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投了一輛自行車,售價12000起
2年前

你可能會感到意外:騰訊剛剛投了一家自行車公司。

投資界獲悉,深圳市十方運動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十方運動科技”)最新發生工商變更,其中新增股東——廣西騰訊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珠海玥和企業管理咨詢中心 (有限合夥)。換言之,騰訊投資正式入股了。

更令人驚訝的是,梳理這家自行車的投資人陣容,我們還發現了高瓴、鐘鼎資本、華映資本、高鵠資本等一衆知名投資機構的身影。

公司創始人是梁霄凌,主營業務是品牌爲「TENWAYS」的電助力自行車,也就是E-bike。所謂E-bike,其外觀接近普通自行車,搭載了以傳感器爲核心的動力系統,以人力踏板驅動爲主、電力爲輔,兼具美感、運動和便捷性,如今正在海外悄然興起,成爲白領們最潮流的通勤工具之一。TENWAYS目前推出兩款車型,最低售價爲1499英鎊,折合人民幣約12000元

“又是一個牆內开花牆外香的項目。”深圳一位關注跨境電商的消費投資人透露,“從去年开始,E-bike就是跨境電商賽道中炙手可熱的投資標的。”坐擁國內雄厚的供應鏈和制造業實力,中國自行車在海外火了——Made in China,Sale To World。

騰訊高瓴,投了一輛高端自行車

最低售價12000元

被騰訊和高瓴看上,這家公司有何來頭?

“智慧電單車是自行車行業未來的風口,等風來不如主動造勢。”喊出這句話的正是十方運動科技的創始人梁霄凌,底氣背後是國內有着30多年歷史的自行車龍頭企業——千裏達集團

十方運動科技正是從千裏達集團孵化出來。成立於1990年的千裏達集團,總部位於廣州,通過上一輩掌舵者梁建雄的艱苦奮鬥,從研究自行車零部件开始,白手起家發展到如今集自行車整車及零部件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爲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集團企業。

時至今日,千裏達打造了一個“自行車王國”——旗下擁有多家知名自行車品牌,有着生產山地車、公路車、折疊車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還在俄羅斯、菲律賓、印度、美國等國家建立合資公司和組裝工廠。

不過,中國自行車已經是一個成熟的行業,經過了近 80 年的工業化發展進程,傳統自行車行業也面臨着內需不足,急需轉型的瓶頸期。

千裏達需要新鮮的血液。於是,在2014年左右,在匯豐銀行積累了多年海外經驗的80後梁霄凌,接任了千裏達集團總經理。上任後,梁霄凌馬不停蹄地推出了三大改革升級:拳頭產品差異化、iVelos私人定制平台和電助力自行車。

其實早在2016年,梁霄凌就开始了E-bike領域的探索。當時千裏達與輕客合作推出智慧電單車X1E,該智慧電單車搭載由輕客研發的VeloUP威履智慧動力系統,採用先進的力矩傳感器及汽車級CAN總线技術,能讀懂用戶騎行意圖和判斷路況,智能輸出輔助動力,讓騎行更省力。

2017年,千裏達又陸續推出了智慧電單車X1E新銳版、淑女車Sella 2.0以及折疊車Wanna 2.0,擴展了千裏達旗下智慧電單車的產品线。

那時候,梁霄凌對於電助力自行車的決心巨大。但是,國內非機動車市場長期被電動車佔領,電動自行車雖然更省力更快速,但售價並不低,所以一直沒有激起多大浪花。“在國內,我們的新國標電動車是屬於非機動車,只要兩三千人民幣,並且允許純電力驅動,還要啥自行車?”知乎的評論一言道破。

國內推廣電動自行車困難重重,但梁霄凌不甘放棄。此路不通,便另謀出路,他的目光投向了更有前景的歐美市場

放到歐美,電動車的威脅便不復存在了。因爲在歐洲,功率大於250w,速度大於25km/h小於45km/h的純電機驅動車型,歸類爲L1E車型。進入這個框架,產品就需要形式認證,上路是需要駕照,頭盔,保險的,並且不能在非機動車道騎行。

而E-bike被視爲“自行車的升級版”,大部分電單車監測到超過25km/h就會停止電力輔助,不僅省去了復雜的上路程序,還低碳環保滿足騎行需求,深受歐美騎行人群歡迎。

意識到這一廣闊的市場,梁霄凌迅速調轉矛頭。

2021年5月,十方運動科技((品牌名:TENWAYS))注冊成立,定位是爲解決城市通勤而生的電助力自行車品牌,主要面向歐美消費者。據官方介紹,公司成立的短短一年內,第一次獲得IGG衆籌超85萬美金,迅速在歐洲荷蘭設立了銷售總部,鋪設了超200家實體門店,同時线上銷售成績不俗。

官網顯示,TENWAYS目前已經上线CGO600和CGO800S兩款車型,售價分別爲1499、1899英鎊。(折合人民幣約12000元、約16000元)。

售價動輒高達一萬元人民幣起,TENWAYS並不便宜。但這一次,梁霄凌似乎賭對了市場,當把對的產品賣給對的人之後,銷量起來了。

投資人也來了。2021年,上海高瓴辰鈞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入股,前者爲高瓴旗下基金。最新一輪融資是——廣西騰訊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蘇州湃益創業投資合夥企業(騰訊投資)、嘉興鼎韞創業投資合夥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南京)華映合夥企業、寧波梅山保稅港區高鵠鑫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一同入股,分別爲騰訊投資、鐘鼎資本、華映資本、高鵠資本。

大家爲何在搶電動自行車?

投資人的嗅覺總是敏銳的。

最先打動VC/PE的是海外的E-bike市場。2021 年 8 月,高瓴領投了荷蘭電動自行車品牌 VanMoof 的 C 輪 1.28 億美元融資,達到了E-bike近年來最大額度的融資,引起一時轟動。

資料顯示,VanMoof 由 Taco Carlier 和 Ties Carlier 兩兄弟於2009年創立,是歐洲發展最快的公司之一,號稱是“電動自行車中的特斯拉”。

疫情期間 VanMoof 發展迅速,去年在全球範圍內的零售和服務網點從8個增至50個,銷售額增長了兩倍多。目前,VanMoof 在全球擁有近20萬用戶,在阿姆斯特丹、柏林、倫敦、紐約、巴黎、舊金山、西雅圖和東京擁有品牌門店。

此外,比利時電動自行車創業品牌Cowboy 在2020年也獲得了意大利阿涅利家族(Agnelli)旗下的早期投資基金 Exor Seeds 投資的2300萬歐元。

不僅如此,最近豪車品牌們也都盯上了電動自行車。就在上周五,世界三大跑車品牌之一的保時捷發布兩款電動自行車:Porsche eBike Cross和Sport,售價分別是9500美元和11750美元。

事實上,盯上這門生意的車企也不止保時捷一家,奧迪、蘭博基尼、寶馬等豪車品牌都曾推出過電動自行車產品。

但海外E-bike品牌的定價相對較高,因爲歐洲對於電池,電機,電機控制器也有專門的標准,在這些標准框架下做出來的產品,成本會遠高於國產同類產品。

反觀國內,這裏有相對成熟的自行車供應鏈體系,更低廉的人工成本、更高效的生產方式和更快捷的物流體系。

今年 2 月,URTOPIA 完成近千萬美元 Pre-A 輪融資,由光速中國和 DCM 共同領投,產品主要面向歐美市場,平均售價 2500 美元。URTOPIA由深圳哲輪科技有限公司一手推出,其創始團隊可謂豪華,均來自清華北大。創始人張波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讀博士期間養成了騎行的愛好,並在此期間接觸了跨境電商。

在創辦URTOPIA之前,張波做過出海品牌孵化,通過幫助投影儀、耳機品類的品牌,從衆籌开始,構建品牌出海方案。基於對出海品牌的理解和數字營銷的經驗,張波在2021年11月率先在海外衆籌平台Indiegogo上推出URTOPIA電單車,配合預熱、評測和媒體報道等方式,在平均售價2500美元的情況下,首輪金額超過300萬美元,成爲E-bike品類銷量2021年全球第一。

談及原因,DCM董事合夥人曾振宇曾表示:“中國被稱爲自行車王國,我們擁有成熟的自行車產業基礎,更有全球領先的智能硬件的產業集群。成長在中國,並擁有自主創新能力和意愿的電助力自行車品牌完全有能力服務全球的消費者。”

價格優勢給國產電動自行車打入歐美市場提供了一個契機。今年 7 月,一家國潮電單車品牌 SURPANDA獲得了一筆數百萬元的天使輪融資。目前 SURPANDA 主要通過代理商推進市場,國內渠道主要涵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海外渠道已涵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

更受關注的是,今年 3 月,E-bike 品牌Aventon宣布完成數千萬美元首輪融資,由高榕資本獨家投資。雖然Aventon 是創立於美國,但創始人章建偉卻是一名華人,出生於五金工業制造之都浙江永康

“上次看到資本如此關注單車的生意,還是在共享單車競速的黃金年代。”有投資人不禁感嘆道。只不過當時創投圈瘋狂追求的是模式的創新和顛覆,而這一次,電動自行車橫空出世帶來的可能是單車產業鏈從工業時代到電氣時代的升級改造。

中國自行車在海外,火了

這是一門比想象中更大的生意。

根據PrecedenceResearch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電動自行車市場規模爲175.6億美元,同比增長6.49%,預計2030年達409.8億美元,2021-2030年復合增長率約10%。更需要關注的是,電動自行車有望取代傳統的自行車市場,這才是一個巨大誘人的蛋糕。

爲何此時海外電動自行車火了?我們不得不提一項政策——爲推廣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歐美購买E-bike還有政府補貼。2021年11月,美國衆議院通過《重建美好未來法案》,根據法案購买兩輪電動車的國民,可以拿到新車購买價格30%的稅收抵免,歐洲各國則更早就推出了E-bike的補貼政策。

另外,在疫情期間,歐美越來越多人選擇自行車作爲通勤交通工具,部分取代了公共交通工具。

方正證券認爲,目前E-bike滲透率仍居低位。以歐洲爲例,歐洲電踏車2020年銷量爲470萬輛,同比增長超50%;滲透率由2005年0.4%提升至2020年的21%,電踏車市場仍有較大空間。其預計2025年電踏車滲透率達50%,銷量突破1,000萬輛

此外,歐美市場的電單車市場比較依賴進口。以美國爲例,根據LEVA發布的數據,美國在2021年有近79萬輛E-bike進口,比2020年的46.3萬輛進口量增加了70%。

在出行領域,電動化、智能化成爲大勢所趨,E-bike乘着政策的東風正在蓬勃發展。正是印證了那個道理:在電氣化時代,所有生意都值得重新做一遍。正如我們所見,電動汽車、電動卡車、電動摩托車正接踵而來。

“賽道的紅利肯定是有的,不過目前頭部企業已經出現,如果國內企業沒有做到產品差異化和產品創新,很容易陷入價格战。”上海一位投資人提醒說。

他提到,更精細化垂直的方向可能還有機會。舉例來說,西歐老齡化嚴重,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成爲電動自行車的潛在买家,如何打造一款適合老年人的電單車?比如美國警車也喜歡用電動自行車,能否專門打造警車的垂類細分車型?以及對於東南亞以及東歐的部分地區來說,對於電動自行車的需求點可能是拉貨又拉人,能否打造對口實用的車型?

說到底,歐美消費者偏好帶有文化屬性的電踏車,如何從品牌和渠道等方面進一步本土化滲透,立足當地市場,也是擺在出海產品面前的難題。

另外在產業鏈端,由於 E-bike 的技術門檻較高,如材料、控制、電機、算法等核心組件都掌握在上遊公司手中,品牌商們沒有什么議價空間,這也是目前行業存在的一大痛點。

最後值得強調的是,這是一波屬於中國創業者的機遇。坐擁供應鏈優勢的中國團隊,正在把無數“中國制造”產品賣到海外。這也是最近幾年跨境電商火爆的邏輯之一。

正如一位投資人分享:“很多中國創業團隊都證明了這個路徑的可行性——正如SHEIN把中國生產的衣服賣到海外,那么小家電以及各種衣食住行各個細分行業,爲什么不可以都以這種方式來做一遍呢?”沿着這樣的邏輯,中國自行車來了。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騰訊投了一輛自行車,售價12000起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0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