會在廣州正式成立,沈亞擔任董事長,洪曉波擔任副董事長。包括唯品會在內的幾十家奢侈品電商同時在這一年成立,時至今日,只有唯品會活了下來。

 

作爲唯品會創始人,沈亞在當時所取得的成績不亞於幾年後的黃崢,但其人卻頗爲低調,鮮少接受媒體採訪。

 

 

沈亞的創業過程並不順利,2008年12月,唯品會上线網站,提出的方向是“奢侈品特賣”,但隨後遭遇金融危機,加之定位不清晰,目標客戶對價格不敏感,唯品會在第一個月僅开了18單,其中12單來自他的親友。痛定思痛後,沈亞選擇了下沉市場,“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由此誕生。只不過,此時的唯品會已經放棄奢侈品,而是選擇耐克等逐漸有了知名度的大衆消費品。這一轉變幫助唯品會迅速打开市場,扶搖直上。

 

2010~2012年,唯品會成爲資本寵兒,三年間接連完成兩輪融資,並完成上市計劃。吸引了包括紅杉中國、今日資本的知名投資機構。而沈亞也逐步成爲電商圈內的知名人士,外界盛傳“沈亞是馬雲最想見的電商人”。甚至有電商人士評價,“否能請到沈亞,是判斷一個電商活動規格的一個標准。”

 

對此,沈亞在接受中國企業家的採訪時,淡然一笑予以了否認。不過,他也表示確實不愿意接受媒體採訪。有趣的是,京東所以能夠成功,正離不开今日資本徐新對劉強東的信任和支持,而這也視爲這位風投女王迄今爲止最成功的案例。只是,現在看來,唯品會顯然沒能締造京東傳奇。

 

對於唯品會在創業上的成功,沈亞將其歸結爲四字箴言,“順勢而爲”。這種順勢而爲的確是唯品會能夠在創業時及時調整,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某種程度上,也是這種“順勢而爲”的成功,讓沈亞以及唯品會在後來开始產生路徑依賴。

 

 

02

保守與錯失

 

 

相比於劉強東、馬雲,沈亞雖然低調不少,但唯品會這一品牌的“知名度”與其他幾家,卻幾乎有過之而無不及。

 

2014年年底,唯品會注冊會員已經突破1億。此前,唯品會還曾在知名媒體人程苓峰的公衆號上投了第一個贊助商廣告,是第一個“喫螃蟹”的廣告主。花錢雖然不多,卻引發十多家傳統媒體爭先恐後報道此事。

 

《中國企業家》在報道中對沈亞做出這樣的評價“作爲務實的商人,沈亞無比看重媒體的實際營銷效果,並嚴格控制媒體預算”。而對這場“低調”的投資,資本市場給出頗爲積極的正面反饋:2015年4月,唯品會股價來到歷史最高點30.72美元,市值達到178.79億美元。

 

但沒想到這就是頂峰,自此以後,唯品會开始陷入增長瓶頸,這當然有多方面的原因。

 

2015年Q1,唯品會營收同比增速首次下降到100%以下,在那以後的兩個季度,增速延續快速下滑態勢。到當年Q3時,唯品會更是提前發布業績預警,營收預計年增長71%-74%下降10%。對此,沈亞的解釋是,新用戶增速雖不如過去,但新增用戶甚至老用戶質量卻增加不少。這多少有些自欺欺人。當然,增速下滑並非完全由於唯品會自身因素。

 

阿裏、京東等電商平台开始紛紛“下沉”:天貓的聚劃算、京東的閃團等紛紛推出限時特賣模式清貨。這對唯品會的衝擊程度自然不言而喻。而2015年以後,拼多多的崛起,則更讓漩渦中的唯品會雪上加霜。

 

 

商人逐利,賺錢無可厚非,但互聯網這樣一個崇尚贏家通喫的鬥獸場更適合另一種人。著名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曾將朱元璋的做人哲學總結爲“要么不做,要么做絕”,這句話同樣適合黃崢和他的拼多多。

 

2015年9月,拼多多上线,憑借“拼團”玩法,僅半年時間,日訂單量就超過了30萬單,月GMV達到2億左右。獲得騰訊投資後,更是在微信生態裏把社交裂變做到了極致,獲客成本僅11元/人,遠低於唯品會的523元。2019年,推出“百億補貼”,真金白銀的砸出1億活躍买家。

 

黃崢殺伐決斷,敢想敢幹,更重要的是看到機會,敢下重注,賭一個未來,所以拼多多取代唯品會,成爲電商的第三極。至此,唯品會开啓了“被時代拋棄”的注腳。

 

事實上,在電商這樣一個依賴燒錢的賽道,我們或許可以把燒錢看成一個战略布局的重要指標,劉強東的京東,在开始盈利前虧損了11年,大洋彼岸的亞馬遜虧了7年才首度盈利,反觀沈亞的唯品會,賺了10年錢,卻錯過了電商群雄逐鹿的大時代。

 

爲了扭轉局面,2017年5月,唯品會宣布將物流和金融業務從電商業務中拆分,形成物流+電商+金融的“三駕馬車”战略布局。

 

同時,成立九年,“孤”軍奮战的唯品會开始尋求“盟友”。當時,外界盛傳唯品會要和京東合作,這一消息在2018年得以印證。那年12月,騰訊和京東宣布將向唯品會投資8.63億美元,雙方將分別持有唯品會全部已發行股份的7%和5.5%。此外,騰訊和京東均將分別在微信以及京東APP中給唯品會提供入口。

 

曾經,唯品會是最接近阿裏巴巴和京東的電商平台,但“特賣”成就了唯品會的同時,也給它帶上了一層無形的“緊箍咒”。那就是:唯品會在商品品類和战略層面一直偏保守,直到2017年“三駕馬車”战略的提出,2018年跟京東的合作,才开始稍有激進。

 

但因爲保守,唯品會錯過了太多機會。

 

 

03

隱入時代沉浮中

 

 

2022年8月19日,唯品會發布Q2財報,營收連續第三個季度下滑,但得益於成本端的有效控制,唯品會利潤實現回升。

 

就此,沈亞在財報會議中表示,疫情導致我們今年第二季度的活躍用戶銳減。同時,沈亞也對利潤回升給出解釋,他說,“今年整個公司做了一些蠻大的調整,包括杜絕了原來自己貼錢貼券做活動和促銷的方法。”唯品會最新一季度財報11月即將發布,從過往情況來看,各方面情況比之之前,不會有大的躍升。

 

曾經,在互聯網電商平台,唯品會佔據僅次於阿裏巴巴和京東的“探花”之位很長一段時間。現在,馬雲和劉強東都已經很少在公开場合露面,甚至連後來崛起的拼多多創始人黃崢都已經奔向“生命科學”,反倒一直以低調著稱的沈亞依然活躍在一线,爲唯品會辛勤耕耘。

 

在拼多多崛起、抖快圍攻的環境中,沈亞一直在努力找到屬於唯品會的位置。爲了提升唯品會的知名度,2020年前後,唯品會展开了近乎瘋狂的營銷,尤其是在熱播劇和熱播綜藝裏,它已經成爲繞不开的名字。

 

 

從《歡樂頌》到《三十而已》,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到《妻子的浪漫旅行》,唯品會沉浸於花式廣告,刷足了存在感。與此同時,爲了激活老客戶,提高復購率,唯品會向VIP用戶支付了更多福利。包括但不限於全年自營商品免郵、免收退換運費等服務,自營商品“折上9.5折”等特權。

 

爲了獲得更多用戶青睞,沈亞似乎不再那么“務實”,在營銷上卯足火力。這當然對於用戶增長是起到作用,爲什么唯品會錢花了,局布了,還掉隊了呢?

 

恐怕品駿快遞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供應鏈當然重要,當年京東就是靠3億美元开始自建物流才建立起自建的護城河,沈亞自然也知道,從2013年开始,唯品會就成立品駿快遞,在華南、華北、西南、華中等地設立六大倉儲物流中心,自建網點4000余個,結果唯品會還是放棄了品駿,收獲的是一份更好看的財報。砍掉虧錢的,就能賺錢,你看還是那個熟悉的邏輯。

 

2021年Q2,唯品會淨利潤爲11億元,同比降低近30%。這才有了唯品會近一年來在成本端的控制,唯品會在電視劇和綜藝裏也鮮少再見到。可惜的是,或許緣於沈亞本人並非互聯網出身,營銷上不斷加碼的唯品會在研發支出層面卻非常有限。剛剛過去的二季度,唯品會的研發費用爲4.13億元,研發費用率爲1.7%。相比之下,京東、淘寶、拼多多的研發支出都在幾十億。

 

雖然電商不像科技、醫藥那些企業那么重研發,但逢618、雙十一等購物高峰,卡頓等現象對平台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而另一方面,瘋狂激進的同時,假貨詬病也成爲籠罩在唯品會頭上的一層煙霧。2021年4月,圍繞一條單價2549元的Gucci腰帶,唯品會與得物隔空對壘,來回打了數個回合。唯品會堅稱所售爲正品,得物則咬定這批Gucci腰帶爲非正品。

 

當事者Gucci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公司只保證品牌直營、官網等官方渠道售賣商品爲真,唯品會不在官方渠道之列。

 

圖:沸沸揚揚唯品會假Gucci事件

 

在“Gucci腰帶”維權群裏,聚集了超過200人。有消費者稱,最初只是想退貨,但唯品會以超過七天無理由退換貨時間爲由拒絕了申請。此後,唯品會方面不僅不提供皮帶檢測爲真的報告,還稱第三方平台(包括中檢)不具備鑑定資質。

 

唯品會過去幾年“參與”的假貨事件也順勢被揭开。2015年底的假冒手表和假茅台事件等等不一而足。這起事件讓唯品會遭到前所未有的輿論危機,也讓沈亞做“线上奧特萊斯”的夢想再度蒙上一層陰影。

 

當下的沈亞依然活躍於唯品會的前台,掌舵着這艘大船的航向。但在經歷過早期高速增長、謹慎的中期發展、瘋狂的贊助營銷,唯品會還能守住幾分市場則成爲一個問號。

 

從這個角度,我們或許可以對沈亞的那句:“我們更懂商,而不是電。”有了一層更深的理解,確實善於經商賺錢的他,“電”只是他賺錢的一種手段,每當遇到該順應“電”的邏輯,選擇爲“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下重注的時候,他都會更傾向用“商”的思維,思考這一注值還是不值,並果斷選擇“賺錢”那個選項。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消失”的唯品會與被遺忘的沈亞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0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