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東亞沙塵暴活動整體上呈減弱的趨勢。過去沙塵暴活動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其未來將如何變化,這是廣爲關注的科學和社會問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科研團隊聯合德國科隆大學、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國家氣候中心等團隊开發的風蝕起沙模型,开展了2001~2017年東亞地表起沙通量的模擬試驗,並通過考慮地表風速、土壤溼度、植被覆蓋等單個因子變化的多組敏感性試驗間的對比,量化了地表風速、土壤溼度、植被覆蓋等不同因子對2001~2017年東亞沙塵暴活動減弱趨勢的分別貢獻。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
結果表明,相比於2001年,2010~2017年東亞主要沙塵源區的起沙量從3.08億噸/年減少到了2.02億噸/年,減弱明顯。從變化的原因來看,沙塵源區上地表風速減弱、植被覆蓋增加、土壤變溼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分別貢獻46%、30%、24%。可見,風速減弱起主導作用,而植被覆蓋增加和土壤變溼也有關鍵作用。
進一步分析表明,氣象要素變化是導致近20年來東亞沙塵活動減弱的主要驅動因子。近年來的風速減弱可能與全球變暖、氣候系統年代際變化有關,植被覆蓋增加則與地表氣溫增加、生態恢復工程等緊密相關,而土壤變溼可能與降水的變化有關,但其原因更爲復雜。因此,預估未來沙塵活動的變化趨勢需要同時考慮這些要素的綜合影響。
這項研究有助於深入理解和認識近20年來東亞沙塵暴活動演變的原因及機制,同時也爲未來沙塵變化趨勢的預估提供關鍵的线索。
(總台央視記者 帥俊全 褚爾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爲何近20年東亞沙塵暴活動減弱?原因揭示→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3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