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商到超市,美團的零售之變
1年前

從上海回到湖南長沙縣的時候,何靚做好了過“苦日子”的准備。作爲一個湖南人,她知道縣城往往意味着沒有星巴克和喜茶,意味着僅有的一兩座電影院環境不太好,意味着每天晚上九點後連便利店都大門緊閉。

但在真正回到這“半個故土”後,她才發現,原來不管是一线品牌的奶茶、沿海省份出產的熱帶水果、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甚至是最新款的iPhone,都能在美團上實現“送貨上門”。

實際上,長沙縣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老縣城”。作爲擠進全國縣域經濟排行榜十強的重量級選手,擁有一個高度現代化的消費產業似乎並不令人意外。

然而,在更多真正意義上的“十八线”小城,美團真正地創造着Online Supermarket,也創造着新的零售生態。

“大超市”怎么進小城?

色達,一個10月就會下第一場雪的甘孜小城。新京報的報道裏這樣描繪它:“只有4條南北路、6條東西街,外賣最遠的訂單距離也僅3公裏。只需三四單,就能把縣城逛上一遍。”

按某些標准看,這裏不需要一個大超市。因爲居住在這裏的多爲牧民,或是遠來的遊客,在1.8平方公裏面積、1.6萬城鎮人口的縣城放一個沃爾瑪,經濟账很不劃算。然而,這裏卻又真的存在一個銷售4000多種商品的“大超市”。

超市的老板是孫和,安徽阜陽人,因爲色達以前消費供給不足,選擇扎根高原。超市的主要顧客既有本地人,也有遊客——平均海拔4100米的小城,意味着總會有人需要防曬衣物或者氧氣瓶。他們離开色達時,還會捎帶着特產犛牛肉、酥油茶,或者提上兩瓶啤酒。

而把這一切連接起來的,正是美團。色達的美團外賣運營中心,總共只有7名員工。作爲唯一的女騎手,本地人甲熱每天上午九點出發,在外賣站集合後,开始一天的接單流程,和其他地方的美團別無兩樣,只是過程略有區別。

在旅遊旺季,每天送往酒店的訂單會多兩三百單,其中就有氧氣瓶這樣的“特色產品”。而在平常,騎手們的主要工作可能是給地裏的牧民送礦泉水,給上班族送咖啡——是的,這座高原小城有咖啡館,有蜜雪冰城、蘭州拉面、正興雞排。

有了美團,這些門店不用擔心目標消費者可能不方便到店。只要它們扎根在本地,上了美團,借助美團的履約,所有的門店就變成了一家超大型“Online Supermarket”。所以,高原小城也能逐漸擁有豐富的供給。這個過程,也是美團成爲一家大型本地超市的過程。

根據美團剛剛發布的三季度報告,美團平台上便利店和超市的交易量分別同比增長27.9%和62%,夫妻小店訂單量同比增幅高達125%。同時期,美團閃購活躍商家及新入駐商家均同比增長30%,商家們終於把超市开到了线上,輻射距離從一條街變成了一座城。

“线上下單,30分鐘送達”的服務走進小縣城,擴充了服務容量,滿足了消費需求,創造出新的就業崗位。

2022年10月發布的《縣域經濟觀察報告》顯示,即時零售,在反哺本地產業和實體經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正成爲消費產業變革的關鍵風向。

借覆蓋全國2800多個市區縣的即時物流體系,美團在全國各地連接商家,組成一個個一站式即時超市,並與美團的明日達體系互相補充,給各地、各類消費者都帶來了消費的自由和確定性。

全時段、全品類,商超“超進化”

商超是零售的主力軍,以至於在高原上,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離不开它們。

因爲這種關聯性,超市發展其實經歷了三個階段:在生產力有限的賣方市場時代,以貨爲核心,滿產滿銷;大規模工業化解決了生產問題後,以店爲核心,打造購物網絡;供給過於豐富的买方市場時代,以用戶及其需求爲核心,建立長期優勢。

美國的零售市場就是這樣非常標准地成長起來的,誕生了沃爾瑪等超級零售巨頭。但正如前文所說,美團上的超市,或者說美團本身作爲一個超市,表現得越發突出。這是一場順應了消費趨勢的“超進化”。

以7-11的發展過程爲例,7-11在消費水平高度對齊的日本走出了零售差異化道路,憑借的不是低價,而是針對日本社區經濟中,老年人、女性消費者對服務質量的需求,依托強覆蓋能力和快速配送等服務實現對需求的滿足。

中國的本地消費市場具有較高的人口密度,而習慣了互聯網高效生活的這一代消費者,對零售萬物快速到家的感知更強。所以,美團的輻射能力構成了滿足即時性需求的顯著優勢,在服務本地消費者上,本地供給自然更懂本地人。“即時”與“本地”兩個關鍵詞因此突出。

何靚能在凌晨下單便利店裏的零食水飲,就是因爲美團在今年6月聯合美宜佳、新佳宜等品牌,啓動了針對縣區的24小時便利店項目。全時段,實現了對零售市場的縱向擴容。

華泰證券估算,假設21-23年我國實物商品網絡零售總額CAGR達8.5%~10.5%,即時零售滲透率達3.5%~5.5%,2023年我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達4363~7242億元,復合增速達44%~70%,有望成爲增速逐年放緩的電商市場的新增量。而關於明日達需求,光大證券預測到 2023 年,明日達超市的市場空間約爲 8300 億元。

而從消費傾向看,美團下能容納生鮮食雜等日常消費品,上能承接電子消費品等高端品類。三季度,美團即時配送訂單數增長至50億筆。

萬物到家,既包括本地消費中的即時消費,也包括美團明日達提供的不強求時效性,而是關注性價比的SKU。

滿足即時性需求,服務本地消費者,發力生鮮食雜等日常消費品,美團零售業務的三大特徵構成了“全覆蓋”供給的格局。美團也覆蓋了消費者的絕大部分需求,成爲一家全時段、全品類、线上連接萬物的超級市場。

不過,雖然運行邏輯和商超類似,但美團整體要處理的需求更復雜,不是流量邏輯——電商需要流量以對接供需,但在本地化消費中,供需的確定性已經很充足,關鍵是怎么把這個過程實現得高效、流暢。

美團發展的核心並不是流量,因爲在色達這樣的小城裏並不存在互聯網青睞的流量優勢,也不是適合廣告變現的區域。但這裏一樣有供給、有需求,所以有供應鏈、有履約,這就是零售的邏輯,就是美團的邏輯。

美團不做流量生意,需求只會倒推它走向“供給側改革”。

降履約的本,增供應鏈的效,賺周轉的錢

不從商超拿利潤、只向流程要效益。在美國,沃爾瑪爲代表的超級超市時期,毛利率在20%-25%左右,亞馬遜和Costco則降低至10-14%。

這是零售的一種“哲學”:提升經營效率 、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利潤和好服務,可以同時“省”出來。和沃爾瑪的衛星級物聯網、亞馬遜的先進物流體系一樣,美團也建立了“省”的核心競爭力。

一方面,是履約。正如沃爾瑪在全美擁有超過60個配送中心,並建立了商品、汽車、供應商、商場的物聯網,美團的零售科技和先進履約體系,起到了幫助零售過程降本,更快更穩完成零售鏈路的過程。

美團覆蓋全國2800多個市區縣的即時物流體系、智能調度系統,既有數字化系統的支持,也有無人機、自動配送車等科技應用。2021年年中,美團優選啓動智能倉項目,智能凍品分揀到线、智能雙層分揀到團、AMR(自主移動機器人)等技術相繼落地。截至今年11月,美團無人機配送已在5個商圈落地,完成面向真實用戶的累計訂單超10萬單。

爲消費者提供30分鐘即時、確定,需要不斷加大科技驅動力。三季度,美團研發支出增長至54億元。持續爲降本投入,是維持零售各環節效率優勢的根本。

另一方面,是供應鏈精選SKU和反向定制,既實現供應鏈環節的增效,也爲消費者持續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

精選SKU因品種少、採購量大,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強,同時有利於提高運營效率和庫存周轉天數。美團明日達超市有多種自有品牌模式,可以面向消費者需求开發產品。這和Costco的優勢是一致的,用較強的議價能力換取優惠空間,帶給消費者觸手可得的實惠。

整個過程總結起來很簡單,降履約的本,增供應鏈的效,賺周轉的錢。因爲面對的都是“日常高頻剛需商品+定制化的特殊品類”的消費結構,所以最終能形成規模效應,帶來穩定的盈利。

作爲這樣一家持續投入的新型线上超市,美團的長期價值已經無法用電商的指標去衡量。作爲零售業的一員,美團的評價標准卻也並不復雜:

本地化能力,適應不同區域的市場結構、消費者特徵、商品供給;長期科技投入,成爲真正的效率之王;供給能力建設,“從無到有、從有到好、從好到精准”,讓消費者樂於選擇;以及全鏈條的確定性,提高零售的運營抗風險能力。

雖然成爲零售公司看起來是一門慢生意,但美團生來就帶着基因,只是在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過程中,兌現着零售的未來而已。

來源:港股研究社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從電商到超市,美團的零售之變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