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年前,互聯網行業泡沫破裂,李彥宏剛剛創立百度。20年後的今天,當國內互聯網行業再次遭遇寒冬時,百度卻實現了健康穩健的增長。於起起落落間穿越周期,百度靠的是什么?
作者 | 趙若慈
編輯 | 劉楊
“過去一年,我們看到,人們對‘風口’的討論少了一些,對增長的健康度關注更多了。”在第五屆百度Create AI开發者大會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言簡意賅地總結道。
追求高速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高質量”“健康”“穩健”是過去一年互聯網行業頻繁提到的關鍵詞。騰訊、阿裏、百度等頭部互聯網公司,都在追求增長的“持續性”與“性價比”。
對百度來說,在2022年整個經濟大環境面臨挑战、互聯網公司經歷寒冬的背景下,其AI的價值正在被市場認可。同時,百度的增長也超出了市場預期。根據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百度實現營收325.4億元,同比增長2%;歸屬百度的淨利潤達到58.9億元,同比增長16%。
當大家對百度的印象還停留在傳統的“搜索公司”時,百度的創新業務已經悄悄成爲提高其估值的主力。
轉折點看似來的突然,但實際上,在十年前百度就开始建立深度學習實驗室,率先布局人工智能領域。正如2021年3月的股東信中李彥宏所說:“最前沿的技術浪潮是等不來的,你必須提前10年、20年去布局。”
如今,花十年時間磨出的這把劍,成爲了百度穿越寒冬的武器。
1、反饋驅動創新,創新驅動增長
“無論是當年我對互聯網的信仰,還是今天我對AI的信仰,是絲毫沒有降低的,我仍然認爲AI是一個堪比工業革命的大的浪潮,它一定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們今天的幾乎每一個行業。”在百度成立20周年的紀錄片《二十度》中,李彥宏說道。
在今年百度Create AI开發者大會上,李彥宏再次提到AI。他表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標志是深度學習算法,“這個技術能夠帶來的效率提升、能夠驅動的經濟增長,是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更大的”。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
人工智能的應用,與汽車、互聯網一樣,是劃時代的重大創新。現在,百度的增長很大程度上離不开其人工智能的發展。百度在2022年三季度財報中提到,非廣告收入65億元,同比增長25%,主要受百度智能雲及其他AI驅動業務的推動。
雖然“降本增效”是近兩年互聯網行業關鍵詞,但百度仍然在研發投入方面毫不手軟。2022年三季度,百度研發投入58億元,其中核心研發投入佔核心收入比例連續8個季度超過20%。據統計,近十年來,百度累計研發投入超過1000億元。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4月,百度全球人工智能專利申請超過2.2萬件,其中,中國專利申請量超過1.6萬件,中國授權專利超過4600件。百度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及授權量均排名國內首位,並已連續5年蟬聯榜首。
2022年12月底,百度智能雲發布國內首個全棧自研的AI基礎設施“AI大底座”,並全面升級25項產品和技術。“AI大底座”的IaaS層整合了百度的自研芯片“昆侖芯”,PaaS層則整合了百度兩大核心自研產品飛槳深度學習框架和百度文心大模型。
可見,百度的增長源於對科技創新的長期堅持,那創新又從何而來?
李彥宏給出的答案是“反饋驅動創新”。在找准大方向之後,基於用戶的需求和反饋不斷調整,摸着“反饋”過河,這是百度創新的來源和動力。產品按照用戶的需求和反饋更新迭代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創新。
以百度昆侖芯爲例,目前它已經在互聯網,工業質檢、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場景均有規模落地場景案例。昆侖芯在行業中能夠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超越同類產品,是因爲它已經爲百度的搜索服務優化了十年。
“百度的搜索服務,每天響應幾十億次真實的用戶使用需求,每天進行1萬億次深度語義推理與匹配,能夠提供最真實、最及時的反饋,從而倒逼大模型、深度學習框架和芯片的優化。”李彥宏在演講中介紹。
“反饋驅動創新,創新驅動增長”是百度逆流而上的底層邏輯。
2、“長期主義”如何實現?
過去幾年裏,百度面對的也許是短期業績承壓、持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以及外界的質疑。而從財報數據的表現來看,百度正在進入技術紅利兌現期。
對百度來說,不僅要增長,更要持續、健康的增長。那么,如何才能實現“長期主義”?
首先,正如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擎在2022百度熱AI營銷峰會上提到的:“想要實現長期主義,就需要從舊的傳統商業邏輯轉向具有人文關懷的新商業思維。”百度的“反饋驅動創新”便是如此,從市場、企業、用戶的反饋中不斷更新迭代,關注用戶真正的需求,通過“長效經營”實現長期主義。
比如,“養老”一直是當下重要的社會命題,百度自2020年开啓AI助老項目,目前已經發展成AI終端(小度)+基層管理後台+數據中控的整體方案,覆蓋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三大場景。拋棄復雜的按鍵,老人們只需通過簡單的語音指令,就能與小度互動,使用健康管理、娛樂陪伴、社區點餐等養老服務。
另外,實現長期主義,最終需要將技術落腳於產業。只有爲實體經濟賦能、將應用深入產業,才能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百度智能雲就一直將“雲智一體,深入產業”作爲自身發展的重要战略。
2021年Q3,百度智能雲正式推出智能雲开物工業互聯網平台。目前,开物工業互聯網平台已與汽車、電子、能源電力、裝備制造、鋼鐵、化工、水務等超過22個行業的300多家標杆企業建立合作,爲超過18萬家工業企業提供服務,在貴陽、重慶、桐鄉、蘇州、廣州等城市深度落地。
在2022年,百度智能雲开物工業互聯網平台進入2.0時代,已經累積超過200個工業解決方案,沉澱了3.8萬個工業模型,覆蓋質量管控、安全生產、節能減排、生產制造等9大領域。蘇州生益科技公司在百度的幫助下已經轉型爲數字化工廠,使用开物平台的質量檢測、安全管理、能源管控等應用,每年創造經濟效益可達數百萬元。
另一方面,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通用性越來越好,开發和應用的門檻進一步降低,可以進一步爲深入產業鋪路。
比如百度自研產品飛槳,是中國首個自主研發、功能豐富、开源开放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台。目前,飛槳凝聚了535萬开發者,服務20萬家企事業單位,基於飛槳創建了67萬個模型,已經構建起一個繁榮的深度學習生態。飛槳已經除了在百度搜索 、信息流等自身業務中實現了大規模應用,也已經在金融、能源、工業制造、交通等多個領域實現應用落地。
李彥宏曾經表示:”中國的科技發展一定會走到世界前沿。而這條路,需要很多‘石塊’鋪就。百度愿意成爲其中的一塊‘鋪路石’。”
3、於起起落落中穿越周期
長期主義,意味着起起落落是必然。
回顧1999年年底,李彥宏放棄硅谷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的優厚待遇崗位,踏上了回國創業的航班。但李彥宏的創業路並非一帆風順,2000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而當時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都在模仿美國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導致很多人並不看好國內的互聯網企業。
“我一回來人家就說沒機會了,三大門戶都已經婦孺皆知了,你還有什么好做的?但我覺得搜索還沒人認真去做過。等過了半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了,所有人連互聯網都不看好了。但那個時候,反而沉澱出來一批優秀的互聯網公司。”李彥宏在一次直播中這樣描述自己的創業經歷。
互聯網泡沫破裂時,市場並沒有想到百度、騰訊、阿裏等等互聯網公司能走出來,並且成就了國內互聯網發展的黃金十年。
最近幾年,互聯網公司再次面臨寒冬。對所有互聯網公司來說,起起落落無法避免,挑战依舊存在,百度也是一樣。
盡管百度智能雲已經初具規模,但李彥宏坦承:“實體經濟很多領域的數字化改造尚未完成,而數字化本身並未能夠帶來效率的明顯提升。智能化的廣泛滲透還需要時間,智能化對實體經濟的巨大拉升作用還沒有成爲廣泛共識。因此人工智能的商業化還需在黑暗中摸索一段時間。”
據工信部數據,2021年底我國共有企業4842萬戶,其中99%以上是中小企業。根據近日埃森哲發布的《2022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數研究》,2018年轉型成效顯著的中國企業比例爲7%,2021年則一躍提升至16%。今年的領軍企業佔比數值爲17%,相較去年僅提升一個百分點。
大多數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自己成熟且固化的業務模式,在面對數字化轉型時,由於技術限制、資金投入因素,多數中小企業都存有“不想轉”“不會轉”“不敢轉”的顧慮。
百度創新板塊的業務智能汽車同樣面臨挑战。
百度從2013年开始布局自動駕駛,2022年,蘿卜快跑成爲全世界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2022年Q3,蘿卜快跑共提供47.4萬次乘車服務,同比增長311%,環比增長65%。截至 2022年三季度末,蘿卜快跑向公衆提供的乘車次數已累計達到140萬,繼續保持全球最大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提供商的地位。
然而,從自動駕駛整個行業來看,目前自動駕駛車輛產業鏈的倫理法規還不夠成熟,對消費者而言上牌、運營收費、事故責任認定等都還比較模糊,大規模落地似乎還需要時間。
但積極的一面是,挑战意味着更大的發展空間。IDC報告顯示,全球AI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增長至2218.7億美元。中國作爲全球人工智能重要市場,隨着AI應用的不斷落地,預計中國市場規模將以24.4%的CAGR增長,有望在2025年超過184.3億美元。
在今年Create AI开發者大會上,李彥宏表示:“三年前,我們宣布五年內爲社會培養500萬AI人才,目前已培養了超過300萬。未來,百度會投入更多資源。”並且再次強調了“創造者們將迎來屬於人工智能的黃金10年”。
對於早就开始布局人工智能的百度來說,十年磨出的“智能”劍才剛剛顯露出本領。盡管前方依舊不是平坦之路,但在寒冬之後,百度展現出的技術韌性或許會幫助其穿越周期,找到增長的真正動力。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十年花了1000億,李彥宏「死磕」創新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39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