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12月9日訊(記者 朱潔琰)繼防疫“新十條”出台後,12月7日和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以醫聯體爲載體做好新冠肺炎分級診療工作方案》和《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均強調了互聯網醫療的重要性。
受此影響,互聯網醫療概念股阿裏健康(0241.HK)、京東健康(6618.HK)、平安好醫生(1833.HK)等一度股價大漲。
事實上,自2020年疫情开始起,互聯網醫療就屢次被提及。在防疫“新十條”出台的背景下,多地倡議互聯網醫療,其要發揮怎樣的作用?行業高速發展背後還有哪些堵點?
非緊急更適合選擇互聯網醫院就醫
“新十條”發布之後,面對可能來臨的醫療需求增加,國家以及各地區均發布相關政策,要求發揮互聯網醫療的優勢。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要求,各地疫情防控機構要組織醫療機構,通過遠程指導、互聯網醫療等“线上+线下”相結合的方式,爲居家人員提供康復指導支持和心理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通過互聯網等多種方式加強對轄區居家康復人員的巡查指導和健康監測,二、三級醫院要通過遠程醫療的方式爲基層醫療機構提供會診指導。
從各地區來看,12月8日召开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46場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介紹,新冠感染者絕大多數無症狀無需就醫,如就診首先選擇互聯網醫院,整個上海已經形成了整體的互聯網平台,大家可以上這個平台選擇醫院。通過互聯網門診可以快速通道就診配藥,給大家帶來便利。
12月7日,北京市衛健委黨委書記鐘東波表示,倡導互聯網+醫療服務,市民若有非緊急的就醫需求,可以選擇互聯網+醫療的形式就診。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可通過遠程指導、互聯網醫療等线上+线下相結合的方式,爲常見病、慢性病復診患者及居家人員等提供服務。
另外在12月6日的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屹同樣提醒,如有非緊急就醫需求,請優先選擇互聯網醫院或就近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
據介紹,10月20日以來,廣州地區互聯網醫院在线診療27.07萬人次,开具電子處方1.53萬張,治療藥物通過快遞等快速寄達患者手中。
數據、服務以及支付系統仍待打通
但在互聯網醫療積極發揮作用的同時,其在發展中遇到的“堵點”也值得注意。
根據《2021中國互聯網醫院發展報告》,我國互聯網醫院真正能實現有效持續運營的不足10%,大部分處於建而不用或淺嘗輒止的狀態。目前還存在頂層設計不完善,互聯網醫院缺乏有效運營,技術應用不當,患者習慣改變難,醫保脫卡結算、異地門診結算尚未全面鋪开,信息安全需求與供給間的矛盾等多種問題。
在日前舉行的互聯網醫療生態創新峰會上,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蔡江南指出,疫情催化下,這幾年互聯網醫院的規模迅速增長,互聯網診療數量也大幅增長。“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知名三級醫院加速布局,上海100多家醫院都开設了互聯網醫院。”
目前,互聯網醫療主要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由實體的醫療機構主導的互聯網醫院,另一類則是由企業主導。
從互聯網醫療行業的整體格局來看,公立互聯網醫院在全國互聯網醫院中約佔70%,數量上已佔據絕對優勢,優勢醫療資源突出的部分大三甲醫院已呈現出亮眼的運營數據,很大程度上便利了跨區域就醫患者。
不過,公立互聯網醫院仍然面臨着挑战,“例如互聯網能力有待加強,缺乏技術的資源;三甲醫院的醫生缺乏足夠的動力,线上問診的效率比較低,實際發揮的作用有限;還有支付制度尚不匹配。”蔡江南說。
企業互聯網醫院盡管發力比較早,但目前佔比不到1/4。蔡江南認爲,企業互聯網醫院的優勢在於,一方面有助於提升醫患連接效率,通過強技術能力和公立互聯網的合作強化线上线下鏈接;另一方面促進醫療資源流動,推動數字建共體战略,通過互聯網醫共體,緊密型的互聯網醫療等各種各樣的形式來盤活醫療資源;此外,還可提升慢病管理效率。
但由於未能與公立醫院數據連接共享,核心醫療資源缺乏,支付受到總額和地域的限制等多重困難,企業互聯網醫院也同樣面臨挑战。
總體而言,制約互聯網醫院發展的關鍵因素可以歸結爲三點:數據、服務以及支付。
在峰會現場,來自公立醫院、互聯網平台、醫療健康企業等互聯網醫療生態系統中的行業參與者認爲,針對以上挑战業界可以做的事也很多,包括:第一,推動數據一體化建設,提升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務水平,堅持线上线下一體融合;第二,在醫療服務方面,促進醫生資源有效利用,提高互聯網診療效率,建立醫療服務質量一致性和連續性;第三,進行支付改革,支付能夠支持分診和預門診環節,健全“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疫情防控措施優化 多地倡議互聯網醫療 行業高速發展背後還有哪些“堵點”?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