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7日,美國洛杉磯爆發亞裔反歧視大遊行。(資料圖)
海外網1月12日電《紐約時報》1月10日發文,講述了一名亞裔女性在美國生活的恐懼,“出門扔垃圾被人吐口水,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安全。”盤點美媒2022年的報道就會發現,這名女性的遭遇,正是少數族裔在美國糟糕境況的一個縮影:更容易成爲仇恨犯罪的受害者、更頻繁遭遇警察暴力執法,在新冠、猴痘疫情中受影響更嚴重……展望2023年,種族歧視的痼疾仍將持續困擾美國社會,少數族裔的傷痛難以愈合。
2022年11月14日,美國5名獄警在牢房內毆打非裔嫌犯。(資料圖)
警察暴力執法頻發 非裔更易被殺害
雖然非裔男子弗洛伊德遭警察跪殺案已過去兩年多,但相關統計顯示,美國少數族裔群體依然面臨着警察暴力執法的威脅,相關致死致傷事件頻頻發生。
非營利組織“警察暴力執法地圖”1月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美國1176人死於警察執法,創下2013年有記錄以來新高。平均每天3.2人死於警察執法。其中,非裔死亡人數佔比高達24%,遠超非裔佔美國總人口13%的比重。
2022年6月27日,美國俄亥俄州阿克倫一名非裔男子違反交規後逃逸,被警方連开90多槍,在身中60槍後死亡。事件引發軒然大波,數千民衆連日抗議遊行,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主席斥責警方實施“針對非裔的謀殺”;7月16日,在田納西州奧克蘭,數名警察追趕一名非裔男子進入民宅後,對其毆打,還採取鎖肩、踩頭、電擊等暴力手段;11月14日,美國有线電視新聞網曝光的監控視頻顯示,5名獄警在牢房內猛烈毆打一名非裔嫌犯,不僅拳擊其頭部,還將他拖到走廊裏繼續打,其中4名獄警都是白人。
盡管弗洛伊德案在美國引發大規模的“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浪潮,但美國系統性的警察暴力和種族歧視問題並未得到解決。根據“警察暴力執法地圖”統計,2013年至2022年間發生的警察致人死亡事件中,涉案人員沒有被判罪的事件佔總數的98.1%。司法機構頻頻亮起的“綠燈”,也使得美國警察在暴力執法和種族歧視問題上愈加有恃無恐。
2022年5月14日,美國10名非裔在超市被槍殺,遺屬召开發布會。(資料圖)
仇恨犯罪層出不窮 少數族裔很受傷
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不僅存在於頻發的暴力執法中,也體現在針對少數族裔的歧視、騷擾和暴力事件不斷激增,包括非裔、猶太裔和亞裔在內的群體,都屢屢淪爲“犧牲品”。
2022年5月14日,在紐約州布法羅市一家超市,86歲的非裔女子露絲·惠特菲爾德正在採購雜貨,沒想到在“屠殺”中遇難。一名18歲的白人男子進入超市开槍掃射,導致10人喪生,死者均爲非裔。槍手專門奔赴非裔社區作案,案前還在網上大肆宣揚白人至上主義思想。
遇難者露絲的兒子加內爾說,他感到憤怒和痛苦,美國仇恨犯罪不斷蔓延,施害者甚至不加掩飾。另一名受害人的母親出席國會聽證會時痛斥,“美國在本質上就是個暴力的國家,它建立在暴力、仇恨和種族主義之上,它所標榜的自由和平等只是自欺欺人。”
2022年12月12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公布2021年仇恨犯罪報告。盡管該報告的數據並不完整,但記錄的仇恨犯罪數量依舊高的驚人。報告顯示,2021年美國共有7262起仇恨犯罪事件被記錄在案,是過去十年第三高的數據。加州大學聖貝納迪諾分校“仇恨與極端主義研究中心”主任布萊恩·萊文進行的調查則顯示,2021年美國針對亞裔的犯罪激增224%,針對猶太裔、拉丁裔和黑人群體的偏見性犯罪也大幅增加。
一名美國非裔民衆接種猴痘疫苗,該群體猴痘確診比例遠高於白人。(資料圖)
疫情暴露醫療不公 少數族裔首當其衝
2022年,面對新冠疫情和猴痘疫情的雙重衝擊,美國少數族裔遭受系統性種族歧視的痼疾愈發凸顯,這一群體的生命權和健康權遭受不公待遇,甚至被無情剝奪。
2022年8月24日,美國凱撒家庭基金會發布報告稱,美國猴痘疫情的種族差異顯著且呈現擴大趨勢,少數族裔面臨更嚴重的公共衛生威脅。美國疾控中心數據也顯示,拉美裔和非裔僅佔美國總人口約30%,但在猴痘確診病例中佔比超過60%。然而,只有10%的猴痘疫苗被分配給了非裔病例。
美國還有研究顯示,在新冠疫情期間,拉美裔和非裔美國人感染新冠概率約爲白人3倍,感染後死亡率約爲白人2倍。美國拉丁裔、非裔和原住民兒童因爲新冠疫情成爲孤兒的可能性,分別是白人兒童的1.8倍、2.4倍和4.5倍。
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美國少數族裔屢次首當其衝,成爲陷入困境最嚴重的群體。美國全國拉美裔醫學協會執行委員會成員朱迪思·弗洛雷斯在美媒的採訪中表示,從艾滋病到新冠再到猴痘,少數族裔一直無法獲得公平的醫療服務,在疫情中總是處於劣勢。(海外網 劉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2023美國少數族裔傷痛繼續:安全感成奢侈品 犯罪和疫情面前“更受傷”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0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