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2023年放大招,考驗造車新勢力的時刻到了
1年前

2023年伊始,特斯拉就給中國區市場送上份大禮。1月6日,特斯拉官網顯示特斯拉ModelY、Model3車型大幅降價,創下了史上的最低價格,這已是過去5個月內特斯拉第五次調價或促銷了。Model 3後輪驅動版從26.59萬元降至22.99萬元,下降3.6萬元,將幅爲13.5%;Model Y高性能版由39.79萬元降至35.99萬元,下降3.8萬元,將幅爲9.6%。這個價格已與造車新勢力理想、小鵬、問界等同類國產車型的價格相當了。

要知道,自22年年底國家取消了關於新能源車的補貼之後,國內不少新能源汽車,紛紛提高幾千上萬元的價格來彌補其中的差價。爲何特斯拉還反其道而行之,大降價呢?

三花聚頂

特斯拉2022年全年產銷量首次突破百萬大關,交付量131.4萬輛同比增長僅40%,但未達到馬斯克定下的150萬輛銷售目標(遠不及2021年87%的增幅)。

特別是2022年7月中國台灣某藝人駕駛特斯拉Model X發生車禍之後,特斯拉當月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僅爲8461台,下滑近9成。12月24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疑似停產,除疫情政策改變和聖誕假期的間接因素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則是訂單量增長緩慢,導致產能供過於求,車輛庫存承壓。

除庫存壓力外,過去一年裏特斯拉的股價表現也不盡人意,累計下跌70%,市值蒸發近7100億美元。殊不知,2021年特斯拉的市值可是漲破萬億了的,如今只剩下了一半不到。當然,這和老板馬斯克收購推特有很大關系。爲了籌集資金,馬斯克多次拋售特斯拉股票,連人帶錢 all in 推特,結果呢?推特一地雞毛,成爲麻煩的無底洞,推特員工要在單位加班打地鋪,甚至一度需要自帶衛生紙上班。

特斯拉的“催命符”

特斯拉中國區大降價還有另一層深意,那就是因爲和上海籤了對賭協議(“催命符”)。2019年,看着國內紅的發紫的電動車空白市場,特斯拉火急火燎地與上海市政府籤約。

特斯拉用9.8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拿下了86萬平方米的土地(這個價格只是市場價格的十分之一)。同時特斯拉拿到了40億元的貸款,年利率只有3.9%(比其他企業的貸款年利率都低,甚至低過很多個人的房貸)。

一手解決土地成本,一手搞定資金成本,且給特斯拉的貸款總數超過新建廠的費用。運作得好的話,馬斯克可以空手套白狼,一分錢不花賺到中國的土地和資金,更不要說進入夢寐以求的超級車市。不過,上海會是花錢無度的大冤種嗎?當然不可能,協議裏面肯定還有附加條款。

上海超級工廠從2023年年底起,每年須納稅22.3億元。如果不能達成這一條件,則必須歸還相應土地。同時,特斯拉還必須在未來5年在上海工廠投入人民幣140.8億元的資本支出,特斯拉的國產車型必須實現零部件100%的國產化。

如果特斯拉無法滿足上述協議要求,土地將被收回,只會獲得剩余土地租賃、建築物及固定資產的補償(好比飯店生意不好,主廚拿錢走人,留下一堆無用的鍋碗瓢盆)。

2019年特斯拉在中國純電車市場的佔有率僅爲6.8%。得益於在上海开建的臨港超級工廠,特斯拉中國區在2019年12月30日就實現了本土生產,2020年的市佔率飆升到15.1%。2020年後,由於造車新勢力的崛起,特斯拉市場份額有所下滑(畢竟SUV車型Model X 2014年量產,Model 3 2017年量產,都是幾年前的老車型了)。

幾大關鍵指標,特斯拉到底能否按時交作業?零部件100%的國產化,特斯拉幾乎做到了。2021年,國產特斯拉的本地化生產率已超過了90%,2022年則超過了95%。

在上海工廠投入140億,對特斯拉來說也不難完成,單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建設,預計就達到20億美元。隨着2022年上海超級工廠設備的升級,年產能更超過了75萬輛,可佔全球特斯拉總量的三分之一。所以只要有大規模的訂單,不僅可以增加特斯拉在產業鏈上的話語權,還可以攤薄研發成本,進一步推進本土供應鏈企業整合。

特斯拉最可能出的問題是納稅額,因爲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22.3億元的納稅。2016年上汽大衆營收2,285.5億元,納稅額約158億元(簡單做個參照)。特斯拉上海工廠的營收想達到20多億納稅額的規模,還是有難度的,需要只多不少地完成銷量目標(不然多年的努力付諸東流,各路資本啪啪打臉)。既然車型老了吸引力不足,是不是只能搬出價格的“屠龍刀”呢?

事實上,特斯拉也有降價的“資本”。與賠錢賺吆喝的不同,特斯拉的單車利潤奇高。據各車企財報統計,2022年三季度特斯拉每賣一輛車的淨利潤爲9711美元,這個數字是比亞迪的6.6倍,而同期理想、小鵬、蔚來都在虧損。

特斯拉供應鏈本土化提高的差不多了,但電池技術還有提升的空間(電池組件往往佔到整車成本的四至六成)。特斯拉官方消息,其自研的“4680電池”在2023年將陸續批量生產並投入使用。該電池不僅能夠提升16%的續航裏程,同時降低14%的生產成本。

傳統的4S店銷售體系,廠家的指導價只是“指導”,沒人當真。在真實的購車場景中,可以給出大幅的折扣。車主剛提車就算降價自己也不知道,畢竟廠商的指導價永遠“堅挺”。業內甚至流傳一種說法:“八折馬,七折虎,六折豹”,即寶馬往往打八折,路虎往往打七折,捷豹往往打六折。而特斯拉是直營體系,價格極其透明,說降價就是降價,到哪去都是這個價。

“喫一塹長一智”?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樂見特斯拉大幅降價的。特斯拉官方消息一發布,各地新提車車主紛紛表達不滿。上海、西安、深圳、成都、長沙、蘇州等多地的車主开始發起“維權”,與特斯拉交付中心和线下門店溝通,要求補償損失。有消費者在特斯拉門店前拉出橫幅,自稱“被割的韭菜”,還有車主高喊“退錢”等口號。成都某特斯拉門店更是爆出把店內的周邊禮物、零食及飲料等一搶而空的新聞。

車主們的不滿,從情感上是可以理解的。有些車主剛剛提車沒幾天,所支付的價格與現在的價格就相差好幾萬,自然感覺喫了大虧。更有甚者,在公布官方降價之前,特斯拉銷售多次催促車主提車,表示“最低價”或者“補貼很快會取消”等原因督促客戶下單(這個是銷售人員的話術,是不是代表公司的行爲還不好說,事情要一碼歸一碼)。

行爲經濟學中有個“損失厭惡原理”的說法,指人們在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的時候,往往認爲損失比更令他們感以接受。損失帶來的痛苦要遠大過收益帶來的興奮。

特斯拉畢竟只是個消費品,不具有投資屬性。它的價值在你提車的時候就开始損耗了,就把它想象成個大號的蘋果手機,換代降價促銷不是很正常的市場銷售行爲?哪有什么降價“維權”的依據?

在公布降價之前,特斯拉仍按交易當時的市場價格與消費者訂立並履行合同,這無可厚非。如果後籤訂的合同裏沒有明確的保價約定,消費者存在異議,就需要自己搜集如特斯拉公司存在欺詐行爲、締約過失的證據,否則是打官司也是白扯,會敗訴的。總體來看,這類維權更多的是情緒宣泄的行爲藝術,沒有多少實際的社會意義。

當然,特斯拉也不是沒栽過,但不是通過這類“維權”,而是實打實的法律訴訟。比如在2019年,美國的一些特斯拉Model S車主發現,自己的車子出現了動力電池電壓降低的情況,隨後特斯拉發布了一些更新程序,在2020年初解決了該問題。

車主們認爲,特斯拉通過OTA形式“鎖電”,強行限制車輛的性能,這損害了車主們的權益,於是進行投訴,並發起了法律集體訴訟。官司最終在2021年7月和解,代價是特斯拉同意向超過1700名車主支付150萬美元,其中41萬美元用於支付律師費用等官司成本,每個車主則獲得大約625美元的賠償。

懸念留給造車新勢力

在企業利益和消費者口碑上,特斯拉會毫不猶豫選擇前者。根據相關媒體報道,特斯拉中國區在宣布降價後,在華三天內獲得3萬輛訂單,官網由於短時間內大量訂單湧入,一度宕機。均店真實訂單110-130個,進店量環比增長450%,在用戶畫像方面,基本屬於新購行爲,並且是直接到店下單,這就是特斯拉希望通過降價達到的效果。

特斯拉連環降價,把壓力傳導給幾乎所有的車企,傳給了比亞迪、蔚小理、問界、極氪、哪吒等造車新勢力,以及BBA、奇瑞、長城、吉利等傳統車企。降價之战只是這場行業競爭腥風血雨的开始,有些企業可能還沒开始,就要面臨結束的現實。

造車新勢力們普遍還在虧損,是沒多少降價的底氣,那就要想辦法把自家的售後服務做好(延長整車質保或贈送基礎保養),提高產品的性價比,最大限度地爭取消費者(對於汽車工業國家已經幫扶了幾十年,是時候逐步放开管控了)。

今天,中國人能用世界最低的價格买到世界的主流車型,這在過去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那么你覺得,特斯拉有沒有完成組織上交給它的任務呢?

$特斯拉(NASDAQ|TSLA)$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特斯拉2023年放大招,考驗造車新勢力的時刻到了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