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的遊戲,頭部玩家們從不缺席。
只是,隨着越來越多的玩家加入,疊加行業語境的改變,雲計算賽道漸至下半場。
一直行駛在快車道上的頭部雲廠商們,增速开始放緩甚至收縮,逐漸顯露出疲態——不論是阿裏雲還是騰訊雲,均已觸達了增長的瓶頸。
相比之下,身爲“後來者”的京東雲反而展現出良好的增長態勢,於過去一年實現超過110%的高速增長,增速跑在行業前列。
今年,京東雲發布《數智供應鏈白皮書》,指出產業數字化正由量變向質變進化。正如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雲事業群總裁高禮強所言:“企業的數字化需求,正在從“上雲”進入“上鏈”的關鍵階段。”
而京東雲一直在構建的數智供應鏈,正是解決企業數字化問題的核心解法。基於此,京東雲崛起的邏輯,恰恰在於其切中了下半場的命題。
“另類”京東雲
定位“更懂產業的雲”的京東雲,一直是傳統互聯網雲廠商中的“另類”。
雲計算上半場,用戶上雲最大的動力來自低成本的“算力”,這使得泛互聯網玩家成爲了國內雲計算廠商的首批客戶。在此背景下,各廠商紛紛發揮自身的生態拉力優勢,將一批批泛互聯網企業納入麾下,實現了迅猛的增長。
而相比泛互聯網客戶,產業雲面向各行各業,不僅業態冗雜、需求不統一,許多產業客戶甚至根本沒有數字化意識,不愿意爲上雲乃至數字化轉型付出一分一毫,導致產業雲處在喫力不討好的局面。
然而,隨着互聯網紅利驟減,雲計算廠商最大的客群泛互聯網行業逐漸觸達天花板,從而將行業拖入深水區。正如騰訊高管在某財報會議上所言“雲業務客戶所屬的垂直行業中,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最大的還是互聯網。”
換言之,雲計算下半場,賽道的重心將逐漸走向產業及政務場景。
而在雲計算巨頭紛紛朝向產業轉舵的大背景下,實體業務根基扎實、供應鏈能力強悍的京東,具備着其余互聯網雲廠商不具備的優勢。
相比各互聯網雲廠商,京東雲不僅是最早一批發力產業的玩家,其而“從供應鏈中來,到產業中去”的核心邏輯亦與產業雲天生契合。
以京東雲數智供應鏈能力爲例,其內核便源於京東自身的基因。
2022京東雲城市峰會上海站上,高禮強表示,如果說雲技術在消費互聯網的核心價值是解決高並發問題,在產業互聯網則需要解決產業復雜場景高效協同。數智供應鏈將成爲支持產業超復雜協同的關鍵引擎。
反映到數據層面,依托數智供應鏈能力,京東庫存周轉天數已從2017年的40.6天提升至2021年的30.2天。此外,京東現階段管理着超1000萬SKU,已然實現了超470個縣區市用戶的分鐘級送達,供應鏈調度能力已然領跑行業。
從上遊生產制造,到物流倉儲,再到下遊零售,京東供應鏈能力不僅打通了商品流通全鏈路,也在自身業務上得到了驗證。
今年雙11,京東的成績有目共睹,不僅增速超越行業平均水平,零售購物用戶數亦上升至新的高點。雙11作爲全球最極致、最復雜的場景,爲其護航的正是京東雲。
據悉,京東雙11期間,京東雲每秒用戶訪問峰值同比增長114%。而順應直播帶貨的潮流,京東雲亦爲1000多家品牌提供了數字人直播帶貨服務,爲其實現7*24小時不間斷直播。
此外,依托數智供應鏈,即使在互聯網寒冬之下京東亦維持着增長韌性,近過去兩年分別保持着29%和27%的營收增速。
由此可見,京東切入產業的本質,正是將自身體系化能力對外輸出的嘗試。得益於數智供應鏈,京東不僅在縱向切入各個產業時突破桎梏,亦塑造着產業數字化下一章的邏輯。
數智供應鏈:產業數字化的下一章
產業數字化雖然並非新命題,但來自不同業態的企業如何完成數字化轉型升級,一直是疑難雜症。
過去數年間,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路徑高度同質化,多圍繞大數據、上雲、營銷展开,看似顛覆了傳統營運模式,實則很難實現期許中的業務提升。
久而久之,部分企業意識到產業數字化的成本與效益始終無法統一,進而加劇阻礙,導致產業數字化“雷聲大雨點小”。也就是說,對產業玩家而言,產業數字化絕非喊口號似的盲目跟風,而是需要實打實地解決痛點。
就拿零售業來說,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前端營銷固然重要,但問題在於,不論企業對用戶的分析如何到位,後端生產、供應效率若是無法跟上,就注定只能存活於天花板之下,無法實現量級的躍遷。
換言之,對零售企業而言,不僅需要前端同用戶的鏈接,亦需後端供應鏈的供應、履約能力,甚至需要通過串聯兩端,通過精細化开發、定制生產等方式,生產“對的產品”賣給“對的人”。
而這,正是京東雲數智供應鏈的能力範疇。
以尚品宅配爲例,自其2021年與京東雲達成合作至今,已有超20萬個產品、100萬套戶型、2600萬套設計方案跑在京東雲上,使其個性化家居的規模化設計得以發揮。
後端供應鏈能力方面,尚品宅配超過3000+個SKU集體進入了京東前置倉,使其具備了一體化服務能力。目前,尚品宅配在京東雲數智供應鏈的加持下,已然成爲了家居界的“技術革新者與數字領軍者”。
同樣的邏輯,在飛鶴乳業身上亦有體現。作爲乳制品巨頭,飛鶴乳業奶粉生產基地遍布全國,這使得其產品在集中存儲及配送過程中難免遇到效率問題。
對此,京東雲除了爲其提供的底層技術支持外,亦將京東物流先進的倉儲管理系統與控制系統加以嫁接,爲其構建了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高度自動化、智能化倉儲作業模式。數據顯示,數智供應鏈的加持下,飛鶴乳業作業效率提高40%,成本降低25%。
可見,與過去略顯割裂的“爲上雲而上雲”相比,京東雲所構建的數智供應鏈體系融合了傳統供應鏈優勢與數智化技術,更能精准地解決產業用戶的心病。
另一方面,面對充斥着不確定性的大環境,數智供應鏈亦能提升企業韌性。
一個簡單的例子,隨着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動力電池廠商紛紛擴產,殊不知電池擴產周期與鋰礦擴採周期並不匹配——不僅上遊原材料價格陡增,大幅擴產後的產能亦超越了裝機量,使動力電池廠商一度增收不增利的的尷尬局面。
這其實正是傳統供應鏈上下遊之間的“信息孤島”所致,各主體間缺乏有效協同,最終導致供需錯配。對此,《數智供應鏈白皮書》指出,數智化供應鏈可以大幅減少上下遊供需波動而產生的“疊加效應”;並借助數字化技術,實現更加精確的估計和前瞻預測,對供應鏈各環節進行優化,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變化。
以中化能源爲例,由於能源行業涉及上遊勘探到下遊生產銷售各個環節,其業務覆蓋面極廣,且不談衆多合作廠商,僅是打通各業務部門便已十分不易。
爲此,中化能源引入了京東雲雲艦混合多雲操作系統,後者爲其搭建其積木化的IT設施,使之統一各BU提供信息系統的建設和運維服務,實現集團各部門及下屬公司的互聯互通。
可見,通過數字化轉型,數智化供應鏈可運用平台、網絡和物聯技術形成海量接入,依托“鏈主”企業構建起具有強大共生關系的供應鏈網絡生態。從中不難窺見京東雲的升維路徑——“由點及鏈”,再到產業生態層面。
京東雲的野望:從單點到生態
當下,市場競爭的邏輯似乎正逐漸由“單打獨鬥”轉至“抱團取暖”。
過去,各產業中的“頭號玩家”尚且還能通過自身長板守住城池,但前述動力電池廠商的境遇已然揭露出這樣一個趨勢——任何企業終究受限於所處的產業,長遠來看,一旦產業增長停滯不前,自身也很難突破既定的天花板。
另一方面,近年來全球市場的重要程度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奔赴海外市場,尋求更廣泛的競爭。
在此背景下,頭部企業固然能夠適應新的語境,但無數腰尾部玩家卻無法單獨走出去,從而錯失發展機遇。對後者而言,唯有產業生態繁榮、行業效率得以提升,才能樹立全球競爭力,分得更多蛋糕。
基於此,一直緊盯着產業的京東雲,正試圖通過數智供應鏈,實現從單點到生態的轉舵。
2019年,京東雲與北汽達成合作,並通過後續的深化战略合作將汽車行業數字化推至深水區。而在積累足夠車企數字化經驗之後,今年6月京東雲對外發布全渠道汽車解決方案,構建出面向汽車行業的“1+6+X”的能力體系,聯合生態夥伴共同助力汽車產業鏈的全方位數字化升級。
此外,京東雲在爲國家電投搭建“雲-網-邊-端”能源工業互聯網架構的過程,亦解決了諸多能源行業的復雜命題——不僅在全局維度實現了總部對全國產能、耗能、送能的集中調度與管理,也爲縣域單位上雲提供了數據底座支撐,激發縣域經濟的活力。
而這,無疑爲京東雲切入能源行業提供了大量經驗,未來,京東雲將在地方城投與城市燃氣公司復刻國家電投的成功案例。
由此可見,京東雲並不滿足於將能力作用於某企業,而是想要通過數智供應鏈能力提升產業效率,牽動整個產業的升級,將“更懂產業”踐行到底。
2022京東雲城市峰會上,京東雲發布數智供應鏈全面落地十大產業場景,將觸角深入到交通物流、數智能源、數智零售、汽車服務、央國企、數智金融等產業場景中。
只是,諸如零售、物流等現階段京東雲所深入的產業,往往都與其自身業務相關,同真正覆蓋全產業尚有一定差距。而金融、能源等行業作爲雲計算賽道公認的肥肉,或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因此,未來京東雲若想要獲得更多增量,勢必將切入更多產業場景。這將成爲其下一階段的考驗。
另一方面,正如《數智供應鏈白皮書》所寫:“數智供應鏈的發展規模能否壯大的關鍵仍然在商業應用,在市場結構和商業模式存在差異的不同行業探索新應用場景,總結出數智供應鏈發展的一般路徑,是數智供應鏈不斷創新迭代的必然過程。”
基於此,京東雲將繼續奔赴各個行業探索新應用場景,通過實踐總結出數智供應鏈最佳的落地模式,並將其覆蓋至更多行業,在助力行業發展的同時,亦實現自身的演進。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雲廠商決战下半場,京東雲瞄准數智供應鏈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