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項目彰顯中國基建實力(專家解讀)
1年前

  2022年7月27日,克羅地亞科馬爾納,車輛在佩列沙茨大橋上行駛。當日是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正式通車的第一天。

  新華社記者 李學軍攝

  據美國“觀察”網站近日報道,方尖碑形狀的“標志塔”摩天大樓高聳於埃及首都开羅以東45公裏處的沙漠之中,是埃及耗資數百億美元的新行政首都閃閃發光的核心。“標志塔”以及大部分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務區的建設都得益於中國的融資和勞動力。埃及於2015年3月首次公布了新行政首都計劃,中國是最早支持該項目的國家之一。此後,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與埃及籤署了協議,爲中央商務區的“標志塔”和其他建築的建設提供支持。

  “一帶一路”項目受到共建國家的認可。克羅地亞學者白伊維以克中合作項目佩列沙茨大橋項目與風力渦輪發電場爲例指出,這些項目樹立了兩國互利合作模式的典範,有助於克羅地亞解決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挑战,也爲中國提供了展示其高質量建造能力和解決方案的機會。

  2022年,“一帶一路”合作穩步推進,捷報頻傳,一大批標志性項目落地开花:尼日利亞拉各斯輕軌藍线一期項目順利竣工,東盟第一條高速鐵路試驗運行,柬埔寨第一條高速公路通車,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通車,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投入運營等。

  如今,許多由中企參與建設的“一帶一路”項目成爲所在國家的地標性建築,受到當地民衆的熱烈歡迎,這充分彰顯中國強大的基建實力。在施工方面,隨着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蓬勃开展,中企的基建能力得以提升、經驗得以積累,爲承建更多海外“一帶一路”項目打下堅實基礎。在技術方面,“新基建”推動中企在基建設備、原材料生產、技術等方面取得巨大進步,帶動海外“一帶一路”項目數量增多、範圍擴大、領域也更加多元,其中不乏一些高新科技項目。在投融資方面,基礎設施建設具有資金投入量大、建設周期較長的特點,需要中長期資金提供支持。在中國等各方共同努力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多邊金融合作機構相繼成立,爲“一帶一路”建設和雙多邊互聯互通提供投融資支持。在管理方面,中企不僅參與海外“一帶一路”項目的前期設計和建設,還常常參與建成後的運營和維護工作,包括與所在國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強協調、向當地人員傳授管理經驗、規避相關運營風險等。

  面對多方面挑战,“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及運營基本保持平穩狀態,除了中國強大基建實力的支撐外,還有多方面因素:一是共建“一帶一路”近年來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尤其是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他們希望學習中國的發展經驗,對基礎設施建設有迫切需求和極大熱情;二是中國政府大力推動和支持“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各領域務實合作,讓國際社會看到了中國的誠意和行動;三是在經濟全球化遭遇挫折、世界經濟復蘇面臨挑战的當下,個別國家實施單邊主義、擾亂全球產業鏈的做法越來越行不通,世界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更加聚焦發展議題,希望加強團結合作,實現自身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是加強互聯互通、推動全球發展的重要抓手。

  多年來,大批共建“一帶一路”項目切實提高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並帶動當地就業、增加民衆收入。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還帶來更多國內外經濟合作機會,創造出更多的商業形態,打造了促進發展的新引擎。此外,共建“一帶一路”項目還推動國家間經濟合作的密切开展,有利於加強互信理解,消除分歧糾紛,促進民間交流,助力民心相通。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倡導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不僅爲各國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還爲國際社會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凝聚更多共識,有利於推動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站在新起點上,“一帶一路”合作未來將更加機制化、常態化、規範化。中國將與國際社會攜手並肩,共同總結成就,擘畫新的藍圖,讓“一帶一路”真正成爲造福世界的“發展帶”、惠及人類的“幸福路”。(記者  李嘉寶採訪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一帶一路”項目彰顯中國基建實力(專家解讀)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8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