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特爾發布2022財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631億美元,同比下降20%;淨利潤80億美元,同比暴跌60%。
其中四季度最爲慘烈,實現營收140.42億美元,同比大跌31.6%,淨虧損6.61億美元,去年同期還有淨利潤46億美元。
而且公司預計虧損將延續至2023年第一季度,其給出的一季度業績指引爲營收105億美元至115億美元,遠低於此前市場預期,而且大概率會繼續虧損。
漫長的PC時代,英特爾一直是PC處理器之王,和微軟組建的winter聯盟稱霸全球市場。因此這次財報突然雪崩,被分析師認爲是“歷史性崩潰”。
英特爾稱霸的時代,已徹底結束!
壹
英特爾暴雷,首先離不开行業周期下行。
財報顯示,四季度英特爾各大業務板塊全线崩潰:
個人電腦芯片業務(CCG)營收爲66億美元,同比下滑36%,利潤同比暴跌82%;
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業務(DCAI)營收43億美元,同比下滑33%;
網絡與邊緣事業(NEX)營收21億美元,同比下降1%。
個人電腦芯片作爲支柱業務,無論營收還是利潤都遭遇滑鐵盧,幾乎是英特爾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至暗時刻。
英特爾的CPU賣不動,主要受全球消費電子需求萎靡影響。
2020年疫情爆發後,线上經濟、居家辦公一度成爲主流,大幅拉動了全球PC出貨量。隨着疫情散去,員工回到辦公室辦公,PC市場再度遇冷。
2022年,全球PC出貨量一路下跌,二季度全球PC處理器出貨創下近30年歷史新低,同比降幅超15%。
三季度,全球PC銷售額同比大幅下滑15%;四季度出貨量同比暴跌近29%,創下20多年來最大季度跌幅。
整個2022年,全球PC銷量爲2.86億台,同比下滑27.8%,聯想、惠普、載爾等PC巨頭銷量都出現明顯下滑,惠普更是一度裁員6000人。
而這些企業的PC產品大都搭載英特爾處理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PC賣不動,手機同樣賣不動。據IDC預計,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爲12.4億台,同比下滑9.1%,原因是通貨膨脹、宏觀經濟挑战顯著抑制消費者需求。
今年1月,蘋果被曝由於需求疲軟,已向部分供應商砍單,減少包括AirPods、Apple Watch和macbook零部件的生產。
1月31日,三星電子也來業績暴雷。
其最新財報顯示,2022年四季度營收爲70.5萬億韓元,同比下滑8%,營業利潤4.3萬億韓元,同比大跌69%,創下10年來最大跌幅。
其中三星芯片業務暴雷最大,四季度營業利潤僅從2700億韓元,同比暴跌近97%.....
三星電子在財報中指出,芯片業務營收下滑主要由於下遊客戶存儲芯片還在消化庫存,而且需求下滑,存儲芯片的價格也在下降。
可見整個消費電子行業的寒氣,不止傳到英特爾,蘋果、三星等巨頭也無法幸免。
面對歷史性崩潰,英特爾立即啓動降薪節流計劃。2月1日,外媒稱英特爾將全面削減管理層薪酬,以節約資金用於扭虧計劃。
其中,首席執行官Pat Gelsinger基本薪資將下調25%,最高行政領導團隊的薪資將下調15%,高層管理人員減薪10%,中層管理人員減薪5%,7級以下員工和小時工不受影響。
英特爾在聲明中說,“這些調整意在對高管產生更大的影響,將有助於支持投資和人力所需,以加速轉型,實現我們的長期战略。”
降薪、裁員之類的動作,雖能降低運營成本,卻無法解決英特爾的深層危機。
貳
從上世紀80年代,英特爾推出PC處理器後便基業長青,貫穿了整個PC時代,稱霸芯片行業。
幾十年來,英特爾在PC處理器領域獨大,不論Windows系統,還是蘋果系統,幾乎都得用英特爾自研、自產的CPU。
正是因爲這種壟斷地位,英特爾常年是全球收入最高的半導體公司,淨利潤最高達到210億美元。
直到蘋果iPhone誕生,全球跨入移動互聯網時代,蘋果、高通、華爲等手機處理器巨頭相繼崛起,英特爾的王座才开始松動。
2007年蘋果推出iPhone前,曾找到英特爾請求合作,卻被英特爾以手機芯片市場太小拒絕,無奈之下只能找三星代工其芯片。
蘋果之後,高通、華爲海思等芯片設計企業都瞄准移動手機芯片業務,喫到了智能手機10年紅利,而心高氣傲的英特爾錯失移動互聯網大潮。
即使在其最堅固的PC處理器領域,英特爾也出現裂痕。
前幾十年,英特爾憑借X86架構高歌猛進,獨霸全球PC處理器,成爲全球最大的芯片公司之一。
壟斷帶給英特爾超額利潤,卻讓蘋果等合作夥伴深感壓力。因爲英特爾處理器一直偏貴,2020年蘋果Mac終於放棄英特爾,使用基於ARM架構的自研M1處理器。
蘋果拋棄英特爾後,ARM以及RISC-V架構逐漸崛起,有分析師預測,到2026年,ARM架構將佔據30%的PC市場份額、50%的雲服務器市場份額。
對手挑战下,傳統的Wintel聯盟已岌岌可危。
此外,英特爾在芯片制造環節的領先優勢也被瓦解。
從1947年晶體管被發明,70多年過去,全球芯片產業已非常成熟,各國分工明確,主要分爲材料、設備,設計、制造,封測等環節。
比如日本專攻材料,荷蘭阿斯麥設備獨大;美國的高通、蘋果、AMD、英偉達等巨頭專攻設計;中國台灣的台積電專攻制造。
唯獨英特爾和三星一直不愿意搞分工,仍舊堅持IDM模式:集芯片設計、制造、封測等環節於一體的生產模式,基本不需要依賴別人。
多年來,美國大部分芯片制造廠已關閉,轉由台積電、三星等企業代工,本土芯片企業專心做設計。
英特爾堅持保留生產线,它認爲兼顧設計和生產有助於創造出更好的半導體產品。
在蘋果扶持起台積電之前,英特爾在芯片先進制程上領先,隨着台積電的代工模式跑通,英特爾連最後的優勢也丟失了。
叄
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曾提出“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芯片上可容納晶體管的數量,大約每2年就會增加一倍,性能也跟着提升一倍。
英特爾近些年的技術創新常被指責擠牙膏,早已偏離摩爾定律設定的軌道,被台積電、三星反超。
2020年7月,英特爾宣布其採用7nm工藝的CPU將推遲半年發布,此舉震驚行業,因爲當時台積電5nm芯片都量產了,英特爾連7nm都搞不定,這已經屬於徹底掉隊。
從那之後,英特爾在全球芯片行業的地位一落千丈,市值也一路下滑。
截至2023年1月31日收盤,全球主要芯片巨頭中,台積電市值4809億美元,英偉達市值4806億美元,AMD市值1212億美元,英特爾市值僅剩1169億美元(約7879億元),徹底落後於對手。
2020年缺芯危機刺激,加上台積電在芯片制造的強大,深深刺痛了各大芯片強國,倒逼美國、韓國、歐洲加大對半導體行業的扶持。
2021年,韓國政府宣布10年內投資510萬億韓元(約3萬億元),打造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制造產業中心。
其中僅三星一家就要投資171萬億韓元(約1萬億元),以提升在晶圓代工領域的實力,決战台積電。
美國也不會看着英特爾衰落,決定投資500億美元(約3215億元)用於重振半導制造,從而減少對亞洲代工廠的依賴。
其中,英特爾公布“IDM 2.0”战略,試圖擴大採用第三方代工產能,打造世界一流的代工業務,從而與台積電、三星搶奪市場。
2021年3月,英特爾宣布投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兩座晶圓廠;2022年初,又宣布將投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俄亥俄州建造兩個芯片制造廠。
新建大型芯片制造廠,無疑要持續燒錢,建成後能否在先進制程上趕超台積電也是問題,英特爾的反擊之路充滿變數。
從2022年財報暴雷來看,所謂的IDM 2.0战略或許已於事無補,屬於英特爾的時代徹底落幕了。
而對於華爲、中芯國際等大陸芯片企業而言,外界施壓越大,或許未來成長空間越大!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大跌60%,英特爾爲何“歷史性崩潰”?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