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鄭仲嵐/岸田文雄訪烏的「現實面困難」為何?
1年前
名家論壇》鄭仲嵐/岸田文雄訪烏的「現實面困難」為何?
效法歐美各國:岸田文雄訪烏克蘭的「現實面困難」為何?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俄侵略烏將滿一年
2月24日就是俄國侵略烏克蘭滿一週年,以歐美自由民主陣營為主的G7國家,預計將舉辦線上峰會,重申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持。
一年以來,無論是烏俄兩國都是損失慘重,能源與糧食價格也讓全世界受到衝擊。歐美各國除了表態譴責俄國、支持烏克蘭外,許多時任的領袖級人物,都紛紛前往烏克蘭首都基輔與總統澤倫斯基會面,表達力挺態度。而最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是否能訪問烏克蘭,也成為國內熱議話題。
該件邀訪起因,是在年初的1月6日,岸田文雄與澤倫斯基進行約30分鐘電話會談。會議中岸田表示日本將提供烏克蘭各項民用物資支援,幫助渡過寒冬難關。目前烏國境內基礎設施持續受到俄國轟炸,斷水斷電等讓民間社會陷入困境,澤倫斯基除了表達謝意外,也當面邀請岸田文雄務必來基輔進行國是訪問。
岸田隨後對日本記者團表示「雖然暫時沒有任何的規劃,但我們會衡量各種狀況後做出回應」。而在隨後1月22日時,岸田內閣的副官房長官木原誠二在接受電視台專訪時也稱「我們一定會好好對此研究規劃」,隨後各家媒體紛紛報導,引述首相官邸多位幹部的回應稱,預計在2月24日侵略滿一年前後進行國事訪問。
一旦岸田文雄能訪問烏克蘭,將是英、加、德、法、義後,第6個訪問基輔的G7領袖。不過隨後岸田能否順利訪問烏克蘭,不少問題陸續浮現檯面。
訪問基輔的困難點
首先就是安全維護的問題。前述G7國家領袖前往基輔時,都會帶有大批隨扈,部分是軍人背景、另外則是國安團隊與警察部隊,考量烏國情勢,都是主客兩方各自負擔部分人力。而依據日本現行法律,自衛隊雖然可以派遣到國外進行維和,但卻沒有法源依據可以進行隨扈般「戒備」,成為難題。
加上如果岸田是於侵略一年前後訪烏克蘭,烏國國安單位先前也強調,難保俄國不會趁著侵略一年前夕,進行部分大規模攻擊。假若基輔或周遭到時也在範圍內,那將成為國際的大事件,木原誠二隨後也稱「因為是發生紛爭的地區,因此安心安全是最重要的」。
再來就是訪問時一定要極其機密,如同先前前英國首相強生訪問基輔時,就是在迅雷不及掩耳地情況下訪問,並透過搭火車過境等,讓飛機移動不易被察覺。但岸田如果要於2月中下旬前往烏克蘭,當時正時值國會開議,勢必要請假三天左右。一但請假被發現,就算有先跟媒體約法三章,但消息還是很容易走漏,形成國安危機。
加上前往烏克蘭,當下最快的方式就是飛往波蘭華沙後轉陸路進烏國國境,從日本飛不只要避過烏國領空,甚至俄國、中國領空都要避免,無形間增加移動時間。如何確保至少「穩定的三天空擋」成為高難度挑戰。
岸田本人衡量決定
因此,如果日烏兩國元首要見面,相對容易的解決方案就是在2月24日的G7網路峰會上,也邀請澤倫斯基線上與會。其中,也一度出現岸田與澤倫斯基有望於美國紐約面對面舉行峰會等提案。不過這麼一來,就變成澤倫斯基要離開烏克蘭到美國一趟,對於烏國的局勢來說,未必是最好選項。
目前G7除了日本外,還有美國總統拜登尚未前往基輔當地訪問。但相比下,美國的國務卿布林肯與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等先前都去過基輔,日本則是尚未有一個大官與會,明顯需要有人以實際現身表達支持態度。
日本大學的危機管理學部教授福田充,面對《朝日新聞》採訪時就認為,岸田文雄能基輔訪問固然重要,也可以顯現日方人道與經濟支援的用心,但過去1983年也曾發生緬甸仰光針對國外領袖訪問時進行恐怖襲擊,必須小心謹慎。而強生當時的訪問不僅是精心計算、甚至帶有點演出成分,但確實收到效果,可說是成功範本。
但最終會如何決定,還是要端看岸田文雄本人想法,而他確實對「親訪基輔」一事有其堅持。日本在二戰後,就未有首相曾親赴戰地訪問,如果岸田成行,將成為首例。面對戰場瞬息萬變局勢,是否有必要暫停國會內的辯論,冒險前往當地,同時也將左右岸田文雄的聲望。
●作者:鄭仲嵐/駐日本東京記者。1985年生。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過去任職台灣的電視臺,現定期供稿給BBC中文、德國之聲中文與鳴人堂、關鍵評論網等台灣媒體。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
名家論壇》朱駿/台灣發展模式已到必須調整的關鍵時刻
名家論壇》徐佳馨/利率政策鷹鴿大戰,民眾如何自保?
名家論壇》錢震宇/陳建仁的世上光、地上鹽
名家論壇》邱師儀/麥卡錫來台機率大,展現防衛台灣意願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名家論壇》鄭仲嵐/岸田文雄訪烏的「現實面困難」為何?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