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 暴打美國電商?
1年前

前段時間,拼多多推出了個海外電商平台Temu,邀請了各類商家入駐,還都是以相比市場低很多的價格進行交易。

美國人民哪見過這個呀,一下就給鎮住了。

所以這個Temu剛面世沒多久,就踩着亞馬遜登頂了appstore購物類目的榜首,勢頭相當猛。

那它能不能復刻拼多多的成功?低價策略在美國又能不能行得通呢?

咱們先回憶一下拼多多是怎么崛起的。

2015年,當時電商圈的巨頭阿裏和京東都在進行升級。6月,淘寶宣布啓動打假行動,號稱1秒鐘下线了24萬的“作假商家”;京東那邊也差不多,爲了杜絕假貨,宣布永久關停“拍拍網”。

同年,拼多多上线,這些被淘寶、京東拋棄的低端商家有了新的去處。他們的產品雖然質量參差不齊,但價格確實便宜,而且多年混跡於淘寶、拍拍,他們早就成了最了解低端用戶的商家。

後來呢淘寶、京東高歌猛進,一塊巨大的蛋糕也就空了出來——下沉市場

當時沒接觸過電商的用戶還有很多,2018年微信的活躍用戶是9.3億,而淘寶的活躍用戶是5.5億,中間差了3.8億,這意味着中國大概有這么多的“下沉用戶”還沒在手機上买過東西。

空白的“下沉用戶”加上“被拋棄的”低端賣家”,現在就差一個連接點把它們連起來了。而這個連接點叫微信拼團。

鵝廠在電商領域的野心一直是路人皆知,先後推出過“QQ網購”、“鵝享團”“微店”等,但無一例外全部失敗,企鵝索性就放棄了。

這個時候拼多多找上來:大哥,你有用戶我有商家,絕配啊不如我倆聯合,共抗淘寶。

鵝廠一聽,確實確實,接着便掏出了自己的大殺器——微信

這給拼多多的爆發式增長提供了極大地便利,從微信群、公衆號再到朋友圈,拼多多砍價鏈接隨處可見。拼多多充分利用微信流量以及拼團的方式,用一個很低的成本就把低消費用戶和低端供應鏈給連在了一起。

獲客成本低,就是拼多多崛起的關鍵祕訣之一。

2017年阿裏的獲客成本是237元,而拼多多只有6元,連阿裏的零頭都不到。即使後來獲客成本水漲船高,但拼多多一直都保持着優勢阿。

回到咱开始那個問題,拼多多的優勢到美國還靈嗎?

首先那可沒有微信,而且美國平均獲客成本可不低,2013年,一個新用戶商家要花9美元,現在,29美元。

那拼多多在那邊是怎么做的呢?兩個字:,瘋狂

當然也是有講究的,錢不能白花,拼多多入鄉隨俗的搞起了用戶拉新發放傭金的社交裂變,每拉新5個人,發20刀,簡單直接。

算下來每個用戶的成本才4美元,還得是拼多多會算账啊。

你說會不會有很多人看不上這20刀呢,當然也有,但這部分人也不是目標用戶啊。所以這一步也是在進行用戶篩選。

好,用戶是找來了,接下來面對的是更重要的問題,怎么把人家留住,並且是養成消費習慣。

你猜猜拼多多是怎么幹的——繼續

9月Temu开門紅,直接送1美分購物特權,對比隔壁亞馬遜的8折優惠,用戶對Temu的好感度直接就被拉起來了。

再從後續的購物體驗來看,Temu更是痛揍亞馬遜,所有商品“白菜價”,價格只有亞馬遜的十分之一,就這還有很多用戶誇產品質量棒呢。

不過,只靠一招低價策略是行不通的,說白了,要一直保證低價,那產品質量就很難兼顧,質量不行,用戶體驗就不好,路也走不長。

像那個號稱海外版拼多多的“wish”,現在隨時都面臨退市危機。

所以Temu豪氣地給出了90天的退換貨時間,再輔以“僅退款”的神器條款,這波賣服務而非產品的取巧,真正做到了把用戶當上帝。

但從這裏我們也能看到Temu現在面臨的一些問題,爲啥退換時間給90天那么長?因爲它的物流和供應鏈還是硬傷。

在國內我們的物流能做到3-4元在短時間內發往全國,而Temu現在的只能先將商品運到廣州,再通過美國的物流統一配送。用戶下單之後可能要5-10天才能拿到自己的產品。

相比之下,亞馬遜自建倉配物流體系,還推出兩日達的物流服務,優勢可謂明顯。

如果Temu等跨境電商公司沒有發達的供應鏈或者物流系統支撐,那未來的發展會很受限。

針對這個問題,拼多多的好夥伴極兔表示:交給我!

極兔在8月底針對歐美(跨境電商)市場推出“極兔旺寶”,主打輕小件寄遞服務,和拼多多的節奏保持一致。

總之,拼多多在海外的故事才剛剛开始,作爲咱們自己的企業當然希望他成功,一起拭目以待吧。


$拼多多(NASDAQPDD)$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拼多多 暴打美國電商?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