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產業科技
兩度衝刺上市無果,超九成營收仰仗老品牌,三年半營銷开支超50億元,今年上半年淨利潤下滑七成,上美集團難扛“港股國貨美妝第一股”。
12月4日,上海上美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美集團”)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摩根大通、中金公司、中信證券爲其聯席保薦人。
作爲2002年創立於上海的多品牌化妝品公司,上美集團歷經二十年國內美妝市場洗禮,接連推出韓束、一葉子、紅色小象等大衆熟知的護膚品牌,在去年國貨品牌母嬰護理產品中居於首位。
高光背後,隱憂浮現。消費分化的大背景下,華熙生物、貝泰妮、珀萊雅等國貨品牌層出不窮,以功效和品牌勢能威脅上美集團市場地位。另外,國產平替標籤明顯的逸仙電商,通過自研和收購品牌的策略,开啓了全面向護膚賽道轉型,進一步衝擊上美集團的市場份額。
在新老品牌加速布局中,興於平價路线的上美集團困於營銷,曾依賴大手筆砸錢打廣告的模式遭遇爆款危機,伴隨消費熱情退潮,上美集團挑战和機遇並存,求變之心日漸顯露。
依賴爆款,後勁不足
近年來國內美妝市場生機勃勃。公开數據顯示,中國國貨化妝品市場零售額在2021年達4467億元,於2015年至2021年以13.9%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預計2026年,國貨化妝品市場規模將達7441億元,2021年至2026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爲10.7%,高於外國品牌同期的8.1%。
多品牌運營的上美集團在美妝市場的確有先發優勢。2002年,75後潮汕人呂義雄於上海創立上美集團。次年韓束品牌誕生,直到2008年搭上電視購物東風,韓束盛極一時,2013年斥2.4億元冠名《非誠勿擾》,2014年以5億元與《非誠勿擾》續約。
多渠道廣告轟炸帶來高增長。以2021年的零售額計算,上美在國貨化妝品中的市場份額爲1.7%,排名第四;整體市場排名第十四,佔有率0.8%。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2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內)上美集團營收分別爲28.74億元、33.82億元、36.19億元、12.62億元;毛利分別爲17.49億元、21.87億元、23.61億元、12.2億元;除稅前利潤分別爲5940萬元、2.03億元、3.39億元、7840萬元。
針對上半年不利業績表現,上美集團在招股書中解釋稱,主要是疫情對其在上海地區的生產和交付造成了一定影響,韓束、一葉子及紅色小象的收入減少。
上美集團看似花團錦簇,主要營收仍依賴老品牌。國潮湧起,上美集團2014年推出面膜品牌一葉子,在第二年順勢推出母嬰護理品牌紅色小象。報告期內韓束、一葉子、紅色小象三個品牌共貢獻總收入86.6%、91.8%、92.2%、93.0%。
韓束、一葉子、紅色小象後,上美集團難現爆款品牌, 剩余的asnami、BIO-G、極方三個品牌在銷量與知名度遠不及前者們,今年上半年營收佔比下滑至7%。此次衝刺上市,上美集團宣稱將募資用於品牌建設,進一步貫徹多品牌战略,鞏固升級主品牌,打造新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等。
產品營銷方面,上美集團遵循呂義雄關於“打廣告,不一定能做成品牌,不打廣告,很難做成品牌”的做法,廣泛籤約林志玲、郭採潔、鹿晗、謝霆鋒、楊穎、劉昊然、林志穎、張新成、胡一天、宋祖兒、佟麗婭、景甜等當紅明星,帶動產品銷量提升。
基於對明星代言以及《三生三世十裏桃花》、《火星情報局》、《這就是街舞》、《贅婿》等綜藝、劇集廣告投放的重視,上美集團營銷开支高舉高打,報告期內分別爲13.25億元、15.36億元、15.72億元、6.08億元,佔其總收入的46.1%、45.4%、43.4%和48.2%。
平價受阻,質量爭議
去年以來,國內美妝護膚行業出台新政策,要求美妝護膚企業在推出新產品之前進行“功效檢測”。據不完全統計,僅2021年美妝行業有132起融資發生,以華熙生物、珀萊雅、貝泰妮等爲代表的“功效護膚”類品牌成資本爭相搶投的“香餑餑”。
從更長遠的視角出發,無論是珀萊雅、上海家化、華熙生物等國貨品牌,還是歐萊雅、雅詩蘭黛等國際大牌,不約而同在產品功效及品牌競爭力上佔優。出於品牌升級考量,上美集團平價市場遭遇衝擊,亟待上探中高端市場。
伴隨消費者意識的覺醒,仍在喫老本的上美集團,研發短板愈發凸顯,產品壁壘薄弱。報告期內研發开支8290萬元、7740萬元、1.05億元及5190萬元,分別佔收入的2.9%、2.3%、2.9%及4.1%。
產品質量爭議,涉嫌侵犯消費者權益,加速消解大衆對上美集團的消費熱情。2019年抽檢通報中韓束被查出了不合格產品。2021年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查和檢驗了509家企業銷售、生產的1184批次商品,119批次商品包裝不合格中一葉子榜上有名。
早在去年上美集團計劃在A股上市時,證監會就要求上美集團就股權代持、化妝品資質及違規被處罰等情況予以補充披露,說明公司及下屬公司化妝品生產、銷售所需資質及資質取得情況,是否有因違反化妝品生產與銷售相關法規、條例受到行政處罰的情況。
今年1月,上美集團轉战港股,但上市前大額分紅的情形,爲上美集團IPO之路蒙上陰影。上美集團向全體股東宣派現金股息2億元,是上半年年0.78億元除稅前利潤的2.56倍。
上市之前上美集團的股權結構是,呂義雄直接持股40.96%,同時還通過紅印投資、上海韓束、南印投資及上海盛顏間接持股50.31%,合計持有該公司91.27%的權益。以此計算,呂義雄將超九成收益收入囊中。
資本市場不是避難所。上市前大股東賺到盆滿鉢滿,難解上美集團內憂外困。變則通,不變則壅。強敵環伺下,上美集團要做的正是在技術創新與研發上下“笨功夫”,在紅海中去找藍海,從爆款驅動到精耕細作,爲品牌注入持久生命力。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上美集團上市路漸近:九成收入靠“喫老本”,品牌多而不強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6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