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賽力斯AITO問界電動汽車大幅下調價格後,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也於1月17日宣布部分車款降價,降幅從2萬元至3.6萬元不等。這是國內電動汽車生產企業爲應對特斯拉新年大降價做出的反應。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可能會有更多國產電動汽車品牌加入到降價行列,電動汽車或將進入新的價格競爭時刻,並使踩踏加劇。
衆所周知,在中國電動汽車領域,電動汽車品牌可謂隨處可見。按照相關機構提供的數據,目前,電動汽車市場品牌數已高達147個,在售的電動車車型高達372款。如果都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倒也無妨。可是,這些車道電動汽車品牌,並不是市場競爭力很強,平均月銷量僅1100多輛,與市場實際需求相比,差距實在太大太大。
盡管與國產燃油汽車相比,電動汽車的競爭力可能有所提高。特別是造車新勢力,在設計、外觀、舒適度等方面都已經能夠與特斯拉等國際知名品牌有一拼,但是,多數國產電動汽車仍然是競爭力很差,只能滿足小衆需要。自然,市場佔有率就會很低很低。能夠在國際知名品牌汽車面前不完全落下風的,只有很少幾款車。
隨着特斯拉的降價策略實施、降價大幕拉开,這些原本就沒有多少市場競爭力的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可能日子會越來越難過,踩踏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到底有幾家國家電動汽車企業能夠在競爭中活下來,值得關注。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行業必須邁出的重要步伐。但是,發展不等於汽車企業多多益善。如果那樣,又將陷入到傳統燃油汽車的泥潭,亦即所有中國自主品牌企業一年的汽車銷量相加,也趕不上大衆一家企業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這樣的格局,是無法讓中國汽車工業真正振興的,也是無法有效提升中國汽車生產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的。中國汽車生產企業,不僅要數量,更要質量。只有質量的有效提升,才能保證數量的可靠性、有效性。
特斯拉敢於在電動汽車市場最火爆的時候啓動降價,一定程度上,可能源於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電動汽車補貼的全面退坡。補貼取消,就看企業的生產成本了。生產成本高,無競爭力;生產成本低,有競爭力。與中國電動汽車生產企業相比,特斯拉的成本優勢很明顯,自然可以在補貼政策退坡後,來一場降價的殺戮。那些完全沒有成本優勢的企業,肯定會在這樣的殺戮中被絞殺。二是針對比亞迪降價的反制。面對電動汽車補貼取消,比亞迪採取了提價措施。而去年下半年以來,比亞迪在市場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市場佔有率也越來越高。這對特斯拉來說,當然是構成了巨大壓力。於是,爲了應對比亞迪漲價策略,特斯拉以降價來反制,這對比亞迪來說,無疑是沉重一擊。而這一擊也是城門失火,殃及了其他中國電動汽車生產企業。三是特斯拉具有技術優勢。同樣的汽車,如果使用過特斯拉,要想換其他品牌,難度相當大。在相當一部分消費者看來,特斯拉才是電動汽車的王者,要更新,也必須繼續是特斯拉,否則,就會有一種心理失落感。而這一切,主要來自於特斯拉的技術優勢。正是具有很強的技術優勢,才使特斯拉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才敢於通過降價來擊敗對手。
特斯拉降價,對消費者來說,當然是好事。可是,對其他電動汽車生產企業來說,則是災難。因爲,多數電動汽車生產企業,已經在盈虧臨界點,且必須得到政府補貼之後,否則,就是一個字——虧。再被特斯拉拉下降價之水,這些電動汽車生產企業,還怎么活。如果想要活下去,就得好好斟酌、好好思考、好好研究。可以預料,在未來三年內,預計有半數以上的電動汽車企業將消失,將告別電動汽車生產。能夠生存下來的,也會生存得非常艱難,甚至隨時有倒下的可能。這就是市場競爭的殘酷性,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
因政策而興,因政策退坡而衰,這是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的一道軌跡。恰恰是這樣的發展思路,是導致電動汽車領域會發生踩踏事件最需要吸取的教訓。不把重心放在技術研發和產品开發方面,只想着政策的陽光雨露,最終的結果,都是被市場淘汰。因此,能夠生存下來的電動汽車生產企業,一定是走技術路线的企業,是擅長於用競爭武裝自己的企業。否則,只有被淘汰一條路可走。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特斯拉降價,電動汽車領域踩踏加劇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2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