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市場高开低走,大部分個股跟隨市場整體走勢坐了趟過山車,全天成交量再次突破萬億元達到10600億元,雖然相比上周五的12200億元略有縮量,但還是在場內形成了較好的賺錢效應。北向資金繼上周五淨流入146億元以後,今天又繼續大幅淨流入166億元,刷新今年以來單日淨买入歷史紀錄,和以往的歷史同期表現來看,北向資金連續大幅淨流入往往預示着後面還會有一段不錯的反彈性行情,不過個人是堅持大漲減倉的原則,所以今天繼續小幅減倉A股和港股市場,並對整體持倉做了小幅的調整,繼續重倉位持股。
從全天的市場表現來看,大盤權重型個股表現明顯好於中小盤成長型個股,其中上證50和滬深300指數漲跌幅分別是+0.80%和+0.15%,中證500和中證1000指數漲跌幅分別是-0.15%和-0.66%,市場平均漲跌幅-0.17%,上漲個股數量2000余支,下跌個股數量近2800支,漲跌幅比例40%,漲停個股數量77支,跌停個股數量13支,市場整體賺錢效應一般。
盤面上漲幅居前的主要集中在醫藥醫療和大金融板塊,其余板塊表現平平,跌幅居前的則以航運、餐旅、電源設備和新能源爲主的成長型板塊爲主,比較有意思的是,今天的茅指數和寧指數漲跌幅分別是+0.53%和-0.61%,今年以來的漲跌幅分別是-25.51%和-25.34%,兩者基本上維持着微妙的平衡狀態,也曾多次上演場內蹺蹺板效應,就我個人的看法而言,兩種指數代表着市場裏面兩種不同的投資風格,茅指數更傾向於龍頭型價值股,業績相對更穩定,可預測的範圍相對也會更爲准確,比較適合普通型投資者;而寧指數更傾向於龍頭型成長股,業績波動性更大,可預測的範圍較爲模糊,專業性和對能力值的要求更高,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更適合機構型的投資者長期關注,當然風險收益比也會更高。
今天港股市場也是高开低走,恆生指數雖然一度衝破18000點大關,但隨後就开始一路走低,最終全天放量成交超2000億元,刷新今年5月以來的單日最高成交紀錄,港股的互聯網板塊盤中也一度刷新近期反彈以來的階段性新高,從近期的低點算起,不少個股反彈幅度甚至超過50%,大幅高於恆生指數和恆生科技指數的整體反彈幅度。
以恆生指數的反彈幅度來看,10月31日的新低點位到今天的階段性高點,區間最大反彈幅度爲23.39%,已經達到牛熊分界线20%的最低標准值,而恆生科技指數的反彈幅度更爲驚人,從10月25日的歷史新低點位到今天的階段性高點,區間最大反彈幅度達到35.49%,大幅超過恆生指數平均漲幅,對應的互聯網個股更是出現了一波明顯的快速反彈行情。
鑑於港股自身的流動性和當前估值水平,個人認爲港股互聯網板塊的反彈性行情已經接近尾聲,後期可能會橫盤震蕩或者經歷一段時間的回調以後,才會开啓下一輪的反彈行情,長期投資者或者不太關注短期波動性的可以無視當下的大漲,滿倉甚至加槓杆的投資者,個人建議可以考慮先把槓杆降下來或者保留一定的倉位以應對後期可能出現的調整,但整體倉位還是保持在8成以上會更合適一點。
市場先生很多時候都是感性且衝動的,在情緒的慣性影響下,會經常性的出現一邊倒式的暴漲暴跌情況,港股的波動性相比A股市場而言更爲劇烈,因此之前也一直不建議加槓杆投資港股市場,盡量用自有資金參與就可以了,沒必要把全部身家都搭進去,就算短期虧損了也還有翻盤的機會,要是加槓杆爆倉了就連翻盤的機會都沒有了。普通投資者還是盡量採取偏保守的投資策略,多配置ETF和波動性較小的高股息龍頭股,在寒冬來臨的時候不至於提前被凍死,待到春暖花开時,又可以拿出自己的廉價籌碼“回饋”給市場裏面的投資者,帶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收益。
今天個人兩邊账戶均迎來反彈階段的新高,其中A股账戶漲超1%,港股账戶漲超5%,兩邊也都進行了小幅的減倉,目前A股倉位降爲86%,港股倉位降爲90%,當前A股前五大持倉分別是銀行股(24%)、恆生互聯(20%)、酒(15%)、醫藥醫療(10%)和農業畜牧(10%),繼續重倉位持股等待合適的交易性機會。
明日新債上市
回天轉債123165,正股回天新材300041,預計目標區間價116-120元,建議上市首日賣出。
萊克轉債113659,正股萊克電氣603355,預計目標區間價120-124元,建議上市首日賣出。
近期市場波動幅度較大,想要第一時間收到本人所發的內容,可以幫忙多多點贊+關注,後面盡量有時間多更新一些和投資相關的內容和數據分析,想要一起交流投資經驗的也歡迎評論區留言,盡個人能力回答大家的問題。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中所提及的所有個股及觀點均是個人投資感悟,僅供參考和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入市,風險自負。)
#港股互聯網反彈到此爲止了?#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港股互聯網板塊反彈結束了嗎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0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