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勢力圍剿BBA,軟柿子是誰?
1年前

新能源造車新勢力的崛起,對於曾經風光無限的老牌豪華車企,正呈現出摧枯拉朽般的橫掃之勢。

最新的乘聯會數據顯示,2018-2022年,售價30萬以上的乘用車年銷量從120萬輛翻倍至250萬輛,在整體汽車市場下滑或者微增的態勢下,還能夠保持每年15%以上的同比增速。

但如果僅看以BBA爲代表的傳統燃油車豪華品牌,豪車市場的快速增長並未帶來多少好處。

2020年,30萬以上級別燃油車銷量達到高峰,隨後开始下滑,2021年同比下滑4.03%,2022年雖然有1.71%的增速,但低於整體市場的3%。

形成明顯對比的是,30萬以上的新能源車銷量一直保持相對較高的增速,尤其是2020年以後,連續三年都實現了80%以上的同比增速。

從整體汽車市場佔比上來看,豪華燃油車的份額也從90%以上,下滑至2022年的70%左右,而新能源車則從2020年的不到7%,迅速提升至30%左右。

毋庸置疑,造車新勢力的攻勢已經觸碰到了老牌豪華車企。不過,BBA們拖拖沓沓,直到現在還沒找到快速“通電”的好辦法。

時代變了,優勢沒了

單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數據,近些年在國內BBA確實被新勢力吊打。

2022年扣除插電混動等車型,三家豪華車企的電動核心車型銷量十分慘淡。即使表現最好的寶馬,電動車型銷量也僅爲4.18萬輛;奔馳和奧迪雖未透露全年具體銷量數據,但在2022年前三個季度,奔馳EQ系列銷量爲1.2萬輛,奧迪e-tron系列甚至都未能過5000輛。

而包括特斯拉、蔚來、極氪在內的國內外新勢力,甚至比亞迪、長城這些本土車廠,每月的新能源車型出貨量,都在無情地吞噬着BBA的腹地。

追溯過往,造成如今結果的原因,或許可以歸結爲錯失轉型時機,但在「科技新知」看來,BBA的核心競爭力不適用於當下的時代,才是關鍵的症結。

燃油車時代的豪華品牌,除了“大氣”外,在動力系統、核心技術等方面總有一些令人交口稱贊的“殺手鐗”。

寶馬有直列六缸,奧迪有TFSI、Quattro,奔馳亙古不變的產品調性也能抓住不少忠實客戶。此外,後輪驅動也幾乎是豪華品牌車型的專屬。

但進入新能源時代後,BBA幾乎完全喪失了燃油時代的技術優勢,各家的動力總成與吉利、長安、比亞迪等本土新秀品牌並無本質差異。

並且對於消費者來說,電動車看到的只是電池電量、續航裏程等幾個完全客觀、沒有情感的數字,無論是811電池、523電池還是其他型號,不會像燃油時代的1.5T、2.0T動力那樣,在駕駛體驗上出現明顯的差異化。

BBA強大的動力性能優勢,在電池動力的普及下急劇貶值。

在電車還未崛起之前,若想體驗4秒的百公裏加速,最便宜的選擇都得是售價100萬元左右的寶馬m power系列、奧迪RS系列以及奔馳的AMG系列。但如今50萬元以下、百公裏加速4秒以內的電車產品隨處可見。

另外,汽車智能化的發展對固有的市場格局更有顛覆性。智能化系統所扮演的角色,本質上才更像是燃油時代的發動機。

燃油車的六缸當然比四缸貴,四驅當然比兩驅貴,但在智能化時代,更好的軟件和算法並不需要更高成本,只需要更多的道路數據。

例如,特斯拉的智能水平之所以領先,不是因爲它用了更貴的傳感器或者更貴的芯片,而是因爲它的電子電器架構設計更爲簡單合理,同時也因爲它擁有更多的用戶在一刻不停地收集道路數據,幫助其不斷優化算法。

雖然BBA燃油車的出貨量還十分可觀,但與造車新勢力相比,這些老套的關乎水溫、車溫的傳感器,並不能夠爲其智能化發展提供太多價值。

事實上,以BBA爲代表的老牌豪車廠,並非沒有積極轉型,只是他們低估了國內汽車市場電動化的速度。

油車橫掃,電車跌倒

在電動化大潮來臨之前,BBA曾壟斷了國內豪車市場30年之久。

早在1987年,大衆將以千噸計的技術圖紙從奧迪英戈爾斯塔特總部空運到長春,一年後一汽开始在老紅旗生產場地裏組裝奧迪100。這台不怎么“純粹”的德國豪車,滿足了彼時中國官員對專車的所有想象:高檔大氣、內斂沉穩。

十年時間,一汽總共生產了10萬台奧迪100,銷售收入311億元,是6.25億元總投資的10.6倍。

不過,那時的奧迪上進心尚存,堅持在“加長軸距”這件事上不松口。提報一遍不行就十遍,一天不行就十天。終於初代加長版A6(換代奧迪200)下线,6年時間賣出去20萬台。

嘗到甜頭的奧迪,此後开始大張旗鼓地在配置上“偏心”中國,大天窗、厚座椅、寬頭枕,一切以“面子”爲重。當第六代A6上市時,代表加長版的“L”也被光明正大地綴在尾標上。

而沒能佔得先機、找到國內消費者喜好的奔馳、寶馬,只好一直是跟在奧迪後面“喝湯”。

轉折發生在2011年,公務用車改革讓奧迪在國內市場遭遇第一次危機。相比於奔馳、寶馬,奧迪年輕、家用、多功能的轉型計劃略晚,其大哥地位也开始動搖,前兩者後來居上,开始平分市場紅利。

從1986年到2019年,BBA幾乎主導了中國“燃油豪華車”這門生意的走向,但“酒足飯飽”之後似乎都沒了剛進國內時的上進心。

2018年秋天,初創新能源汽車公司蔚來开始交付,後續有理想和小鵬迎頭趕上,以“蔚小理”爲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开啓了國內汽車電動化時代。

那一年的BBA並非沒有電動車產品,奧迪的e-tron系列、寶馬的i系列、奔馳的EQ系列都有相關規劃。可以說在品牌影響力上,無論全球還是中國,BBA都理應是蔚小理的祖師爺。

但問題在於,BBA們低估了中國消費者對電動車的熱情,導致相關產品系列進入國內時間太晚;同時又高估了品牌在電動化時代的溢價能力,定價過高。例如續航僅爲265公裏的奧迪Q2L e-tron,售價達到了22.68萬元。

隨後,以BBA爲代表的德系豪華品牌都在賭一件事——電動車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不會成爲市場主流。

這就導致從2019年到2022年,國內電動車出貨瘋漲,但在BBA的車庫裏,還沒有一台能扛槍的電動車出現。

當第一批造車新勢力的產品,還只是幻燈片時,就有一種聲音成爲一大批人的共識:德系豪華品牌一發力,瞬間幹翻新勢力。即便是在兩年前,這種觀念也沒有太大動搖。

但不得不承認,短短幾年時間,德系豪華車的新能源不但沒能幹翻新勢力,反而被打得找不着北。

時代變了,雖然BBA們在燃油車市場還能夠持續盈利,但市場份額正在不斷被蠶食。不過在未來宏大的發展战略中,還是能看到這些老牌豪車廠重整旗鼓的決心,當然亦能看出,哪一家已處在掉隊邊緣。

進入下半場,誰先掉隊?

燃油車時代的奧迪,無疑在豪華車企中跑得最快;但進入下半場後,奧迪的新能源轉型節奏明顯偏慢。

作爲對比,2022年6月,寶馬i3就已經在寶馬裏達工廠投產,而幾乎前後腳,奔馳EQE在北京順義工廠下线。但此時奧迪在華首個新能源車基地才剛剛开工,正式投產時間大約在2024年,相比於兩個老對手,晚了整整兩年。

而這背後的主要原因,與奧迪在華復雜的投資思路,脫不开關系。

作爲BBA中唯一一家擁有兩家合作夥伴、三家合資公司的品牌,從銷售渠道到股比,奧迪都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博弈。

最終,直到2021年2月奧迪在華的投資版圖才算最終敲定:負責銷售的一汽大衆奧迪銷售事業部獨立成爲一汽奧迪銷售公司,奧迪一汽新能源產品的銷售也將由該公司負責,形成了奧迪新能源汽車生產端由外方控股,銷售端由中方控股的局面。

然而早在2018年合資股比政策剛剛开始落地時,寶馬就打響了外方提升股比的第一槍。華晨寶馬從原有的50:50,變成了寶馬股比提升至75%;北汽奔馳的合資中,戴姆勒雖然也一直在尋求提升股比,但是因爲沒有其他合資計劃反而相對穩定。

在奧迪與一汽博弈的日子裏,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僅僅在工廠這一環,奧迪就已經落後太多。唯一欣慰的,大概是寶馬、奔馳在電動化上也沒有太大進展。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奧迪在抓緊建設工廠的這兩年,市場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誰也無法預料。

另外,奧迪最致命的問題是——電動車時代還在用燃油車時代的老思路,熟練地在MEB平台上換殼,然後把車扔到兩家合資公司去賣。

Q5 e-tron換殼大衆ID.6,在上汽奧迪門店裏成爲一台擺設;Q4 e-tron套娃大衆ID.4,雖屬一汽,但也不招人喜歡。更絕的是,這兩款車甚至都直接繼承了大衆ID系列飽受爭議的後輪鼓剎,成爲奧迪旗下唯二使用該設計的量產車。

當然,奧迪J1平台下的RS e-tron GT,PPE平台下的A6 e-tron和Q6 e-tron從性能上來看都是好車,但前者售價比保時捷Taycan還貴,後兩者國內上市遙遙無期。當下最真實的情況就是,任何一個不只是衝着品牌購車的消費者,都會覺得奧迪電動車的吸引力太弱了。

電動車作爲全新品類,消費者一定希望找到新體驗、新感覺,除了產品外,自然也包括服務體驗。

特斯拉、小鵬屬於產品硬實力路线代表,自研三電、自動駕駛和芯片,給消費者帶來區別於燃油車的駕駛體驗,寶馬當下走的路线類似於此;理想、蔚來則走服務軟實力路线,通過強化定位、搭建社交圈,來獲取消費者的忠誠,這也是奔馳所擅長的。

而奧迪電動車的體驗大旗,直到今天也沒有豎起來。續航表現平平,自動駕駛聊勝於無,外觀內飾平淡無奇,傳統的經銷商模式更是難以組建車主互動渠道,產生足夠多的用戶觸點,單用燃油車時代積攢下的名聲當槍使,很難招架新勢力們的進攻。

2022年豐田旗下豪華品牌謳歌正式退出中國市場,英菲尼迪、雷克薩斯等二线豪華品牌也开始急速下坡,銷量被新勢力迎頭趕上。德系豪華品牌會不會逐漸被替代暫不可知,但不可否認,未來如果沒能給到消費者足夠多的超額想象,BBA必然會在市場份額與品牌溢價之間,失去至少一個。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新勢力圍剿BBA,軟柿子是誰?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3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