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智投丨石藥恩必普專利危機下卻大漲10%,AZ安達唐同比漲60%,本土藥企繼續發力
1年前

前言

在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醫院醫藥市場有所恢復,但本土藥企與跨國藥企的發展趨勢差異愈發明顯。11月22日,IQVIA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中國醫院醫藥市場回顧。總體來看,繼第二季度同比下降5.8%之後,第三季度中國醫院醫藥市場有所恢復,但同比仍略有下降,總銷售額季度同比增長率爲-0.5%,但該季度的MAT總銷售額同比持平,表現平穩。盡管與以往不同的是,IQVIA在第三季度的回顧中並沒有披露詳細的銷售額數字以及醫院藥品供應商名單,但依舊可以從趨勢上看出,本土藥企與跨國藥企的發展趨勢差異愈發明顯。從市場表現來看,在第三季度,本土藥企和跨國藥企的銷售業績較上個季度都有所復蘇,本土藥企銷售額同比增長0.7%,跨國藥企銷售額同比下降3.6%;從MAT年銷售額來看,本土藥企銷售額同比增長1.2%,跨國藥企銷售額同比下降3.0%。

本土藥企繼續發力

繼第一季度MAT同比增長率-10.2%,第二季度MAT同比增長率-1.5%之後,石藥的恩必普在第三季度終於達到了10.5%的高增長,並且繼續保持了榜首的位置。據悉,恩必普在2021年銷售額與2020年持平,石藥並未披露具體銷售額,但2020年恩必普銷售額較上年同期增加17.4%。但石藥在2021年年報中表示,恩必普再度降價進入2021年醫保目錄後銷量呈現快速放量趨勢。網傳的石藥今年一季度投資者交流紀要中顯示,恩必普降價後新醫院的开發快速放量,尤其在縣級醫院增長較快,同時新开發的互聯網醫院銷量也呈現井噴增長。然而,第三季度的高增長或許已經是石藥集團努力進行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的結果。有消息稱,恩必普的專利將於2024年到期。針對專利到期問題,石藥集團也做好了生命周期管理的准備,其2022年中報顯示,將繼續推動縣級及鄉鎮地區的市場下沉,並加強推廣門診處方及开拓OTC市場,維持產品的平穩增長。同時也將積極拓展產品適應證的申報。

尋路,是否應有“探路”爲先? 

與幾年前資本市場的一路高歌不同,現階段“破發”、“賣身”、“生存”似乎成爲大多創新藥企們的標籤。在全球寒潮暗湧之下,我國一級市場也感受到了這股寒冷,本土創新藥企甚至遭受更慘重的估值下跌。據GBI不完全統計,2021年中國醫藥企業上市前融資有近900筆,總額高達203億美元,而2022年(截至9月)交易筆數與2016年類似,總額僅70億美元。從港交所上市IPO金額也能看出,從2020年的900億港元,到2021年600億,再到2022年僅40多億,已呈現斷崖式下跌。



據《2022上半年我國醫藥外貿情況簡析》,我們出口美國的醫藥產品148.81億美元,同比下降10.61%。這個下降,不乏地緣政治的因素。但需要我們特別注意的是,一帶一路、上合組織、東南亞、南美、非洲都有不小的市場,尤其“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額同比增長了29.8%。在今年的G20峰會上,我們有不少企業和東南亞國家籤訂了本地化生產等協議。


因此,在重視歐美市場的同時,我們也有必要關注其他市場。在GBI與企業的日常交流中發現,越來越多的藥企/CXO都會把新加坡作爲進軍亞洲或走出國門的橋頭堡。而在近期GBI對話中國藥促會會長宋瑞霖時,他表示,如果有便宜的好藥,不可能有一個國家說不要,因爲這對本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是有益的,但是我們必須要滿足對方的臨牀需求。因此,明確我們真正的出海目的後,還要思考自身藥品和目標市場的契合度,也就是能不能出海。如果企業不能靠銷售來回本,資本又日趨謹慎,那便只能靠對外授權和其他合作來尋求資金的回籠,減輕成本壓力。


海外授權的產品總體售價不菲,依賴對外授權可以回籠一點資金(首付款爲交易總額的5%左右),比如百濟神州的TIGIT單抗和百澤安,都賣出了20多億美元的高價。但有一些海外授權依然無法彌補公司大量投入的研發开支。當然也有一些現金儲備非常充足的公司,選擇 “海外收購”甚至直接成立海外子公司來實現產品出海。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醫藥智投丨石藥恩必普專利危機下卻大漲10%,AZ安達唐同比漲60%,本土藥企繼續發力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4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