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圍繞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美歐經貿分歧愈演愈烈,歐盟強烈譴責其爲“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分歧的背後,既凸顯雙方產業結構性矛盾,也反映出美歐搶佔未來綠色經濟競爭優勢的战略意圖。
2022年8月,美國政府籤署《通脹削減法案》,其中包括將提供高達3690億美元補貼,以支持電動汽車、關鍵礦物、清潔能源及發電設施的生產和投資,其中多達9項稅收優惠是以在美國本土或北美地區生產和銷售作爲前提條件。爲了自身利益,美國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採用產業政策方式實施巨額財政補貼,將對相關行業的全球貿易和投資造成嚴重扭曲,引發各國政府和產業界高度關注。歐盟認爲,這一法案對歐洲的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電池和能源密集型產業構成歧視,變相鼓勵歐洲新能源產業向美轉移,進一步加速歐洲“去工業化”趨勢。
長期以來,美歐產業發展趨同、優勢塑造相近,競爭性大於互補性。歐洲作爲相對的“後發者”,在其產業優勢出現趕超美國的勢頭時,曾多次遭到來自美方的針對性打壓、遏制。例如,上世紀90年代,歐洲通信業、制造業、金融業快速崛起,阿爾卡特、阿爾斯通、西門子、戴姆勒、法國巴黎銀行、德國商業銀行等在各自領域與美國企業爭奪國際市場,甚至部分核心技術領先於美國。美國將《反海外腐敗法》等國內法適用域外,發起“長臂管轄”,多家歐洲“工業之花”遭遇“天價罰金”,歐洲工業競爭力遭受重挫。進入21世紀,美歐在航空領域競爭加劇,美國波音對歐洲空客發起長達17年的航空補貼訴訟。此外,美歐在鋼鋁關稅、數字服務稅、科技企業監管、數據隱私保護等方面也在角力。
近年來,隨着應對氣候變化日益成爲全球發展共識,綠色經濟轉型呈現巨大發展潛力。歐洲較早將綠色發展作爲重要战略,在綠色產業鏈、脫碳技術、可再生能源、可持續金融等領域加速布局。歐洲力圖借助綠色經濟轉型形成比較優勢,以搶佔新的全球競爭制高點。烏克蘭危機發生後,歐洲進一步加速可再生能源轉型。2022年5月,歐盟委員會發布計劃,在2027年前增加投資2100億歐元,進一步加大對風電、光伏、氫能等可再生能源投資。
不過,受能源供應短缺、通脹高企等不利影響,目前歐洲經濟下行風險加劇,財政空間有限。美國在此背景下推出《通脹削減法案》,是以財政補貼等保護主義方式,吸引歐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綠色領域企業流向美國,既促進自身綠色經濟轉型,又挖歐洲綠色經濟“牆角”。多位歐洲領導人認爲,相關法案涉及的補貼措施嚴重扭曲市場,損害歐洲利益,可能引發各經濟體“封閉市場”,“破壞已受到疫情衝擊的關鍵供應鏈”。法國《觀點》周刊網站指出,在多重危機衝擊下,歐洲正面臨產業、就業機會和資本流向美國的重大威脅。
當下美歐圍繞綠色產業的分歧,本質上是對未來綠色經濟優勢的爭奪。美國不會因歐洲的反對而有所松動,歐洲構建“零碳社會”的战略目標也不會輕言放棄。長期看,美歐在綠色經濟領域的爭奪拉鋸及經貿分歧或將持續上演。
(作者爲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通脹削減法案》加劇美歐經貿分歧(經濟透視)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0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