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西馬利亞迪尼亞11月21日電(記者趙焱 陳威華)在巴西北部托坎廷斯州,有一個名爲馬利亞迪尼亞的小鄉村,它是一個由奴隸制時期出逃奴隸(基隆布人)定居而成的村落,現在的村民都是當年“逃奴”們的後人。類似的村莊通常位於交通不便的密林或荒野中,人們生活相當貧困。
然而自去年以來,隨着一座水果加工廠正式運營,馬利亞迪尼亞村裏女性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村民馬萊娜日前坐在家裏新添置的沙發上向新華社記者講述了自己生活的轉變。
“工作前後的生活改變可以用從白水到紅酒來形容。”馬萊娜說,“以前我是個家庭主婦,但從去年起我有了工作,現在,我用自己掙的錢买了沙發、冰箱,不需要分期付款就可以买手機,我家房子外牆也开始刷水泥,可以說夢想都一一實現了。家裏還通了網絡,我學會了上網聯系業務、採購和推銷。”馬萊娜一邊帶着記者參觀自己的家,一邊說個不停。
2022年10月4日,在巴西托坎廷斯州馬利亞迪尼亞,水果加工廠工人馬萊娜在家中使用新买的電腦。新華社記者 王天聰 攝
馬萊娜工作的水果加工廠是中國國家電網巴西控股公司(國網巴控)贊助興建的,屬於公司基礎環保計劃的一個項目,目前有10名工人,其中9人是女性。
國網巴控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協調人安妮·德阿莫林告訴記者,在巴西第二大水電站美麗山水電站二期輸變電項目建設期間,由於輸電线路經過該村莊附近,建設人員與村民座談,了解到當地有大量果樹,村民們想建水果加工廠,但是當地水質不好。於是,國網巴控決定幫助該村打兩口井,既可提供優質水源,也可以把水果加工廠建起來。
德阿莫林說:“經過努力,我們得到建設工廠的環保許可,並納入公司基礎環保計劃中。我們希望通過這一項目讓村莊獲得可持續發展。”
2022年10月4日,在巴西托坎廷斯州馬利亞迪尼亞,工人採摘水果。新華社記者 王天聰 攝
2018年11月,國網巴控幫助該村完成了工廠廠房建設,從2019年开始對村民進行從採摘水果到使用機器等培訓。2021年初,工廠獲得營業許可,同年8月正式投入運營。工廠生產的果漿來自針葉櫻桃、芒果、菠蘿、百香果等當地出產的水果。
食品工程學家格拉謝拉·帕盧多是國網巴控籤約聘請的專家,負責教授當地村民制作果漿。她對村民進行新鮮水果保存、水果加工、標准化包裝、保質期控制等培訓,也幫助他們聯系採購商。
“雖然來這裏的路不好走,要花費很長時間,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帕盧多說,“因爲我看到她們不再依賴丈夫,能用勞動養家,她們是女性、黑人、基隆布人,遠離城市,幾乎是被社會遺忘的一群人,但現在都成了家裏的頂梁柱,我爲她們感到自豪。”
2022年10月4日,在巴西托坎廷斯州馬利亞迪尼亞,食品工程學家格拉謝拉·帕盧多(右)和工人一起工作。新華社記者 王天聰 攝
水果加工廠出產“基隆布果園”牌果漿。巴西國家供給公司已與工廠籤約,使該品牌果漿可以供公立學校的小學生加餐時飲用。此外,工廠還與一些酒店和私立機構籤約供貨。水果加工廠工人的年均收入可達8000雷亞爾(約合1.1萬元人民幣)左右。
由於馬利亞迪尼亞村所處的多樹草原地區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糖分貯藏,果漿的味道好,產品銷路很快打开,訂貨量大時還需到附近市場購买水果進行補充,因此,馬萊娜想在自家地裏再種一些果樹。
“我對中國企業只有感謝!我們希望工廠規模越來越大,產品銷得越來越遠,我相信只要有愿望,通過努力就一定能實現。”馬萊娜說。(剪輯:王玉珏;編輯:楊愛華、何夢舒、賈小華、商婧、錢泳文)
新華社國際部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台出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全球連线 | 一個中企項目,給這個巴西貧困村帶來巨變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3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