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泰國、新加坡特約記者 李百加 辛斌】彭博社1日報道稱,隨着中國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東南亞地區對未來發展前景保持樂觀,該地區制造商已开始換擋提速。
標准普爾全球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隨着新訂單大量增加,東南亞工廠在1月份加大了生產和採購。價格下降和供應鏈中斷出現緩解跡象,這進一步提振了東南亞地區一些企業對未來幾個月工廠產出的信心。
其中泰國1月份PMI指數爲54.5,高於前一個月的52.5,領跑東盟國家。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PMI也都超過榮枯线。盡管上個月東南亞其他國家的PMI指數表現不佳,但多數國家的制造業狀況都有所改善。
對於東南亞地區的表現,標准普爾全球市場情報經濟學家瑪麗亞姆·俾路支表示:“隨着供應鏈方面的壓力緩解,以及通脹率低於疫情暴發後的平均水平,未來幾個月,東南亞地區的商業環境將能得到進一步改善。”她補充說,值得一提的是,市場需求狀況還將持續復蘇,並能夠在2023年往後的時間裏助力該地區的經濟增長勢頭。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本周發布的最新報告,各國央行的緊縮貨幣政策與俄烏衝突還將繼續影響2023年的經濟活動。但IMF仍略微上調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主要原因是中國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後,其對全球市場需求提振持樂觀態度。
彭博社在報道中表示,中國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讓亞洲其他國家燃起希望,東南亞地區與中國貿易往來較多的國家將很快產生更多的商品需求。隨着來自中國新訂單的增加、全球供應鏈的重啓,不少泰國當地企業已經开始忙碌起來。
“我們已經打造了一個強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基地,並希望借助中國經濟復蘇的勢頭,進一步加強泰國作爲東盟地區電動汽車生產中心的優勢。”泰國一家電動汽車生產基地工作人員瓦萬達近期在採訪中對《環球時報》駐泰國特約記者表示,不斷增長的客戶數量和來自東盟地區的強勁需求是他們對未來發展趨勢看好的主要原因。瓦萬達補充道,政府也同樣積極地認爲,經濟將在未來增長,並比去年更健康。
泰國作爲東盟第二大經濟體,在過去的50年,通過東部經濟走廊的建設和大量的政府投資激勵措施,在制造業方面不斷拓展。但泰國制造業依賴出口,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情況深深影響其經濟狀況。
數據顯示,2021年,中泰兩國貿易額增長33%,達到1312億美元。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下,中泰兩國貿易往來不斷加深。去年12月份,來自中國浙江、江蘇、廣東等多個省份的商貿代表團前往泰國尋找合作機會。記者了解到,除汽車行業之外,泰國電子和電氣、醫療美容器械等行業同樣也正在恢復生產、擴張業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美媒:中國新訂單湧入,東南亞工廠活躍起來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5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