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倉阿裏、拼多多!高瓴三季度美股持倉揭曉,中國資產市值佔比超6成
2年前

北京時間11月15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網站顯示,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公布了最新美股持倉數據。

截至三季度末,HHLR的持倉市值爲38.03億美元。三季度期間,HHLR圍繞中概股和新能源進行集中調整和配置,減持滿幫等一級市場投資的公司,鎖定收益;同時對傳奇生物等9只中概股進行了增持、新進买入等加倉操作。此外,HHLR繼續看好新能源,加倉大全新能源與晶科能源。

二季度建倉阿裏和拼多多後,三季度又增持

三季度,美股市場波動較大,三大指數自7月初至8月中旬經歷了一輪反彈後持續下跌,並且指數點位均創下階段新低。與此同時,不少中概股在三季度期間延續跌勢,阿裏巴巴、京東、網易等跌幅比較明顯。

重倉中概股的HHLR受中概股下跌影響,三季度末的持倉市值相對二季度末縮水8.6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97億元),至38.0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9億元)。

部分中概股下跌,但HHLR仍繼續加倉。三季度,HHLR十大重倉股爲:百濟神州、賽富時、京東、DoorDash、傳奇生物、貝殼、阿裏巴巴、唯品會、Cytek、拼多多,其中有7只是中概股,阿裏巴巴和拼多多等中概股繼續得到HHLR的增持,京東、唯品會被減持。

數據顯示,三季度期間,HHLR增持阿裏巴巴34.71萬股,持股數增至223.81萬股,持股市值爲1.79億美元,爲HHLR的第七大重倉股。HHLR還增持拼多多61.2萬股,增持貝殼186.74萬股,同時減持京東212.13萬股,減持唯品會497.28萬股。

整體看,在HHLR三季度全部美股持倉中,中概股合計持有市值佔比超過60%,同時HHLR在三季度共對9只中概股進行了增持、新進买入等加倉操作,繼續表明了HHLR投資團隊對中國資產的看好。 

除了京東,HHLR三季度還減持了完美日記,繼續減持滿幫和瑞士運動鞋品牌On 昂跑的母公司On Holding(ONON)。據了解,這幾家公司是高瓴在一級市場進行的投資,屬於基金正常減持退出。

與橋水基金和景林資產同步

 HHLR在部分中概股下跌過程中逆勢增倉,與橋水基金和景林資產同步。

全球最大對衝基金橋水基金近日公布的三季度美股持倉數據顯示,橋水基金在今年三季度末的美股持倉市值爲197.55億美元,較二季度末的235.98億美元持倉規模也有所縮水。

三季度期間,橋水基金增持300個美股標的,減持498個標的;同時,新增標的爲61個,清倉了180個標的。

值得注意的是,熱門中概股拼多多在三季度獲得橋水基金增持,持股數量環比增幅爲5%,截至三季度末,持股市值達3.17億美元,拼多多成爲橋水基金美股重倉股的第12大重倉股。

造車新勢力蔚來同樣獲橋水基金青睞,三季度,由於新能源市場競爭激烈,蔚來股價震蕩下跌,但橋水基金逆勢增倉,持股數量環比增長6%。

與此同時,千億私募景林資產的美股持倉也同步揭曉,而在加倉動作上,與橋水基金不謀而合,拼多多獲其大舉增持。

持倉數據顯示,三季度景林資產對拼多多的持股數量環比增加61%,期末持股市值達到2.03億美元。網易也獲景林資產增持36.26萬股,期末持股市值達1.94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新東方轉型直播“火出圈”, 新東方ADR再度現身景林資產的美股持倉,期末持股45.66萬股,持倉市值達1094.6萬美元。

新能源依舊是重倉方向

三季度,HHLR延續了對科技和新能源的投資邏輯。

科技投資方向上,HHLR在三季度對賽富時、微軟、亞馬遜繼續增持,賽富時在三季度也成爲了HHLR的第二大重倉股。

新能源方向上,HHLR在三季度繼續加大了對大全新能源和晶科能源控股兩只光伏產業鏈企業的投資力度,分別加倉21.5萬股和15.1萬股。

此外,三季度,HHLR再度建倉Zoom,买進42萬股Zoom。

資料顯示,高瓴在2014年便在一級市場投資Zoom,2019年上市。受疫情影響,Zoom在2020年股價飆漲近400%,Zoom也成爲高瓴又一個十倍股的代表。持有7年後,HHLR开始陸續減持Zoom。此次HHLR再次低位买入Zoom建倉。公开信息顯示,今年三季度Zoom股價來到了70美元的水平,已經接近歷史最低股價水平。

同樣在三季度,“木頭姐”凱西伍德也出手买入了Zoom。公开信息顯示,木頭姐旗下方舟投資公司的兩只基金在8月买入逾80萬股Zoom股票。

三季度,HHLR還清倉了Sea,公开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Sea股價已經下跌74.95%。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加倉阿裏、拼多多!高瓴三季度美股持倉揭曉,中國資產市值佔比超6成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1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