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是怎么做實體經濟的?
2年前

京東又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日前,京東集團正式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業績:淨收入爲2435億元人民幣(約342億美元),同比增速高於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3.5%的增速;其中,淨服務收入爲465億元人民幣(約65億美元),同比增長42.2%,佔淨收入的比例達到19.1%,創歷史新高。

通過這份財報可以看出,盡管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但京東依舊實現了高質量增長。背後則透露出,作爲新型實體企業的京東,在多重挑战之下,似乎已經找到了取勝之匙。准確地說,這一切都要得益於京東對經濟和行業態勢的准確預判。

而剛剛過去的京東11.11,也印證了京東的選擇。今年京東11.11期間,近10000種農產品成交額超過10萬元;來自廣東順德小家電產業帶的商用飲水機成交額同比增長4.7倍;超市、便利店、手機數碼店、美裝家居店等各種業態超20萬家實體門店入駐京東到家、京東小時購上……這一幕幕場景,都離不开四個字——以實助實。

正如京東零售CEO辛利軍此前所說:“讓我印象深刻的,不僅僅是奮战在天南海北的京東人、聳立在大江南北的京東倉、流通於城市鄉村的京東貨,更是和我們走在一起,共同發展的大量實體經濟企業和從業者。”

京東零售CEO 辛利軍

從實體中來,到實體中去。數十萬京東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共同爲京東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

五年900億做這件事

首先,我們要先從新型實體企業說起。

所謂的新型實體企業,是指通過技術創新,獲得不可替代的、獨特的數字能力,從而有效提高整個供應鏈效率,並帶動供應鏈上下遊的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和網絡化、智慧化發展的實體企業。

着眼於當下,就如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徐雷所言,伴隨着新發展格局構建進程,催生並形成了一批根植於實體經濟、重視科技創新、並善於通過數字化手段升級傳統產業鏈供應鏈的新型實體企業,成爲加速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力量。顯而易見,京東正是一家兼具實體企業基因和屬性、數字技術和能力的新型實體企業。

與此同時,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供應鏈格局正在重塑,可以說是“危”“機”並存。這也使得新型實體企業圍繞供應鏈打造的基礎設施,以及技術服務得以發揮更大的效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實際上,京東一直以來都在圍繞供應鏈價值低調前行。從2017年提出面向技術轉型以來,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京東在基礎科學和技術研發上五年半累計投入近900億元。之所以要持續不斷地投入重金,京東的目的就在於要用數智化技術連接和優化社會生產、流通、服務的各個環節,降低社會成本、提高社會效率。

這其中,鏈網融合是京東打造的重頭戲之一。具體而言,京東的鏈網融合包括“有責任的供應鏈”和“織網計劃”,通過深度融合解耦貨網、倉網、雲網“三網通”,不僅保障自身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也帶動了產業鏈上下遊生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降本增效,增強應對外部風險的能力。

京東這樣做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有業內分析師指出,憑借數智化供應鏈能力,京東不僅能爲自身爭取更優談判地位和庫存周轉效率,同時能帶動更多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庫存周轉周期是企業產品競爭力關鍵之匙。庫存周轉天數越少,代表周轉效率越高,庫存管理的效率也越高。截止今年三季度末,在自營商品超過1000萬SKU的基礎上,京東的庫存周轉天數繼續保持在31.7天的行業頭部水平,有力地帶動了全產業鏈效率的提升,這也意味着極快的銷售及運營效率。要知道的是,全球零售業以運營效率著稱的Costco,雖然它的庫存周轉天數也在30天左右,但是Costco的SKU僅有幾千個。

此外,京東在2018年就开始探索並布局數字化C2M反向供應鏈,搭建以用戶需求驅動生產的C2M平台——京東JC2M智能制造平台。發展到現在,京東已經攜手超2000個品牌實現了C2M反向定制合作。這樣做的好處是,京東通過C2M反向定制,不止滿足了消費者,更讓生產者受益,“出道即爆款”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如此一來,一條“打造爆品-助力實體企業數字化升級-樹立產業帶降本增效標杆-推動產業質造升級”的路徑就此誕生。除此之外,國內消費行業的特點往往是後知後覺,在增速明顯放緩後才進行調整。而這恰恰是京東的優勢所在——擁有詳細感知消費者趨勢的能力,並能爲企業打通從研發生產到周轉各環節的優化,消費者們也能從“有啥买啥”變爲“想啥买啥”。

毋庸置疑,京東正一步步踐行着自己作爲新型實體企業的承諾,就像辛利軍此前所提:“京東對供應鏈的理解,已經進化到有責任的供應鏈,從商業價值、產業價值,進一步延伸到社會價值。”

護城河又寬了

“鏈網融合”,還離不开京東手裏的另一張王牌——物流。

高瓴創始人張磊此前曾在京東物流IPO敲鐘日時感慨:“11年前我們首次投資京東時,就達成了關於物流體系的共識。如今我們欣喜地看到,經過多年來對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深耕,京東物流提供的高品質物流服務、以及‘倉配一體’綜合性解決方案,不但給消費者帶來了超出預期的體驗,更提升了社會整體的物流效能。”

時間回到2007年,當京東提出要自建物流時,外界對這一舉動充滿了質疑。在經歷了15年的艱辛徵程後,京東物流已然崛起成爲物流領域的大型企業,擁有超過20萬名快遞小哥。去年5月28日,也成爲京東物流的裏程碑之一——成功登陸港交所,最新市值超過900億港元。

一路走來,京東物流僅在2018年开放了唯一一輪融資,總額爲25億美元,雲集了高瓴、紅杉中國、凱雷集團、中國人壽、騰訊、招商局創投等知名機構。據悉,參與此輪融資還有君聯資本、鼎暉投資、凱輝等。彼時,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人感嘆:“京東物流後面的融資競爭非常激烈,大家能投進去就贏了”。

最新財報顯示,京東物流三季度營收達357.7億元,同比增長38.9%。其中,外部客戶收入同比增長67.8%,佔比7成。需要指出的是,通過降本增效措施和精細化運營,京東物流盈利能力也持續提升,在行業淡季的第三季度,成功實現了正向調整後淨利潤達4.5億元,環比二季度經調整後淨利潤增長109.8%。

在亮眼數據的背後,離不开京東物流持續進化的一體化供應鏈的基礎能力。截至2022年9月30日,京東物流運營的倉庫數量超過1500個,含雲倉在內,運營倉庫總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米。與此同時,今年三季度,京東物流研發支出達7.9億元,同比增長9.6%。

正所謂物流通,則商貿興。在今年京東11.11前,京東物流亞洲一號西安智能產業園2期也已正式啓動運營。至此,陝西的西安亞一1期、2期、武功倉,寧夏的銀川智能倉、新疆的烏魯木齊亞一、伽師倉,以及在建的甘肅蘭州亞一,形成北鬥七星之勢。

顯而易見,京東打造這“北鬥七星”勢必要大手筆投入,那究竟爲何要做這么重?答案依舊離不开“以實助實”。

隨着京東物流“北鬥7倉”的逐步落地,西北經濟建設圈的產地產業帶區位優勢則愈加凸顯。而且從陝西出發,向西北區域輻射,新疆阿克蘇、庫爾勒,甘肅天水、平涼、慶陽等地農產品產業帶的果品加工、供應和銷售由點及面,實現特色農產品的集聚效應。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京東通過搭建官方主銷渠道、共建地標使用標准以及一體化供應鏈服務,能夠爲一個地方的農產品打开全國大市場,從而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供應鏈向下沉市場的延伸,則有利於農村消費者享受到更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促進農村消費升級。一組數據也可以佐證:今年京東11.11期間,京東物流產地產業帶的單量同比去年增長了80%。

當然,物流是一門既to B又to C的生意。C端服務的進化能提升物流企業的議價能力,進而反哺B端,降低獲客成本。而對於京東物流而言,“內卷”的服務是刻在骨子裏的基因。

針對理賠流程多、周期長等行業痛點,京東快遞率先推出面向個人寄遞場景的全新保價服務“全額保”,不僅在保價範圍內進行足額賠償,也從理賠規則、賠付時效與運營保障等多維度對保價服務進行升級。數據顯示,全額保上线一個月,24小時打款及時率達99%,最快的一單僅用時13分鐘。這樣的表現,放眼全行業都難能可貴。

消費者的反饋也足以說明一切——據國家郵政局最新公布的調查結果,京東快遞的服務滿意度位居九大快遞品牌首位。

不僅如此,京東物流也在悄悄完善自己的“短板”。在成功收購德邦物流後,京東物流得以快速獲得一張覆蓋全國的快運網絡,德邦在大件快遞和快運領域的業務優勢,將有效提升京東物流在大件快遞和快運方面的網絡能力,從而逐步釋放協同效應。

今天,劉強東在內部信中更是提及,要爲十幾萬德邦小哥繳齊五險一金。目前,各大企業紛紛收縮人工成本,想盡各種辦法降本減負,劉強東爲何要反其道而行之?其實,這背後也是一個樸素的商業邏輯:企業對員工好,員工才能用真心去服務客戶,客戶才能用信賴回饋企業。

同樣地,正是因爲京東物流的敢想敢幹,才得以引來一衆VC/PE的青睞。

紅杉中國合夥人郭山汕也曾表示,作爲國內最大的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商,京東物流以“技術驅動,引領全球高效流通和可持續發展”爲使命,致力於成爲全球最值得信賴的供應鏈基礎設施服務商。“我們相信,京東物流的成功上市只是一個起點,期待企業爲進一步推動中國物流供應鏈的健康發展提供新動能。”

對於京東物流,投資方之一凱輝則認爲是物流頭部玩家中特別的一個存在——與其它提供標准化服務的物流企業不同,京東物流針對不同行業提供定制化的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滿足不同類型商品的倉儲、運輸等需求。“同時,京東物流的管理團隊由在供應鏈及物流行業以及管理方面擁有十余年經驗的高管組成,也有着創新思維。這也是爲什么能夠與傳統物流企業形成差異化競爭的根本原因。”

毫無疑問,如今應該沒有人再會去質疑京東物流了。

從實體中來,到實體中去

時間站在了京東這一邊。

回想二十多年前,京東從北京中關村三尺櫃台後的一家小企業起家,時至今日成爲擁有超40萬名員工、超2600萬平米倉庫的新型實體企業。可以說,京東從成立伊始,就是實體經濟的一份子,是了不起的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也正因如此,京東自身本有着實體的基因和海量實體的應用場景,也更清楚如何以數智化社會供應鏈深度參與到制造業的精益生產和質造,從而推動實體企業數字化升級。

京東與麥格米特之間的合作,就是一個經典案例。來自浙江台州衛浴產業帶的麥格米特,此前主要爲傳統衛浴類品牌商做OEM、ODM,作爲上遊工廠與消費者往往距離很遠。直到京東自有品牌“京東京造”的出現,讓麥格米特第一次意識到,消費者的需求究竟有多重要,背後的利潤增長點有多廣闊。

那京東爲什么要推出自有品牌?京東自有品牌業務負責人王笑松曾表示,單純從收入規模來看,這個業務對於整個集團的貢獻,尤其在初期,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們考慮的肯定是更長遠的目標:京東能不能給制造業和消費者帶來更大的價值?如果不能,堅決不做,掙快錢這種事,對京東來說沒意義。”

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自有品牌業務負責人 王笑松

這一點與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之前提出的“十節甘蔗”理論不謀而合。他認爲,只有承擔價值鏈上更多的環節,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而京東正是希望以自己多年的供應鏈積累,能給中國的制造工廠帶來新的可能。

的確,數據作爲新型生產要素,對傳統生產方式變革具有重大影響。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賦能傳統產業,既能提升生產效率,也能提高產品質量,有助於爲企業邁向產業中高端打开新空間。

在與京東自有品牌合作之後,麥格米特在C2M反向定制模式下,推出的京東京造黑鯨智能馬桶3年銷量翻十倍,依托京東的數字化賦能對消費趨勢洞察,實現了客戶端到生產端的精准需求對接。

與此同時,還有一塊是京東所不能忽視的,即线下消費市場。實際上,現在將京東稱作是一家线下零售巨頭也不爲過。三季度財報披露,京東旗下的七鮮超市已在全國开出53家門店;“京東養車”也在全國160多個城市开設了超1400家高標准門店;京東電器的加盟實體店更是接近2萬家;還有位於沈陽、石家莊的京東MALL等等……越來越多的京東线下力量,正在湧現。

京東正是通過全渠道業務,推動线下實體的數實融合,由此激發更大的消費潛力,提升了整個零售產業的融合價值。

正如清華大學五道口學院副院長田軒教授指出,隨着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智能化的供應鏈以數據要素爲基礎,在原料、生產、物流、倉儲、銷售等各個環節建立起網狀結構,進行系統化分析、統一化管理,協同性更強、效率更高。京東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可以實現一體化的供應鏈服務,加強了企業、產業、區域協同,實現產業集群的數智化和提質增效。

“作爲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新型實體企業,京東既能爲擴大內需貢獻力量,也有能力參與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實體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徐雷也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

毋庸置疑,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眼下,以京東爲代表的新型實體企業,正迎來一個更廣闊的舞台。屬於他們的未來徵途,將是一片星辰大海。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京東,是怎么做實體經濟的?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