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溪流
零售業像一條亙古不息的長河,背後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條長河始如涓涓細流,綿長而又平靜。那是遠古人類以物易物的浪漫,是農作物作爲交換主體的自然平衡。
時間來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人類出現了最古老的集市,這種物質匱乏時期拼湊出來的豐饒奇觀,具備頑強的生命力,直到本世紀的部分落後地區,比如一些非洲部落,仍然是人們獲取外在商品的主要渠道。在我國,上個世紀90年代,仍然有一些村落延續這種古老的購物模式。
隨着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的物質生活漸趨豐富,尤其在城市繁華,街市門店興起。
零售業進入小河彎彎順流而下匯入江河。
2. 江河
變化在希望中孕育,人類迎來商品過剩時代,市場從賣方轉入买方,商家有了巨大的動力改善經營環境,刺激消費者進行消費。
1852年,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百貨商場出現在了巴黎左岸富人區,這是現代零售業的雛形,它的名字叫樂蓬馬歇。
直到今天,這家古老的百貨商場仍在營業並煥發生機。
1984年,也就是在132歲時,著名奢侈品牌集團LVMH收購了她,並將她打造成了全巴黎對商品選擇最挑剔的商店。
工業革命浪潮進一步加劇了商品過剩,同時降低了大型商場建設的成本,二战後的美國興起了一種連鎖賣場型零售模式,並很快在30年間將自己的身影开遍世界各個角落,它的名字就叫沃爾瑪。
當沃爾瑪、家樂福、Costco們崛起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商品極度繁榮、消費體驗極大提升、人類購物欲望得到極大釋放的時代,身處彼時的人們很難想象零售業還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革。
零售業比如猶如一條大江大河,平靜的水面下隱藏着滾滾波濤。
3. 支流
直到亞馬遜的興起,遙遠東方的神祕力量,進一步加劇了這種顛覆性的變革,阿裏巴巴、京東、拼多多們叱吒風雲,牢牢將中國人的注意力將线下吸引到线上。
由沃爾瑪、家樂福、Costco構築的大江大河出現了電商這條支流。
在這之前,無論零售業如何變革,人們的購物行爲都是本地化的——有一部分人跨越城市甚至國家去購物——這些畢竟是極少數的旁枝末節。
電商的崛起,將零售業的時間、空間限制徹底打破,構建了一個24小時不休不眠、全球商品一站購齊的消費烏托邦,黑五、雙11、618則是烏托邦居民們朝聖的節日。
新冠疫情的到來,進一步催熟了電商的普及,進而形成了電商這條現代零售業的支流。
在美國,新冠疫情爆發後的2020年Q2-Q4,亞馬遜電商業務一度取得35%以上的高速發展,公司因此擴招了數十萬工人,亞馬遜股價也在這一年漲了近1倍。根據統計,美國電商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由2019年的11%提升到2020年的14%,一年提升了3個百分點。
中國電商情形類似,2019年實物電商零售額8.5萬億,佔當年41.2萬億社零的20.7%;2020年電商佔比提升到了24.9%,一年提升了4個多百分點。
但是,隨着疫情在2021年緩解,消費者重新擁抱线下零售,2021年的中美電商雖然都有增長,但是電商在社零中的佔比則雙雙下滑。
2021年美國電商規模從2020年的7900億美元提升到了8700億美元,但是佔社零的比值則下降了1個百分點,達到13.2%;中國電商規模從9.76萬億元提升到了10.8萬億元,佔社零的比值則下滑到了24.5%。
這並不意味着電商份額的上升周期結束了,但是那種摧枯拉朽式的擴張顯然進入了瓶頸期。
4. 融合
我們認爲有幾股力量造就了這一現實:
人類對本地實體商業的需求是客觀且恆久存在的;
人們對購物體驗,尤其是時效的忍耐度在降低而不是相反;
线下商業對於线上化的學習在不斷取得進步。
三股力量的結合,造就了同城零售的崛起。
如果把线下零售、電商比作不同支流,加上同城零售這一個新的分支,零售業似乎在形成三江融合、奔流入海的新局面。
在遙遠的將來,純粹的電商無法吞噬一切;單純的线下零售終將勢弱;线上线下融合的同城零售很可能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與電商、线下零售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或者達到4(電商):3:3的局面。
5. 希望
同城零售有多重模式,比如盒馬、7fresh的新零售模式;比如美團买菜、叮咚买菜、每日優鮮、樸樸超市的前置倉模式;比如美團閃購、美團外賣、京東到家等以履約拓展即時配送的模式。
美團买菜2022年前三季度單量增速分別是120%、100%、80%,GMV增速更快,因爲疫情期間屯菜需求促使客單價提升。
盒馬正式公布其2032年GMV目標是1萬億。
京東到家希望再造一個京東。
美團閃購日單量峰值已經達到970萬,季度日均單量即將達到600萬水准,GTV同比增速約60%。
美團閃購旗下的閃電倉業務突飛猛進,預期2025年前开出1萬家,目前已經達到了2000家,1年前還不到1000家。
世紀華聯,一家线下國有零售商,部分线下門店籤約閃電倉業務後,單店线上月單量近2萬單,是普通超市的10倍,實現了從线下到线上的華麗轉變,從效率低下的差生向新零售好學生的驚人一躍。
6. 觀念
關於即時零售,一些固有的觀念可能需要革新。
6.1 如果我們將即時零售和外賣分开來看,即時零售與外賣對產業鏈的改造實際上截然不同
外賣變革的是履約配送環節,它打造了一條即時配送系統,再往上遊變革很難了,當初美團有嘗試過往上遊做中央廚房,但是無疾而終,因爲消費者對於餐飲的需求極其多樣化且希望口味不斷變化,追求極致效率的中央廚房模式與消費者需求存在衝突。
這就決定了外賣在餐飲業務模型中對上遊成本的改造沒有那么明顯——除了店鋪位置、空間變化以及有限的人力調整帶來的成本優化。
即時零售可以復用外賣的即時配送系統,除了同樣可以改變店鋪位置、空間帶來租金成本優化和一定的人力成本優化外,還可以繼續往上遊深挖供應鏈,而且空間巨大。
舉例來說,一箱可口可樂通過傳統的省代,到市代,到門店,再到消費者手中,中間庫存周轉的時間大約需要73.4天;如果通過京東自營,周轉天數也許可以縮短到35天左右,非常棒了;但是如果通過即時零售渠道,比如美團买菜、美團閃購等,或者通過社區團購渠道,庫存周轉天數可以下降到8-12天,前提是品牌方的工廠和美團直接合作。
可口可樂的工廠將飲料直接送到美團各省倉庫,再根據美團的訂單預測分撥到各市倉庫,最終分發到前置倉,這中間的履約時長大約5-7天,各前置倉存放3-5天的日常銷量即可。
這裏的前置倉,既可以理解爲美團买菜在幾個城市的前置倉,也可以理解爲美團閃購的2000多個閃電倉,還可以理解爲社區團購各市縣的網格倉,從這些末端倉庫到消費者手中的時間都很短,他們的銷售周期也很短。
但是光有高周轉是不夠的,還得有高銷量,不然品牌沒必要直接跟你合作,即便合作,供貨價格也不會有任何優勢。
這需要經歷一個過程。
6.2 即時零售的商品價格將與貨架電商趨同
如果我們仍然延續固有的思維,即時零售的供給基於同城,天然不可能達到貨架電商那樣的無限供應量,競爭沒有那么激烈,那么自然標價就更高,再加上有即時配送的履約成本,它的最終價格必然較高。
但是如果換一個思路呢?兩種模式走到最後,都是品牌直供爲主,我們看到京東的大賣家、大供應商最終都是品牌方了;天貓的官方旗艦店成了主力賣家;拼多多同樣如此,源頭工廠也成了主力商家;同城零售的供給最終也會進化到品牌直供,品牌方直接和美團籤訂單框架,美團自身的前置倉、網格倉、閃電倉相當於這些品牌的倉庫,各種零售店直接從美團拿貨,門店相當於顆粒度更細的前置倉,大型品牌超市則直接與品牌方拿貨。大家的拿貨成本基本一致,而同城零售商家離消費者更近,訂單周轉比貨架電商會更快,可以提升自身和品牌方的庫存周轉率,這相當於在供應鏈環節節省了成本,這部分成本可以平滑即時履約的費用,隨着同城零售的供給越來越豐富,它與貨架電商的價格空隙會變小。
6.3 即時零售的市場空間比人們想象中更大
絕大多數人基於價格、供給等因素,認爲即時零售只是一個補充性的購物選擇,這還是延續外賣那套思維在看待商品零售行業。
目前的即時配送履約成本大概每單6元錢,客單價大約75元,如果未來的履約成本能降到5元,即便50元客單價的訂單,履約費用佔比也只有10%,對於商品零售行業來說,通過更快的庫存周轉壓縮10%的成本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同樣做商品零售,沃爾瑪的毛利率大致在25%左右,而Costco毛利率則常年維持在14%以下,就是靠更精選的sku壓縮採購成本,提升庫存周轉率,從而做到更低的加價率同時還能有不錯的盈利。
所以即時零售能否解決價格這個敏感的問題,核心在於它能否降低商品成本,如果這個渠道能做到更快周轉更高銷量,那么廠商自然樂意以更低的供貨價合作,進而使得消費者在更快獲取貨物的同時感受不到價格差異。
而更高銷量又跟價格掛鉤,這就變成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邏輯循環了,所以开始階段的補貼是必不可少的。
7. 過程
7.1 補充供給
在早期階段,供給是第一位的,首先得有貨可賣,然後才能談別的。在不同的城市开展前置倉業務,增加閃電倉都屬於補充供給。
目前美團的即時零售供給還遠遠沒到足夠豐富的時刻,尤其是在一些低线城市,或是大城市邊緣地區。
7.2 價格補貼
這一點和補充供給是同步進行的,更多供給帶來更多競爭,價格趨向合理,輔以適當補貼,價格具備一定吸引力,訂單增加,吸引新的商戶加入,於是競爭更加激烈,價格進一步趨向合理,繼續補貼,吸引更多消費者嘗試。
7.3 資源整合
在前端,外賣和閃購也許會有更深入的交叉協同銷售機會,比如點外賣付款界面額外提供道路同側50米範圍內小店商品促銷,並且免收額外運費。
在後端,社區團購大倉、美團买菜前置倉和閃購閃電倉之間可以部分協同。假設有頭部品牌與美團合作,大倉的貨物可以作爲閃電倉、前置倉、網格倉的源頭庫存。
7.4 價格下探
當供給增加刺激需求,補貼持續進一步刺激需求,資源整合優化成本,訂單達到一定規模,逐漸會與上遊品牌建立更深入和直接的關系,商品成本進一步下降,價格劣勢會慢慢轉換爲價格優勢。
具有競爭力的價格,相對豐富的供給,更快速的履約服務,必然吸引更多消費者,渠道的出貨能力進一步增強,庫存周轉效率進一步提升,價格優勢更加穩固。
7.5 自有品牌
對於部分商品,當渠道庫存周轉效率夠高,出貨能力夠強,平台完全可以鎖定上遊工廠以自有品牌進行銷售,這不僅有利於平台差異化,也有利於毛利提升。
即時零售因爲離消費者更近,在運作自有品牌方面更具優勢。我們看沃爾瑪、Costco的自有品牌就比亞馬遜更成功;相對的,京東自有品牌在貨架電商中也是最成功的;有理由相信,即時零售模式下,自有品牌空間會更大。
8. 深海
线下、同城零售、貨架電商分別代表零售業3條不同的河流,目前正在交匯口互相滲透。
美團买菜是自營重資產,社區團購略重,閃購略輕但未來會逐漸轉重,電商最輕。美團买菜和社區團購都聚焦爆款生鮮和日用品,閃購和電商兼顧長尾需求。美團买菜和閃購都是標准的同城即時零售,社區團購具備一定的同城屬性,但不即時,電商則既不同城也不即時。
閃購、優選和买菜三大業務將在前後端實現融合。對於品牌來說,他們可以在閃購、優選、买菜三個渠道同步分發,不同渠道的sku數量不同,側重點不一樣;對於美團來說,閃購閃電倉、優選網格倉、买菜前置倉將來可以統一從各省大倉配貨,跟品牌統一採購合作;對於消費者來說,同一sku不同渠道價格差別將逐漸抹平。
中國社零2021年44.08萬億,其中實物電商10.8萬億,佔比24.5%。2022年社零預計達到約45萬億。
如果經濟正常運行,社零保持5%的年復合增長率,2032年將達到73萬億規模。
由於即時零售在供應鏈端——含履約、倉儲、物流、分揀、冷鏈、周轉率、研發、自有品牌建設等多個維度——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推動商品價格逐漸下行修復與貨架電商的價差GAP,我們認爲即時零售+线下零售的組合將能平緩電商市場滲透的幅度。
2032年電商vs即時零售vs线下零售的比例大約可以維持35:20:45,在更長的維度則可能達到40:30:30的平衡。
若以2032年73萬億的社零規模,20%規模對應大約15萬億,其中包含了外賣——餐飲屬於社零中的品類,美團有可能佔據其中50%以上的GMV市場份額,以單量統計則可能達到統治性的65%左右水平。
閃購的品類越來越豐富,sku也越來越豐富,很快我們將看到一些零售品牌通過這個渠道進行新品首發,對於消費者、品牌、渠道來說這將是非常自然的選擇,好處顯而易見,美團零售的廣告潛力將比外賣業務至少大10倍,這些利潤可以進一步反哺消費者培養用戶心智和即時零售購物習慣,同時促進價格下行。
我們還沒有考慮無人機、自動駕駛車輛帶來的變量。因此,對於即時零售的未來潛力,我們可以保持更樂觀的期待。
最終,對於美團來說,大多數消費都可以在30分鐘內完成,而社區團購、電商則可以完成非即時性的一站式購物需求,其中的熱門常用款通過社區團購明日達就可以滿足,在此之外的需求才需要電商來滿足。
但是這一切並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自然而然會發生的,有太多的工作等待去完成,有太多的困難等待着去克服。
時間是另一條更長更寬的河,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其中,看着不同的河流交匯、融合、駛向大海,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美團-W(HK03690)$$京東(NASDAQJD)$$沃爾瑪(NYSEWMT)$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美團零售 駛向深海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7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