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音樂的對手,不是網易雲音樂
1年前

編輯 | 於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短視頻時代來臨後,在线音樂开始出現頹勢,一如當年MP3/MP4電子播放器,取代了過去的CD唱片、磁帶一般。而這種頹勢,在阿裏旗下的蝦米宣布停止運營後,才被很多人看清。

而自去年7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要求騰訊音樂解除獨家版權後,騰訊音樂過去的版權優勢也不復存在,日子也不再好過。與此同時,在线音樂的版權市場也在悄然變化。

據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也即TME,以下簡稱騰訊音樂)發布的Q3財報,各項數據不容樂觀。這也是其回港二次上市後的首份成績單,數據顯示,騰訊音樂第三季度營收73.7億元,同比減少5.7%。

非常詭異的是,已經連續四個季度營收、淨利雙雙下滑的騰訊音樂,雖然三季度營收仍在下滑,但是非國際財務報告准則下淨利潤爲14.1億元,同比增長32.7%。淨利潤反彈固然給資本市場注入了極大的信心,當晚美股盤前,騰訊音樂一度漲近15%,最終收盤漲超30%。但是減收增利的背後,卻是騰訊音樂難以藏匿的隱憂。

趨勢難擋,騰訊音樂難以獨善其身

在线音樂通過版權變現的模式,由來已久,但是難以賺到錢,卻是打不破的魔咒。事實證明,在全球範圍內,能夠依靠付費會員模式實現盈利的音樂平台,屈指可數。

而相比其它平台,騰訊音樂早年憑借版權優勢,率先盈利並成長爲龐然大物,可謂幸運。但是,世易時移,騰訊此時面臨的在线音樂市場環境,早已今非昔比。

首先,繼各大音頻平台崛起後,短視頻時代的來臨,過去在线音樂的時代紅利已然不再。用戶收聽音樂的多樣化選擇,讓騰訊音樂的付費會員模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战。

衆所周知,短視頻內容因爲時間短、內容新,可以充分吞噬用戶的碎片化時間,比在线音樂更具娛樂性、視覺衝擊性,因此也在不斷地擠壓音頻App的生存空間。

最令人唏噓感嘆的是,作爲國內首屈一直的在线音樂服務平台,卻要到短視頻平台直播推廣其會員產品。例如,據觀察,9月中旬,騰訊音樂旗下的QQ音樂就曾在抖音直播間,以55折的價格,出售豪華綠鑽等虛擬產品。

由此也不難看出時代趨勢的殘酷性,在线音樂行業頹勢漸顯,已是不爭的事實。在趨勢面前,甚至連TME這樣的行業巨頭,也爲力。

其次,騰訊音樂在資本市場已經失寵,回港上市依然不受投資者待見。騰訊音樂赴美股上市後,股價已下跌約31%,市值已縮水至80億美元。

盡管目前其尚未從美股退市,但是股價卻依然跌跌不休,直至其Q3淨利潤大增利好消息出現前,也不過是5.58元,與其上市時的發行價相比,相差甚遠。

而且,自2022年3月开始,中概股开始陸續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列入“預摘牌名單”。隨後的5月份,騰訊音樂也出現在了SEC 88家中概股“預摘牌名單”中。

不過,騰訊音樂對此早有准備。今年9月中,騰訊音樂正式以介紹形式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只是,在反壟斷監管的重拳政策下,騰訊音樂曾經通過優質音源稱霸在线音樂市場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回港上市的市值,恐怕沒有太大想象空間。

財報亞健康,魔咒難破

據騰訊音樂第三季度財報數據,其營收結構相比過往,有一些微妙的變化。那就是在线音樂服務與社交娛樂服務板塊的收入平分秋色。而這種營收結構,卻是兩個板塊收入此消彼長的結果。

自2020年Q4开始,在线音樂服務的收入逐步攀升,由當時的25.7%提高到了2022 Q3的46.5%,社交娛樂服務收入佔比則相應地收縮到了53.5%。

據觀察,這種變化的背後,一方面是其社交娛樂服務顯露出頹勢所致,另一方面是其在线音樂服務受此前版權監管的影響正在弱化回暖。

圖源:視覺中國

而在社交娛樂服務方面,更深層次的原因或許與其付費用戶數大幅下滑有關。數據顯示,騰訊音樂Q3的付費人數同比下滑26.0%,約740萬人爲之付費。不過與此同時,其每付費用戶平均收益(ARPPU)卻創了新高,達到177.3元。

這也意味着,其在付費用戶大量流失的同時,核心用戶的高付費能力被進一步挖掘。但是之於騰訊音樂這樣的平台,用戶體量依然是決定其營收規模的關鍵因素。在社交娛樂服務方面,其如何在用戶量與會員單價上進行合理平衡,將是長期面臨的挑战。

與此同時,在在线音樂服務板塊,騰訊音樂在线音樂服務第三季度收入34.3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28.9億元,同比增長了18.7%,創下了這兩年的新高。

不過,在线音樂服務佔據騰訊音樂營收的半壁江山,並非積極健康的信號。要知道,騰訊原本想要將在线音樂服務作爲基本盤,靠社交娛樂服務來將更宏偉的創業故事。

在這方面,騰訊的努力從未停止。例如,近日,騰訊音樂擬在眉山天府新區落地全國首個騰訊音樂潮玩基地,涉及數字音樂、劇本殺、電競、露營等多個場景,這也是騰訊音樂回港上市後的一個大動作。

而且,在其社交娛樂服務的支柱地位喪失後,就在前不久,騰訊TME旗下的QQ音樂已叫停此前高調推廣的“TME數字藏品”業務。據了解,騰訊音樂曾聯合周傳雄、騰格爾等多位知名音樂人推出“TME 數字藏品”,包括藝人的視頻、語音、黑膠唱片等。

不過,由於自2022年6月30日起,QQ音樂平台停止了數字藏品的發售更新,許多已購用戶留言要求平台退款,一度讓該局面無法收拾,對此QQ音樂相關負責人表示,正在重新評估該業務。這也意味着,騰訊音樂試圖借助數字藏品來探索新型的商業模式,半路折戟。

而試圖在在线音樂服務之外,开闢社交娛樂服務新版圖的騰訊音樂,也似乎被打回原形,依然要靠傳統在线音樂模式維持當前的盈利與未來的發展,而創新商業模式的道路,顯然曲折而艱難。

獨家版權優勢不再,騰訊音樂缺少新故事

騰訊音樂在社交娛樂服務方面的反復試探,尚未泛起浪花。也讓其回港二次上市的資本故事,顯得捉襟見肘。

回顧我國在线音樂發展的過程,野蠻生長的時代,早已在自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下發“最嚴版權保護令”之時戛然而止。隨着行業越來越規範,目前的在线音樂市場,也是少數頭部玩家之間的角逐。

早年,騰訊依靠先後吞並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平台,並集齊華納、索尼、環球三大國際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協議,同時也拿下傑威爾、相信音樂、英皇娛樂、YG娛樂等知名版權公司的獨家協議,也奠定了其在行業之中的霸主地位。不過,隨着網易雲音樂的版權“緊箍”被摘下,阿裏旗下的蝦米音樂退場,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的兩強爭霸,依然沒有結束。

有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佔比我國在线音樂97.3%的市場份額,其中騰訊音樂佔比超7成。而截至2020年12月,網易雲音樂與騰訊音樂曲庫數量相當,都爲6000萬首。不過,與海外主流音樂平台Spotify 7000萬首曲庫相比,仍有小幅差距。

2021年來看,網易雲曲庫再增加,已超越騰訊音樂和Spotify。與此同時,在线音樂市場空間依然巨大。在移動互聯網、數字化時代來臨後,數據顯示,我國在线音樂用戶從2017的5億人左右增長至2020年6.583億人,只是滲透率仍不足50%,仍有部分提升空間。

因此,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在线音樂市場的競爭仍將長期存在,只不過,新一輪的角逐將是高手過招,勝負難料。在這樣十分集中的寡頭市場上,騰旭音樂想要保持其龍頭地位,顯然需要更多愿景和故事。

例如,騰訊音樂的商業觸角已經伸向了音樂之外,2021年1月,騰訊音樂收購了懶人聽書100%股權,將其與酷我暢聽合並爲“懶人暢聽”;同年4月,騰訊音樂在集團層面設立長音頻業務线,與QQ音樂、酷我音樂和酷狗音樂業務线保持平行架構。

而且,近年隨着元宇宙等虛擬概念的出現,騰訊音樂也开始多元化布局。除了長音頻外,2021年底,騰訊音樂推出國內首個虛擬音樂嘉年華TMELAND,便是其全新的嘗試。另外,騰訊音樂還順勢推出了虛擬K歌房、虛擬直播室等元宇宙概念的音樂欄目。

除此以外,在車載場景下,同屬騰訊音樂旗下平台的QQ音樂也試圖創新,其聯合騰訊車聯共同推出了“愛趣聽”產品,以及聯動其他文娛產品內容,爲用戶構建車內娛樂場景;同時實現了車載與其他移動端設備的互聯,在手機、車機可以實現收聽切換。

在C端增量市場日漸狹窄之時,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或許騰訊音樂需要從B端找增量。包括但不限於公共播放(线下商業空間音樂播放)、廣告宣傳、使用/表演/改編、智能終端、PGC視頻內容創作以及APP,或許才是騰訊音樂抵御短視頻平台入侵在线音樂腹地的另一個流量陣地。

結語

正如很多互聯網大咖所言:打敗你的不一定是同行,也可能是跨界的。騰訊音樂真正的對手,或許不是網易雲音樂,而是抖音。

早在2020年,網上就有關於抖音布局音樂、开啓內測的傳聞,此後並大力度推出的“抖音音樂人億元補貼計劃”,超3萬首參賽歌曲播放量達70億以上,獲贊突破3億。在线音樂頭部平台在版權之爭中踩過的坑,顯然會讓抖音縮短試錯的過程、大幅節約試錯成本。

無論如何,對於所剩無幾的在线音樂巨頭來說,爭奪流量、版權已經不再是重點。而業內的共識是,掌握內容創作者資源、提升平台內音樂相關的內容質量,才是在线音樂市場的盡頭。只是,丟掉獨家版權優勢的騰訊,在搶佔內容創作者資源等方面,卻難以做到人無我有,因此未來誰贏誰輸,也尚未可知。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騰訊音樂的對手,不是網易雲音樂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5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