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智能雲需要一個突破口
1年前

北京時間11月22日,百度集團發布了第三季度的財務報告。

財報顯示,Q3集團實現營收325.4億元,同比增長2%;歸屬百度的淨利潤達到58.9億元,同比增長16%。 

作爲百度當下快速增長的業務板塊,百度智能雲在今年整體保持了較高的增速,截至第三季度實現營收45億元,同比增長24%,且推動了百度核心非廣告收入同比增長25%。

受疫情影響,各大雲廠商的業務推進都受到不少阻礙,如此環境下百度智能雲仍舊保持增長勢頭,足以顯示其業務基底已經初具韌性。

依賴於清晰的技術定位與PaaS+SaaS層業務的優勢布局,百度智能雲在一些領域已經扎穩了籬笆,本次財報披露的數據也證實了這種“已有小成”的狀態。

而自從躋身國內第四朵雲,百度智能雲算是喜憂參半。

一方面,“基數小,增長快”是前幾年百度智能雲的發展特色,但隨着基數變大達到峰值後,這種高增長總會有盡頭。

另一方面,國內雲市場越來越卷,四周虎狼環顧下,幾家大廠都在確立差異化優勢的同時,百度智能雲的核心競爭力並不明顯。

更准地說,百度智能雲這幾年想要打造的核心競爭力,還有待市場考驗。

鞏固已有地位

就國內四朵雲的發展歷程來看,百度智能雲真正的優勢在於兩點:技術驅動和獨有的優勢市場,這得益於清晰的战略思路。

百度的思路很直觀,即“雲智一體”,瞄准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上雲需求,配合其本身強AI技術,發揮在PaaS+SaaS層的優勢,通過數字化底座+智能化引擎,打造其差異化服務。

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性在當下已成共識,企業上雲的進程中,存在大量生產經營數據沉睡在雲端,缺乏有效梳理運用。

百度智能雲利用AI技術進行數據激活,促使企業的數字化建設從初始的數字驅動,進入更深層的智能牽引,實現生產力革新。

這種战略思路在具體生產環節中,很容易產生實用效力。可以看見,百度智能雲在制造業、能源、交通、政務等領域韌性十足。

在廣州白水开展的智慧水務建設項目,百度依托开物平台的工業互聯網結構,爲白雲區打造出了水務智能化底座。與大榭石化合作,幫助搭建軟硬件集合、智能可視、邊雲一體的系統集成架構。

積累了足夠多的場景經驗,再將數字化成果沉澱到AI技術中,其打造出的標准化AI產品,實際應用效果和推廣便捷度都能滿足預期。

正因如此,百度在解決上述場景類似的數字化需求時,可以很容易積累經驗,從而形成行業沉澱。

短期來看,調整運營效率,維護這種垂類行業穩健增長的態勢,鞏固在AI業務中的領導地位,是收獲階段性成果後必須要做的總結措施,做好降本增效仍然是其中關鍵。

如李彥宏在財報後的全員內部信中提到,長期來看,爲了實現更好的發展前景,保證發展健康度,還是要將資源投入到創新中,找到關鍵突破口。

這表明,百度智能雲不僅沒有因爲高速增長而減少投入,相反,其投入反而越來越大。

在最新的財報中,百度提到了對智能雲業務未來的展望,“我們預計我們的移動生態系統將繼續產生強勁的現金流,並爲我們的智能雲和智能駕駛的投資提供資金。這將有助於我們在新的 AI 業務中保持領先地位,並推動長期業務增長。”

同時,百度也重點提到了在智能駕駛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

一方面,百度Apollo汽車解決方案在主要汽車制造商中不斷獲得認可。另一方面,蘿卜快跑繼續擴大業務規模,本季度完成的出行單數超過47.4萬次。

反復強調在智能駕駛領域的階段性成果,顯示出百度期望在這一領域找到面向未來的突破口。

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乘用車,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市場滲透率不斷擴大,汽車智能化的競爭態勢也越來越明朗。

業內普遍認爲,2023年具備高階智能駕駛功能的汽車,將大規模商業化落地,智能駕駛將成爲汽車行業競爭力的關鍵。

自動駕駛水深魚大

百度將籌碼壓在智能駕駛,也是看准了未來幾年,智能駕駛將成爲汽車行業一個技術迭代的關隘。

但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需要極高的成本投入與研發周期,決定了百度在這一領域必須保持長期高投入,而這也是apollo從自動駕駛追趕者,變爲領跑者的重要原因。

蘿卜快跑在第三季度提供了超過47萬次的乘坐服務,同比增長311%,環比增長65%,本季度向公衆提供的乘車服務次數累積逾140萬。

這些數據表明,市場對於robo taxi的接受程度超出預期。

得益於Apollo自動駕駛技術優秀的解決方案,百度還與國內很多汽車領域很多公司強化了合作關系,使其流行車型上應用其开發的ANP(Apollo領航輔助駕駛)、AVP(自助泊車)和高精地圖。

自動駕駛to B這條路,水深魚大。

可以預見,百度會在這一領域持續加碼,並期待自動駕駛業務最終盈利,成爲營收增長的重要驅動。

基於此,繼續強化“雲智一體”架構是突破的必要准備。

今年九月,百度智能雲發布了全新战略“雲智一體,深入產業”及“雲智一體3.0”架構。

3.0架構強調從行業核心場景切入,通過打造標杆應用帶動AI PaaS 與IaaS層的能力,以期獲得高性價比的異構算力與更高效的AI开發運行能力。

對自研技術的重視一直是百度智能雲保持增長的底氣。沈抖表示,雲智一體3.0會繼續發揮“芯片-框架-大模型-行業應用”的智能化閉環路徑優勢,做到端到端的優化。

目前的3.0架構中,昆侖芯2代已經在百度多個業務中部署,同時也有飛槳深度學習框架,文興行業大模型的支撐。

死磕AI算力的充分利用,降低產品使用門檻,加速模型迭代。這對智能雲目前已有應用的優化和新應用的开發,都可以形成很大推力。

但百度智能雲仍然缺乏一個雲服務生態建設的切口。

與其他雲服務頭部廠商相比,阿裏雲有釘釘和雲釘一體的結構,騰訊雲有企業微信,華爲借助WeLink切入雲市場。

百度缺乏一款強力產品,打破雲平台通道,構建自身業務生態。百度智能雲的強PaaS+SaaS優勢,也伴隨着IaaS層建設相較別家略顯劣勢。

雲廠商必須具備一定的底層服務能力,長遠發展也不能有肉眼可見的短板。

在基礎數據庫、儲存運算、數據中心建設這些方面,百度雲還需額外發力,才能保證一個完備的雲業務生態體系。

抖哥仍需努力

宏觀來看,雲計算領域確實存在的一些共同挑战,還擋在所有廠商前行的路上。

比如,行業應用水平不均衡,我國雲服務的應用從消費互聯網开始,逐漸拓展至政務、工業、金融、醫療等傳統行業,其實際應用深度各有不同。

第一梯隊的互聯網和信息行業已基本已經深度上雲,也都是基於自身行業屬性。第二梯隊的金融、政務、交通等領域,在近年各雲廠商業務的推進下也進行了底層架構雲化升級。

但第三梯隊的醫療、能源、工業等行業,由於自身行業壁壘與信息特性,雲化改造還處於初始階段,需要投入更多技術力與實踐。

再比如雲遷移相關問題一直是老大難。企業的舊有體系轉移到雲端的過程,會面臨大量時間與資源的消耗,且需要高效溝通。如何降低雲遷移成本,直接影響到雲廠商能否深入推進與推廣其雲計算業務。

挑战與機遇並存。雲計算共性的問題就擺在明面上,誰能率先开發出解決方案,誰就能佔據市場的先機。

百度無疑非常需要這類突破機會,也不難看出百度很清楚,需要保持這種長期思維。

眼下能看到的成就,是對技術的長期投入與路线規劃正確性的證明,把握住這些來之不易的業務基底非常重要。

但雲計算的發展始終要看向未來。數字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會越來越迫切,隨着社會發展與環境變遷,新的需求也會不斷湧現。

今年5月,李彥宏將愛將沈抖調離百度移動生態事業群(MEG),讓其擔任智能雲事業群組(ACG)負責人,可謂是對沈抖寄予了厚望。

沈抖能打,在業內有目共睹,他在負責MEG期間功勳卓著,後來他提出的“X+Y”战略,讓MEG這頭百度的現金奶牛至今都四平八穩。

在百度的高管梯隊中,沈抖也是最獨立特行的一位,儒雅卻又煙火味十足,在百度沒有“兄弟”一說的企業文化中,很多人卻都喜歡叫他抖哥。

壓寶自動駕駛,繼續強化雲智一體結構,與百度內部預期顯然是一致的。但接下來需要加速推進商業化,等待市場與用戶更多反饋,才能確證突破口是否真正到來。

毋庸置疑,沈抖具備ACG加速商業化愿望所需要的全面能力,但不要因爲是战功卓著的老同志就掉以輕心,革命尚未成功,老同志更要加倍努力。

抖哥,您說是不是?

$百度集團-SW(HK09888)$$百度(NASDAQBIDU)$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百度智能雲需要一個突破口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3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