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近日在埃及海濱城市沙姆沙伊赫落下帷幕。大會就《公約》及《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落實和治理事項通過了數十項決議,其中建立損失與損害基金成爲一大亮點,釋放出堅持多邊主義、團結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信號。中方代表團全面深入參與近百項議題磋商,堅定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爲會議取得一攬子積極成果作出了重要貢獻。
此次大會將主題定位爲共同落實,體現了推動實現氣候正義和雄心的愿望。當前,全球氣候變化進程面臨嚴峻挑战,發展中國家是氣候變化問題最大的受害者。歷史上,發達國家曾長期享受無序碳排放帶來的發展紅利,人均歷史累計碳排放量遠超發展中國家。如今,發達國家不僅沒有兌現早在2009年就做出的到2020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支持的承諾,也沒有就適應資金翻倍做出明確的出資安排,這已構成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瓶頸”。在此次大會上,發達國家依然沒有充分正視自身的歷史責任,在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等問題上態度消極。美國《外交事務》雜志刊文指出:“西方國家必須誠實、認真地履行其發展援助和氣候融資承諾。”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始終是言行一致的實幹家和行動派。從提前超額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到制定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表和路线圖,再到構建落實雙碳目標的“1+N”政策體系……中國減排的步伐堅實篤定。2012年至2021年,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平均6.6%的經濟增長,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約34.4%,單位GDP能耗下降26.4%。2021年7月,全國碳市場正式啓動上线交易,年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45億噸,成爲全球最大的碳市場。此次大會期間,中方向《公約》祕書處正式提交了《中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進展報告(2022)》,反映了中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最新進展和成果,體現了中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決心和努力。埃及環境部部長福阿德對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和付出的巨大努力高度贊賞,認爲中國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鼓舞人心。
作爲發展中國家和負責任大國,中國一直是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積極倡導者和務實實踐者,始終堅持在發展框架內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在日前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強調:“應對氣候變化挑战、向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必須本着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在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爲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積極开展綠色金融合作。”截至目前,中國已與38個發展中國家籤署45份氣候變化合作文件,實施3個低碳示範區建設項目,开展42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累計在華舉辦45期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线下培訓班和7期线上培訓班,爲12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約2000名氣候變化領域的官員和技術人員。《公約》祕書處執行祕書西蒙·斯蒂爾表示,中國在氣候變化領域持續取得實質性進展,在推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地球是個大家庭,人類是個共同體,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战,人類要合作應對。中國將繼續同各方一道,積極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爲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維護全球氣候正義 提振氣候治理雄心(和音)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4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