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近段時間,美國的互聯網公司紛紛开始裁員,這本身其實是整體經濟不利環境以及產業瓶頸所決定的。而國內方面,雖說也有不少企業流傳出裁員的傳聞,但是TO B的賽道上,仍舊方興未艾,需要大量人才,未來或許也將誕生新的偉大公司。
背景:
馬斯克推特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沒想到把把都是裁員。剛剛接管推特揮起裁員大刀,7500名員工約有一半被砍。
其實不只是推特,根據TrueUp的追蹤,今年美國科技企業在全球已經裁員至少1138次,受影響人數達182605人。
而國內方面,不少互聯網公司似乎也被報道出現了裁員情況。
在老章看來,科技公司的裁員潮是表,裁員潮背後其實蕴含着賽道的轉型與優化升級。新賽道崛起,而舊賽道的人員,或許不可避免地成爲公司發展的犧牲品。
硅谷需要新故事:裁員潮席卷美國科技公司
最近給人的感覺,裁員潮在美國科技公司當中似乎有些愈演愈烈之勢。
據美國企業服務數據庫公司Crunchbase統計,截至2022年11月中旬,美國科技行業今年已有超過6.7萬名員工在大規模裁員中被解僱。此外,不少尚未裁員的公司也紛紛停止招聘或縮減招聘規模。
前不久,Asana宣布將會削減全球員工規模。據報道稱,Asana在全球約有1600多名員工,97人被裁。Facebook的母公司“元”公司不久前宣布,爲應對收益下滑及行業困境,將裁員1.1萬人,約佔員工總數13%。Stripe在去年成爲美國最有價值的創業公司,估值達到950億美元。
而在昨天,有媒體報道稱美國零售巨頭亞馬遜本周开始了其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裁員行動,並將持續到2023年。
而在老章看來,裁員問題從本質上講其實就是個經濟學問題,包括宏觀經濟環境變化以及經濟結構的調整,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的選擇,進而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
一方面,經濟環境本身受多重因素所影響,每一環節的變化都會帶動整個宏觀經濟的變化,而作爲一個個獨立經濟體的企業,更像是大海中的一葉又一葉的扁舟,一點風吹草動就會產生顛簸,一個巨浪甚至都有覆船風險。
經濟形勢不佳、糧食和能源價格上漲、美元急劇升值匯率波動等等,這些都是導致美國科技企業大規模裁員的外部原因。此外,房地產在美國整體疲軟,新屋开工數現在迅速下降到平均水平之下,整體經濟環境似乎並不容樂觀。而且,經濟環境影響企業預算,廣告投放少了,對於許多科技公司而言都是巨大的打擊。畢竟廣告和電商、增值服務一起,被譽爲消費互聯網的盈利“三板斧”,許多互聯網公司對廣告可以稱得上是依賴了,營收下滑,或許裁員也就不可避免了。
當一家企業無法尋求好的“开源”手段時,以裁員爲代表的“節流”手段其實成爲一個必選題。
而另一方面,裁員有時候或許也是企業自身野蠻生長的後遺症。
一些科技企業,總是會高估某條賽道帶來的短期估值想象力,於是招聘員工數量超過了實際需要。一旦無法實現或者短期無法實現這個目標,企業又無法繼續負重前行,裁員就成爲必然。而在老章看來,賽道的規模和开展空間決議了企業的生長空間,毫無疑問,美國這些科技大廠選擇的這些賽道蕴藏着巨大的金礦。但是不得不說的是,企業的業務开展也必須遵照行業的運營特徵和特有規律,尤其是需要遵循技術研發的規律。技術創新比方AI範疇,我們能預知的只是行業總有破冰的一天,總有大規模商用的時辰,但是要命的是時間上卻並不可期,我們沒有一個明白的進度表,不知道自己究竟達到什么進度了,因而砸錢成了無休止的一項工程。對於美國科技公司而言,從技術本身來看,其實已經到了一個應用瓶頸,有的已然开始商用,而有的還在尋求落地場景,更有甚者還停留在辦公室。許多大熱的技術在資本的炒作下其實多少有些泡沫化,短期內存在被高估的嫌疑。
過去這么多年,美國科技公司一直處於全球引領的位置,不少科技公司也是我們學習的模板。
如今當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突然遭遇巨大的困境、爭議甚至危機,或許這也是在告訴美國的科技公司們,真的到了需要新故事的時候了。
TO B賽道井噴:換道領跑的國內科技企業
硅谷的科技企業一團糟,你方裁罷我方裁,裁員潮演繹得不亦樂乎。
那么國內科技企業呢?有人說近兩年國內科技公司似乎裁員消息的也不少,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在老章看來,如果說美國的科技公司是發展瓶頸、是整體經濟情況導致的連鎖反應。那么國內科技公司則是換道,而所謂的裁員,其實主要還是歸結於互聯網圈的共性問題。
在互聯網上半場,其實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人口紅利,用戶量和公司的未來前景具備強關聯,即用戶越多,想象空間更大。整個互聯網圈子都講究規模效應,通過快速擴張搶佔市場。
但隨着下半場的打響,流量紅利的見頂,獲客成本急劇攀高,企業不可能不計成本地獲取用戶。流量質量大於流量數量,場景大於流量,留存大於拉新的時代到來。而在過去規模化擴張战略時的很多項目在如今卻也成了“歷史遺留問題”,這些項目或者部門的員工不可避免地將要面臨裁撤離職的風險。
除此之外,一般來說盈利能力強勁的核心部門通常不會輕易裁員,但那些投入多且短期看不到盈利的部門,這些部門往往會成爲被裁員的排頭兵。
而另一邊,對於國內科技企業而言,換道領跑的機遇也顯示出來。從大趨勢來看,阿裏、騰訊、百度、京東、華爲、美團等公司,國內科技巨頭們开展“B計劃”已經成爲一種共識性正確。
從創投賽道來看,風口轉變,對於以C端消費爲主要業務的企業而言,投資機構的顧慮也大大增加,遭遇資本寒冬,風向轉變勢必將激活【資本替代效應】,會更多地加碼TO B賽道,
TO C消費市場的“門”似乎關上了,“窗”的入口價值會愈發顯現,況且新賽道不一定是“窗”,企業級市場其實是另一扇新的大門。
譬如產業互聯網,爲了提高德國工業競爭力,德國在2013年提出了工業4.0概念。我國也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战略,到2025年進入制造強國行列,到2035年打造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
物聯網賽道興起,小米、華爲、BAT們都在部署自己的物聯網生態鏈,或是自己做硬件,或是尋求合作夥伴,盡可能地去增加自己系統的覆蓋面。
數字經濟時代,以電子籤名爲代表的數字工具逐漸成爲企業經營流程的標配,可以帶動企業整個業務流程的數字化進程。尤其是在疫情的影響下,政府部門高度關注數字化建設,不斷出台政策,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推動電子籤名等數字工具的普及和應用。
這些新興產業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加入,企業布局勢必會進行大量相關人才的招聘。從這個維度來看,所謂的裁員與招聘更像是一場此消彼長的零和遊戲。國內科技更像是換道領跑,开闢新的增長曲线。
產業轉型、換道領跑其本質上是一場認知與思維革命,更是一場系統性的變革與能力升級。
TO B賽道依舊方興未艾,在這一歷史性發展機遇面前,未來也注定將有新的浪潮兒湧向時代的浪潮之巔,成爲偉大的公司,讓國內科技企業真正實現全球意義上的換道領跑。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馬斯克裁員“成癮”:科技公司裁員潮與轉型潮的零和遊戲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3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