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跌落塵埃
1年前
2023年見聞歷 火熱定制中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定制詳情

已關注
Follow
Replay Share Like
6Close6
觀看更多
6更多6
Loading...
    Loading...
    6退出全屏6
    6 6 6 6 6 6 6 6
    6切換到豎屏全屏66退出全屏6
    華爾街見聞6已關注6
    6Share66點贊66Wow6
    Added to Top StoriesEnter comment
    6Share Video6
    6,時長00:166

    0/0

    00:00/00:16
    6 切換到橫屏模式 6
    6繼續播放6
    6
    進度條,百分之0
    Play
    00:00
    /
    00:16
    00:16
    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 0.75倍 1.0倍 1.5倍 2.0倍
    流暢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video tags

    繼續觀看

    貝殼跌落塵埃

    6觀看更多6
    轉載
    ,
    貝殼跌落塵埃
    華爾街見聞6已關注6
    6Share66點贊66Wow6
    Added to Top StoriesEnter comment

    Video Details

    中國房地產長達兩年的低迷,讓許多之前的大佬跌落,也讓很多的資本寵兒黯然失色。兩年前無比風光的貝殼,如今幾已無人提起。 2020年,剛上市的那幾個月裏,在一衆資本的簇擁下,貝殼市值一度高達6000多億,是碧桂園、萬科兩家巨頭市值的總和。 然而如今的貝殼,市值從最高點已跌去4000多億,在1500億左右已經徘徊了近17個月。 盡管三季報貝殼由虧轉盈,但從三季報公布(11月30日)至今,貝殼在美股漲幅僅爲8.74%,顯示其未能給投資者帶來超預期的驚喜。 因爲這個盈利,更多是建立在裁員、關店的基礎上,並非真實的營業收入提升帶來;投資者尚未看到,貝殼模式真正的持續增長力。 上市兩年多來,貝殼這個在线房產交易的獨角獸,也隨着房地產市場跌宕起伏,它身上的明星光環已然褪去,未來的貝殼,要寄望踏實經營和勠力創新,才能殺出一條自己的路。 扭虧爲盈背後 三季報有些出乎意料,時隔一年後,貝殼再次扭虧爲盈。 三季度貝殼的收入來源仍主要是住房交易。總交易額(GTV)爲7371億元,同比下降11.3%;總體營收176億元,同比下降約3%。其中二手房收入71.6億元,低於市場預期的75億元;新房收入77.9億元,同比下滑31%;家裝家居以及新興業務等收入約爲26.5億元,雖然大幅增長,但佔比很少。 在GTV和收入仍降的同時,貝殼實現了盈利。 按照美國非通用會計准則,調整後的淨利潤爲19億元,2021年同期調整後淨虧損爲8.88億元,同比扭虧爲盈;同時實現毛利率27%,較去年同期的15.2%大幅上漲11.8個百分點,環比提升了7個百分點。  仔細分析這份財報會發現,貝殼在三季度進行了較多的成本優化動作,其中最多的是裁員、降薪、關店,這是它能夠扭虧爲盈的主要原因。 在財報中,貝殼給出了比較詳細的解釋,總結來說,就是貝殼在第三季度裁員、關店,大幅壓縮了成本。同時調整了收入結構,新房和二手房中利潤率較高的項目在增多。 從具體數據來看,今年第三季度,貝殼平台鏈接的經紀人數量從去年三季度時的52萬人下降至約40萬人,門店數量也從去年同期的5.39萬家下降至今年三季度的4.14萬家。 同時則是成本的大幅下降。比如說支付給內部員工的傭金及薪酬,從去年同期的59.68億元,同比下降約22.29%至46.28億元;外部的分傭也從去年三季度的76.29億元,降至56.66億元,同比下降約25.73%;門店關停也讓門店成本從9.97億元,下降至8.22億元。 貝殼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彭永東預計,即便市場復蘇,從業者回流也有限,未來幾個季度裏,貝殼的門店和經理人數量會保持相對穩定。 這意味着,貝殼未來要保持持續的業績增長、實現盈利並不容易。裁員、降薪以及關店帶來的成本下降和盈利,並不具有持久性。 中長期來看,新房銷售市場仍在下滑,今年可能只有10萬億左右,相比2021年全年18萬億的水准,接近腰斬;存量房交易,每年的規模大概在7萬億左右。 也就是說,貝殼所住房交易的市場從原本30的萬億級,下降到了不到20萬億級。 在“蛋糕”大幅縮小的情況下,即便是市場回暖,貝殼來自房產交易的收入也很難回到前幾年的盛況。 僅僅依靠ACN(經紀人合作網絡)顯然不能帶來更多的增量。貝殼管理層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從去年开始,貝殼一直向外講着“第二曲线”、“一體兩翼”的故事,租房服務和家裝服務是它兩個新的增長極。 其中,家裝三季度實現收入18.5 億元,環比大增 81%。其他包括金融業務、居家服務等新業務板塊則增長44%至8億元。 但貝殼目前超過八成收入仍舊來自住房交易,家裝業務只佔整體收入的10.51%,未來要做大也很難。在貝殼之外,包括萬物雲、碧桂園服務等在內的物業服務巨頭也都瞄准了這塊蛋糕,但尚未有一家跑通,實現規模化。 因此, 貝殼的“兩翼”部分想要成長爲公司的支柱性業務,甚至成爲新的盈利增長點,仍待時日。

    模式未能驗證

    貝殼,曾經代表了房地產互聯網的創新和可能,它的資本化和上市更是強化了這一點,爲整個行業帶來振奮和希望。 2020年9月,貝殼上市,拋出產業互聯網、科技公司的故事,市場和投資者給予極高的熱情。 貝殼股價很快超過了地產龍頭萬科的3000億,摸高到6000億,令一衆开發商羨慕不已。作爲股東的萬科、融創,都在中期業績會上,表達了對“互聯網”貝殼的關注。 貝殼的核心業務模式,是房屋交易平台、ACN模式,它講述的是要通過聚攏更多行業內的經紀人,利用產業互聯網的思維,提升开單效率,獲取更多收益。 高峰時期,貝殼平台連接的經紀門店數量超過5萬家,經紀人超過50萬,達到全國總量的四分之一。左暉的目標是,未來擴展到10萬家門店、100萬經紀人。 然而過去一年,貝殼平台鏈接的經紀人數量下降了12萬人,門店數量也銳減1.24萬家。 時至今日,貝殼的收入和盈利模式仍來自於傭金和渠道費/分成,2022年前三季度,來自平台服務費的收入只有47.1億,佔總體營收只有10.72%。 顯然,掀开互聯網的外衣,貝殼仍然只是一家勞動密集型的中介公司而已。它的盈利模式,從未超越傭金和渠道費。 過去一年,12萬經紀人的出走,萬家門店關停,都是貝殼在爲過去大舉擴張的弊病埋單。 對於貝殼來說,未來的路並不好走。新房、二手房天花板已現,所謂的第二增長曲线,也都還是“窄門”,沒有一個成熟的模式。 並且無論是租房業務,還是家裝業務,也都是依賴线下、需要重資產投入的業務,貝殼想要改變這些行業,就和它對中介行業的變革一樣,前路漫漫。 布局十多年,貝殼創始人左暉帶着貝殼和它的互聯網、科技標籤,曾經短暫地閃耀了資本市場,也帶給了一衆开發商在线互聯的夢想。 如今,隨着新房銷售進入10萬平台期,行業徹底進入存量時代,租房、家裝、採購、社區服務等細分領域都有了互聯網化的可能,貝殼仍然有可能,繼續引領行業。 也許有一天,蒙塵的貝殼,孕育出璀璨的明珠,可以再次發光發亮。

    來源:見聞地產 作者周智宇 編輯張曉玲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前路漫漫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貝殼跌落塵埃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6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