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全球門戶”計劃能走多遠?
1年前

  2021年12月,歐盟提出“全球門戶”計劃,展現出加入全球基建的勃勃雄心。然而,一年多過去了,成果寥寥,引發外界甚至歐盟內部的批評與質疑。近日,歐盟“全球門戶”計劃終於开始有了新動作。只是,面對重重困境的歐盟,能推動“全球門戶”計劃走多遠?

  歐盟總算動起來

  最近,沉寂許久的歐盟“全球門戶”計劃有了新動作。

  據“政客”新聞網歐洲版報道,歐盟今年將在“全球門戶”框架下率先着手落實首批70個項目,包括在黑海海底鋪設數字電纜、建設連接地中海和北非國家的海底光纜以及在喀麥隆興建大壩和水電站。報道指出,歐盟希望盡快完成這份清單的制定。

  根據法國《費加羅報》消息,歐盟擬通過其“全球門戶”計劃向南非提供超過2.8億歐元贈款,用於幫助其燃煤電站改造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2.8億歐元中的近8800萬歐元來自歐盟預算,其余的將由歐盟國家承擔。

  據德國《商報》報道,德國政府已就“全球門戶”計劃向歐盟提出20個燈塔項目,包括:支持博茨瓦納和納米比亞建設大型太陽能發電廠、建設一條新的火車路线連接內陸國家布基納法索和加納海岸、在加納首都阿克拉附近規劃風力渦輪機項目等。

  2021年12月1日,歐盟正式公布“全球門戶”計劃,預計將在2027年前投入3000億歐元資金,協助發展中國家興建基礎設施。但在此後一年多時間裏,歐盟“全球門戶”計劃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這不僅引起了歐洲內部人士質疑,也招致了外界的批評。

  德國《交通報》報道稱,歐洲議員對“全球門戶”計劃的進展不甚滿意。迄今爲止最重要的項目,仍是去年2月在歐盟—非洲峰會上達成的投資計劃。除此之外,便是去年11月歐盟委員會在肯尼亞提出的4個旨在幫助改善非洲交通走廊的道路項目,其中還包括一個已經完成的項目。

  來自愛爾蘭的歐洲議會議員巴裏·安德魯斯直言,“全球門戶”並沒有帶來新的金融手段,就歐盟層面而言,沒有額外資金投入,“沒有新資金,就沒有新政策”。在他看來,“全球門戶”計劃就是一種宣傳策略,把一些過往項目重新包裝成新東西呈現出來。

  如今,歐盟似乎終於行動起來了。“‘全球門戶’計劃正在變得具體,現在我們是動真格的。”一名歐盟高級官員在談到項目清單時如此說道。外媒報道指出,部分歐盟“全球門戶”項目實際就像“低垂的果實”,在今年就有望开始完成开工建設、籤署諒解備忘錄或組織融資等,這些都是用較少的精力就能輕易實現的目標。未來幾年,歐盟將爲其他項目奠定基礎。

  計劃推進困難重重

  “歐盟最近的一系列動作,很大一個原因是要回應外界的批評質疑。”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丁純說,“有不少聲音指出,歐盟提出‘全球門戶’計劃一年多來,幾乎沒有能拿得出手的項目,問題出在資金運籌機制上:該計劃所需資金要靠歐盟非常有限的公共預算撬動市場和私人企業,這是致命弱點;加之,隨着能源危機、歐元貶值、美元升值加息等影響,資金困難加劇;歐盟各國战略重心隨着烏克蘭危機爆發轉移到安全問題上;‘全球門戶’計劃提出的項目必須遵循的高標准對很多發展中國家而言並不現實。”

  “歐盟推進‘全球門戶’計劃可謂困難重重,但是,歐盟近來的一系列動作也表明了其繼續推進該計劃的決心。”丁純指出,“歐盟提出‘全球門戶’計劃,背後有清晰的考量。一方面,隨着中國‘一帶一路’的推進,歐盟認識到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對基建有巨大需求;另一方面,歐盟對中國的定位由原來的全面战略夥伴改爲‘談判夥伴、經濟競爭者與系統性對手’,‘全球門戶’計劃具有明顯的針對‘一帶一路’的抗衡性,是具有战略意義的地區投資。”

  “‘全球門戶’計劃,是歐盟版本的全球基礎設施計劃,可以看作是歐盟對2018年出台的‘亞歐互聯互通’計劃的擴大和升級。該計劃的實施意味着,歐盟從大國博弈和國際秩序塑造的战略高度出發,格外重視基礎設施建設與投資問題,並尋求在此過程中維護歐盟利益和價值觀,體現其固守的‘規範性力量’,同時在世界動蕩變革期展現其地緣政治影響力和塑造力。所以,‘全球門戶’計劃是一種外交工具,主要爲战略目標而非發展政策服務,目的是‘在歐洲利益受到影響的地方遏制中國影響力’。”對外經貿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國家安全與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須隆強調,“值得指出的是,美國也於2021年起相繼提出‘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議、‘全球基礎設施與投資夥伴關系’等全球性基建計劃。美歐出於大國競爭和對抗思維,不能坐視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取得成功並贏得巨大國際影響力,因而設法提出對衝與替代方案,旨在通過抗衡‘一帶一路’而擴大自身國際影響力和塑造力,同時削弱中國國際影響力。在抗衡‘一帶一路’影響力方面,美歐顯然有高度的战略協同。”

  受制於對抗思維

  “歐盟雖然通過提出‘全球門戶’計劃表明了積極參與全球基建‘超級競爭’的雄心,卻心有余而力不足。”陳須隆說,“一是歐盟作爲烏克蘭危機的主要受害方之一,處境困難,陷於多重危機,經濟增長乏力,在財力等方面更加捉襟見肘;二是成員國更加注重本國利益,各國之間存在分歧,內部協調困難;三是歐盟計劃因試圖綁定價值觀等附加政治條件的做法難以被對象國所接受;四是歐盟战略自主性差,恐將受制於美國的全球战略而背離初心。”

  當前,全球面臨大面積基礎設施建設赤字,資金總缺口據估算高達13萬億美元,任何單一國家、任何單一方案都不足以獨自解決問題。

  據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報道,歐盟對外行動署祕書長斯特凡諾·聖尼諾預計,“全球門戶”計劃將在今年加速推進。但與挑战相比,歐洲計劃的規模相形見絀。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研究人員索朗熱·郭·沙特拉爾說,僅非洲每年就需要15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歐洲目前提供的資金“杯水車薪”。報道還指出,非洲大陸領導人已經注意到了“全球門戶”計劃資金的缺乏以及私人資金的不確定性。華盛頓非營利性智庫全球發展中心高級政策研究員、利比裏亞前公共工程部長摩爾說,“它被炒作爲中國‘一帶一路’的可行替代方案——一個由所謂‘透明、可持續和價值觀’驅動的替代方案,可這只是說說罷了。”

  “事實上,面對巨大需求,無論是歐盟‘全球門戶’計劃,還是美國的全球性基建計劃,都不應該是排他的。只有同心協力,聯手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全球互聯互通。”丁純說。

  陳須隆也指出:“歐盟‘全球門戶’計劃順應了互聯互通的時代潮流,會受到發展中國家歡迎,易在歐盟周邊找到機會,有望取得一定成功。但該計劃天生帶有很大局限性,受制於大國競爭與對抗思維,缺乏合作共贏思維,勢必導致因惡性競爭而過耗自損。如果歐方能強化‘一個星球’意識並與中方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或能將其‘全球門戶’計劃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共同促進各國之間的互聯互通和全球可持續發展,前路必然更加廣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歐盟“全球門戶”計劃能走多遠?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5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