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該醒醒了
1年前

撰文 蘇舒

編輯 李信馬

圖源:ICPhoto

2023年开年,英特爾的“頹氣”顯露無疑。

先是公布了業績營收雙雙大幅滑坡的2022年年報及四季度財報。

這份財報被外界稱爲英特爾史上“災難級”的財報。四季度財報顯示,營收同比降28%至140億美元,創下了2016年以來的季度營收最低水平;淨利潤由盈轉虧,虧損達7億美元,同比下降114%。

整個2022年,英特爾的表現都十分慘淡,全年營收爲631億美元,較2021年的790億美元下跌20%,淨利潤爲80.14億美元,較2021年的198.7億美元暴跌60%。

財報發布後第二天,英特爾股價一度大跌近11%,截至收盤跌幅6.41%,當日市值蒸發約80億美元。

(來源:騰訊自選股)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貫以“不差錢”形象示人的英特爾也不得不過起了節衣縮食的日子。去年10月,英特爾就曾宣布計劃在2023年推動30億美元的成本削減。此後,英特爾一直在陸陸續續進行小規模裁員,但一直未透露最終計劃裁減的人數。2022年年報發布後不到一周的時間,英特爾就爆出大規模降薪的消息。

更糟糕的還在後面,英特爾方面稱,2023年一季度的業績表現將再低於預期。

英特爾CEO基辛格在公布降薪消息的同時,將過往的故事分享給了員工,用以激發員工共度難關的士氣。

在1980年代,英特爾稱霸半導體行業之前也曾歷經了不少艱難險阻。但相比而言,如今英特爾面臨的轉型之痛更爲兇猛。畢竟,時移勢易,現在的英特爾可以說是內憂外患,PC大環境寒冬、競爭異常激烈,而英特爾依舊沒能走出自己的PC舒適圈。

1、PC寒冬期,英特爾業績慘淡

英特爾業績下滑的引线,在2022年二季度就已經點燃。

據英特爾二季度財報顯示,其單季虧損達5億美元。這也是第一次打破了持續盈利30年的神話。盡管三季度淨利潤有所回升,但緊隨而至的是四季度虧損近7億美元,以及預計2023年一季度將持續虧損。

英特爾將業績大跌的原因歸咎於兩點:個人電腦(PC)芯片銷售下滑、服務器硬件市場競爭激烈。

2022年,英特爾重新劃分出六大事業部,並分別計算各事業部的營收。這六大板塊分別是客戶計算事業部(CCG)、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事業部(DCAI)、網絡與邊緣事業部(NEX)、加速計算系統與圖形事業部(AXG)、英特爾代工服務(IFS)、Mobileye(旗下智能駕駛子公司)。其中,英特爾近八成的營收來源於CCG和DCAI這兩大事業群。

CCG和DCAI分別面向PC處理器市場和數據中心處理器市場,從一季度到四季度, CCG營收分別同比下滑13%、25%、17%、36%,而DCAI僅在第一季度實現營收同比增長22%,第二、三、四季度營收分別同比下滑16%、27%、33%。

PC市場消費疲軟並不只出現在2022年四季度,早在2021年,全球PC市場規模逐漸萎縮,多年以來處於存量盤整期。根據全球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貨量爲6530萬台,同比下降28.5%,創下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最大季度跌幅。

在最新的財報會議上,基辛格還透露,短期內由於PC終端廠商去庫存,2022年英特爾的出貨量低於市場需求10%。由於市場需求惡化超預期,預計2023年PC出貨量可能爲2.7億台。

除了市場寒冬外,隨着AMD、ARM的崛起,英特爾在PC芯片市場稱王稱霸的時代已然過去,其市場份額也逐漸被對手蠶食。也正是爲了減輕對PC芯片業務的依賴,英特爾試圖將包含數據處理器在內的數據中心業務發展成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线。

2018年,英特爾宣布計劃推動公司從“以PC爲中心”轉型爲“以數據爲中心”,服務器處理器战略意義進一步提升。2019年疫情導致對线上辦公的需求大幅爆發,數據中心業務也乘風而上,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2021年,全球疫情形勢逐漸放开,市場需求回落,以及處理器服務器市場競爭激烈,讓英特爾第二曲线的增長逐漸停滯。2021年,英特爾DCG(數據中心事業部)營收爲258億美元,同比下滑約1%。2022年,英特爾重新整合的DCAI營收爲192億美元。

此外,2022年英特爾業績慘淡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中國市場。

近幾年來,受中美貿易摩擦,華爲等民族品牌的崛起,中國消費者對美國品牌的排斥心理等因素影響,英特爾在中國的市場也充滿不確定性,在中國市場的業績也逐漸开始走下坡路。據悉,在2022年,中國大陸市場的營收同比2021年下滑了25%。

2、英特爾難出舒適區:移動端發力太晚,新領域創新不足

知乎上有人曾寫下這樣的段子:如果讓我挑一家外企安享晚年,硬件我選英特爾,軟件選微軟。目前看來唯一的問題是,我年紀太小,選英特爾可能撐不到退休的那一天。

看似誇張,也一定程度上講出的英特爾的現狀。2022年“災難級”的業績,只能說“喫老本”的英特爾終於走到了坐喫山空的臨界點上。

二三十年前,英特爾憑借着PC芯片推動了個人電腦、互聯網的繁榮。1992年,英特爾成爲世界第一大半導體供應商。直到現在,不少80後、90後對自己人生中第一台電腦的記憶還停留在上一張藍色標籤紙上,那張紙上印着的“Intel Inside”,也是英特爾輝煌歷史的印記。

(來源:IC photo)

隨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曾經开啓一個時代的英特爾,卻未能跟上新時代的步伐。

“英特爾在移動端發力太晚,新領域又創新不足。”談及英特爾現狀,有相關分析師表示:“早在十年前,英特爾就需要改變,需要創新。但英特爾始終沒能邁出舒適圈,反倒是競爭對手們一個又一個發力,並反超。比如說,英特爾被ARM架構在內的移動芯片架構趕超,x86芯片架構又被AMD壓制。”

在PC時代甚至移動互聯網早期,PC CPU 市場一直被 x86 架構主導,英特爾長期佔據着這個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彼時的英特爾作爲行業的天花板,保持着每年CPU性能個位數的提升節奏,在半導體工藝制成上也一直遵循着英特爾創始人之戈登摩爾提出的“摩爾定律”。

直到2016年,AMD 推出了 Zen 架構,CPU性能开啓趕超英特爾時代。而AMD能夠在這個時間段發力趕超英特爾的原因,還是在於英特爾輕視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在拒絕了蘋果手機芯片的訂單後,機會給到了AMD,AMD开始在移動生態以及PC芯片同時發力。

2020年,全球半導體行業迎來過短暫的春天,但此時的英特爾一方面要面對蘋果宣布Mac處理器棄用英特爾產品线的“噩耗”,另一方面,由於“摩爾定律”逐漸失效,英特爾Tick-Tock(一代產品更新制程,一代產品更新架構)的節奏被打亂,芯片制程延後又進而導致架構升級節奏被打亂,期間英特爾不斷被對手反超。

英特爾並非沒有嘗試改變,在蘋果M系列芯片發布後,受到刺激的英特爾在2021年推出了12 代酷睿處理器,性能甚至部分趕超了AMD和蘋果M1芯片。爲了應對被打亂節奏的Tick-Tock,英特爾也試圖通過先進的封裝技術重回芯片制程行業龍頭地位。

盡管如此,一直依靠高速升級換取頂尖地位的公司,小步前進就算是落後,更別說同時段,競爭對手們正在探索、創新和轉型。

如今,半導體市場風雲早已變幻。

除了蘋果自成一派且獨領風騷外,在移動CPU市場,高通、聯發科你追我趕,PC CPU 領域ADM強勢發力,英偉達轉身投入AI芯片重煥新生。甚至在架構層面,x86架構开始被Arm架構,以及开源RSC-V所替代,CPU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

當行業迎來寒冬期時,英特爾立刻被打出內傷。

“我懷念過去的10年,那時候的英特爾多么努力,多么輝煌。”網友“溜達兔”在知乎上留言。

但現今,英特爾的輝煌成績,早已經被埋上了厚厚一層灰。躺在舒適圈的英特爾,該醒醒了。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英特爾,該醒醒了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