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局中孕育變革
1年前

  新華社北京1月2日電(國際觀察)變局中孕育變革

  新華社記者劉麗娜

  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全球變亂交織,風高浪急,波譎雲詭……“這世界還會好嗎?”疑問不斷挑战着全球思想者。從個人,到機構,到國家,再到國家間互動,從物質現實到思想觀念,在各個領域,人們感受到各種變化都在加速。

  國際秩序:在分裂劇變風險中探索

  治理困境、安全困境、身份政治、大國博弈、軍事衝突、疫情災害、氣候變化……種種挑战疊加投射到政治關系上,變局加劇,世界面臨的分裂風險上升,國際秩序在變化中探索新的平衡。

  在一些西方國家,公共治理難以跟上時代變化,“美式民主”面臨制度性衰落。2018年11月,“黃馬甲”事件暴露法國治理難題。2020年5月25日,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隨後美國爆發“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山發生空前騷亂,進一步加劇“美式民主”衰相。

  地區關系上,多邊機制問題迭出。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結束了47年的歐盟成員國身份。長達數年的“脫歐”過程盡顯英國社會嚴重撕裂,成爲西方民主陷入體制困境和治理危機的又一佐證,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影響深遠。

  各國內部挑战也投射到國際關系領域。美國爲維護霸權加緊大國博弈,給世界帶來巨大不安定因素。五年前,特朗普政府宣稱“美國優先”,不斷“退群”,破壞國際秩序。2019年,美國單方面宣布退出《中導條約》,國際軍控體系受到挑战。2020年9月27日,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爆發軍事衝突,使高加索及周邊地區的地緣政治平衡更爲脆弱。2021年8月30日,美軍倉促撤離阿富汗,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战爭以美國失敗告終。隨着各種安全危機和軍事衝突的出現,可以觀察到地緣政治邏輯的回歸。

  2021年8月31日,阿富汗塔利班人員進入喀布爾機場。美國中央司令部前一天宣布,美軍已完成從阿富汗撤出的任務,美國在阿富汗近20年的軍事行動正式結束。新華社發(塞夫拉赫曼·薩菲攝)

  2022年2月24日,不斷被北約擠壓战略空間的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歐美與俄陷入嚴峻的地緣政治衝突。烏克蘭危機升級徹底改變俄與西方關系,引發國際安全格局大調整。

  美國以意識形態劃界,修築“小院高牆”,挑起對華“战略競爭”,宣稱要與中國“脫鉤”“斷鏈”。

  全球治理赤字不斷增大,世界面臨分裂和對抗的風險越來越高,讓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深感憂慮。如何“在分裂世界中保持和平與發展”,成爲2022年全球多家智庫研討的主題。

  德國前副總理兼外長約施卡·菲舍爾不久前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發文說,“我們正在目睹大小危機史無前例地匯聚集合”,“這些危機有許多不僅是衰敗的跡象,也是新世界秩序正在誕生的跡象”。

  世界經濟:在低迷與通脹中尋路

  2013年以來,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多次強調,全球經濟進入了“長期停滯”。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大流行使得世界經濟更加步履維艱。低增長、高負債、大衰退、高通脹、貿易战、能源战、金融战……全球經濟困難重重。

  根據聯合國數據,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經濟萎縮4.3%。經過2021年的溫和復蘇後,到2022年年底,世界經濟面臨更嚴峻挑战,大通脹時代來臨,一些國家再度陷入嚴重衰退。

  爲擺脫經濟困境,美國等一些國家揮舞保護主義大棒,對主要貿易夥伴挑起貿易战。

  幾年來,國際油價劇烈震蕩。分析人士認爲,其背後是能源大國的激烈博弈。2022年烏克蘭危機升級,全球能源格局再度調整。同時,爲打擊俄羅斯,美西方以金融爲武器,把俄羅斯盧布從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系統剔除。美元霸權的蠻橫霸道再次暴露無遺。

  疫情擾亂了全球供應鏈,一些國家以“經濟安全”爲由,开始加緊調整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布局。冷战結束後獲得大發展的經濟全球化進程遇阻,逆全球化趨勢加強。

  前期累積的政策風險最終釀成通脹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2年10月發布報告預測,全球通脹率將從2021年的4.7%飆升至2022年的8.8%。

  全球貧困問題惡化。聯合國《2022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陷入極端貧困的人口新增9300萬人。在通脹和地緣衝突等因素影響下,未來全球貧困與飢餓問題或將更加嚴峻。

  美國作爲全球最大經濟體,其疫情和通脹應對政策對世界造成巨大外溢衝擊。疫情發生後,美國在貨幣政策上大規模“放水”,同時在財政政策上大力刺激,爲通脹飆升埋下伏筆。2022年,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爲抑制通脹,开始“疾步”加息,導致全球美元回流美國,各國貨幣對美元貶值嚴重,許多脆弱國家面臨債務危機。

  2022年12月14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50個基點到4.25%至4.50%之間。2022年以來,美聯儲已累計加息425個基點。圖爲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當天在華盛頓出席新聞發布會。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幾年來,世界經濟面臨重重挑战,但許多進展和亮點不容忽視。

  2019年7月7日,非洲聯盟特別峰會宣布正式啓動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一個最終將覆蓋12億人口的統一大市場呼之欲出。這是非洲一體化進程的重要裏程碑,對非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2020年11月15日,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建立了世界上參與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

  幾年來,中國保持對世界經濟增長最大貢獻者地位,發揮着關鍵的增長引擎作用。2020年,在世界經濟整體因疫情深度衰退的背景下,中國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以長周期視角看,當前是世界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重要階段。在新加坡學者馬凱碩看來,西方主宰世界的時代正走向終結。隨着亞洲國家回歸其在全球經濟中的歷史地位,一個不同的時代已經开啓。

  科技發展:在不斷蓄勢中酝釀突破

  當前,人類科技酝釀新的巨大變革,新一輪產業革命蓄勢待發。但科技創新將在何時何地、會以何種方式引領人類社會走向新一輪繁榮,目前仍是未知。

  近年來,全球新科技成果不斷湧現。虛擬現實、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呼嘯而來。

  在國際輿論構想着“元宇宙”裏美好新生活的同時,迅速發展的虛擬世界也可能會爲網絡釣魚、身份盜竊甚至間諜活動提供便利。如何建立網絡空間的核心安全原則,使人們能夠安全地工作、購物和娛樂,仍是待解的新題。

  人工智能是又一柄科技“雙刃劍”。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比較文學與社會研究所研究員劉禾看來,人工智能不僅給人的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也對人類既有的知識秩序和精神生活形成多重嚴峻挑战。

  世界繼續太空探索熱潮。2019年4月,在國際合作下,人類首次“看見”黑洞。中國、美國、阿聯酋等多國在太空探索中各有突破。

  新能源領域,光伏科技方興未艾,人類踏進新能源革命的入口。有研究認爲,一旦人類實現光能的普及利用,將重塑全球經濟秩序,甚至形成新的商業文明形態。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自然災害使人們感到,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任務更加緊迫。2022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我們正駛在通往‘氣候地獄’的高速公路上,而且還腳踩油門。”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警告世人,“人類有一個選擇:要么合作,要么滅亡。它要么是氣候團結公約,要么是集體自殺公約。”從2015年《巴黎協定》通過到2030年協議落實最後期限,時間已經過半,前路依然艱難。

  2022年11月20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在埃及海濱城市沙姆沙伊赫閉幕。圖爲閉幕會現場。新華社記者隋先凱攝

  科技進步不斷重新定義人類社會架構。機器可以節省人力,也可使人類失業。高級算法能夠帶來便捷服務,也使人們的個人信息安全面臨風險。如何做好引導和監管,使科技始終是向上向善的力量,考驗施政者的治理智慧。

  社會文化:在焦慮亂象中尋找定心之錨

  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地緣衝突、糧食與能源短缺以及極端天氣事件給全世界數十億人帶來災難性影響。

  聯合國开發計劃署2022年9月發布《人類發展報告——不確定的時代,不穩定的生活: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塑造我們的未來》指出,各種不確定性正在層層累積、相互作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動搖生活根基。廣泛的挑战正在造成巨大的不確定性,2020年、2021年,全球人類發展指數首次出現連續兩年倒退,超過90%的國家和地區在2020年或2021年指數下降,連續兩年下降者佔40%以上,這表明當前全球性危機對許多國家而言影響仍在加深。

  在這樣的背景下,民粹主義、極端民族主義、排外主義、種族主義……各種歧視和偏見在一些國家愈演愈烈。

  在美國,人們看到了“文化战爭”。部落化、碎片化的社會,使美國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無奈慨嘆,對於如何扭轉嚴重撕裂的社會,重建溫暖的社區,使有機的社會文化生活成爲國家的基石,決策者似乎無能爲力。

  2022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達到80億。這一數字對人類社會究竟意味着什么?聯合國开發計劃署認爲,如不進行一場更爲徹底的變革,世界可能會面臨貧困與不公的進一步加劇。

  多年的全球化發展,讓現代社會中幾乎每個人的生活都已超出了本地性,與遙遠世界交織相連。以地理疆界爲標識的“本土文化”失去了清晰的輪廓。有人擁抱“开放”,有人嘆息“混亂”。

  今天的現代人,大量時間沉浸在虛擬世界。新冠疫情進一步促使人們在網絡空間排解情緒,網絡暴力和戾氣令人憂慮,網絡與現實的相互影響更增加了公共治理難度。

  這是一個正在激變的大時代。以前,變化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現在,變化成了生活本身。人們在焦慮和亂象中尋找確定性,期盼穩定的力量。

  中國應變:胸懷偉大目標穩健前行

  “極不尋常、極不平凡。”在2022年12月舉行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用這八個字形容過去的五年。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和平發展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中國放眼長遠、胸懷天下、堅定信心,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點亮燈火,照亮人類前行之路。作爲負責任的大國,五年來,中國在努力做好自身建設的同時,开展奮發有爲的積極外交,與時俱進地提出新理念、展开新行動,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日增。

  互利合作方面,“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發展倡議並舉。對標落實好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國在世界範圍內推動高質量發展合作。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开啓。“連續五年如期舉辦進博會,讓中國大市場成爲世界大機遇,釋放了中國全面擴大开放、加強國際合作的積極信號,展現了同世界分享市場機遇、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中國擔當。”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和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研究中心共同撰寫的《世界开放報告2022》如是評價。

  2022年11月6日,觀衆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進博會上參觀“中國這十年——對外开放成就展”。新華社記者張建松攝

  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認爲,人類發展需要兩大准則保證,一是穩定,二是增長。沒有穩定和增長,其他都無從談起。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就是專注於保障這兩大基本准則。

  穩定增長方面,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世界其他主要國家相比,中國給世界提供了穩定的政策預期。如今的中國不僅是世界經濟增量的最大貢獻者,同時在越來越多國際合作領域展現出大國擔當,爲世界提供了更多全球公共產品,爲全球發展事業盡心出力。中國全面落實二十國集團緩債倡議,緩債總額在二十國集團成員中最大,爲有關發展中國家渡過難關提供了支持。

  共同安全方面,2022年4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开幕式上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議。這一倡議旨在彌補世界和平與安全赤字,實現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

  开拓創新方面,新時代的中國,不斷推進科技創新、理念創新、制度創新,探索全球發展新路徑。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期待向中國尋求發展的經驗。

  2022年12月舉行的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再次讓世界看到,“平等相待”“互惠互利”是中國堅守的與世界相處之道。

  ……

  在“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背景下,中國之穩、中國之治來之不易。中國在用新理念和實際行動證明,這個超大規模國家是推動世界和平、進步的力量,是值得信任、合作的夥伴。

  追尋偉大夢想,注定風雨兼程。

  在這個大开大闔、變局加劇的世界,在這個迷茫而又充滿希望的時代,我們仍然相信,這個世界終究會向着光明前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變局中孕育變革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8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