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實樂教育陷私有化迷局:福禍相依,未來何去何從?
1年前

說起教育機構博實樂,可能大家並沒有印象,但談及房地產知名品牌碧桂園,市場這再熟悉不過了。

然而,這兩個看似毫無關系的企業,背後卻有着巨大的聯系。

據悉,博實樂教育(NYSE:BEDU,下稱“博實樂”)原爲桂園教育集團,系碧桂園(HK:02007)旗下公司,是一家多元化教育集團。

目前博實樂在全國擁有K12國際學校、雙語學校、幼兒園以及培訓學校,業務還包括海外遊學、國內營地、教育科技等,擁有北京師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倫敦大學學院、劍橋國際考試委員會等頂尖合作夥伴。根據官網,博實樂在全球運營及服務超百所園校,學生數量超過5.8萬人。

但遺憾的是,背靠碧桂園這棵大樹的博實樂,不僅沒有解決虧損難題,而且高管頻繁變動,“私有化”能成爲最好歸宿嗎?

一、昔日風光無限,“吸金”能力凸顯

事實上,曾憑借“地產+教育”模式大放光彩的博實樂,誕生卻只是個巧合。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博實樂創始人楊國強似乎頗有同感。

90年代初期,當時楊國強還是只是一個包工頭,承包着順德碧桂園項目,但因資金問題,項目开發商“跑路”了,按照當時的情況,順德碧桂園項目會爛尾,楊國強也收不到錢。就在楊國強一籌莫展之際,有人給他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那就是在順德开一個名校,一方面通過學校的人均預付20萬教育儲備金解決資金問題完成爛尾樓,另一方面通過名校來促進銷售。

楊國強也真這么做了,從結果來看還很成功。1993年廣東碧桂園學校打着北京景山學校順德分校的品牌开始籌建;次年學校开學,首批學生約1000人,籌集資金約2個億元。這筆資金不僅使楊國強順利完成順德碧桂園爛尾樓,而且所形成了“地產+教育”的模式促進了地產銷售,楊國強也因此從包工頭走上地產开發的道路。

2015年,博實樂迎來人事變動,何軍立上任CEO。

“新官上任三把火”,何軍立最大的“火”莫過於帶領博實樂扭虧爲盈。上任當年迅速完成博實樂的集團化和專業化,實現收入10.4億元,稅後淨利潤9800萬,由上年虧損約4000萬扭虧爲盈。

第二把火就“燒”在了資本市場。2016年11月,博實樂就开始啓動了IPO,同時由碧桂園教育集團更名爲博實樂教育集團;次年5月,成功登陸紐交所上市。

剛出道時,憑借“地產+教育”新鮮的模式以及碧桂園雄厚的股東實力,博實樂可謂是出盡了風頭。

在資本市場上,博實樂備受資本青睞,市值曾高達200億元。彼時發行價10.5美元/股,融資1.81億美元,短短5個月股價翻番,高達26.53美元,市值較發行時翻番至200多億元。此後2018年3月,博實樂還做了一次增發,每股價格19美元,融資1.9億美元。

也就是說,一年內博實樂兩次發股籌集3.7億美元,“吸金”能力凸顯。

另外在業績上,博實樂增長也是有目共睹的。2017財年,博實樂實現營收13.28億元,利潤2.33億元,但2019財年收入25.63億元,短短兩年收入翻了一倍,利潤3.33億元。

二、如今瀕臨退市,虧損難題待解

轉折發生在2019年以後,高管變動、政策轉向,最終壓垮了博實樂。

一方面,何軍立卸任CEO,升任董事會執行副主席,馮一意接任CEO。一年後,馮一意辭去CEO職務。楊惠妍親戚黎婉媚接任K12教育聯席CEO,陳子接任輔助教育聯席CEO。高管變動意味着博實樂經營模式也在發生持續變化。

另一方面,中國教育政策發生轉變,2021年9月頒布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強調了義務教育的公益性,明確不得通過VIE(可變利益實體)控制學校,也不能通過關聯交易轉移利潤;同年雙減政策基本全面禁止了學科類的課後培訓。

受此影響,包括新東方和學而思等教育股都受到很大的打擊,博實樂自然也不例外,2021年底股價跌至2美元以下。

步入2022年,博實樂延續股價低迷狀態,更是一度觸及了0.5美元的歷史低谷,總市值也在1億美元低位初徘徊。

這可嚇壞了穆迪、惠譽等評級機構,紛紛下調了博實樂的評級。其中,穆迪在評級報告中指出,“評級下調反了博實樂的幼兒園和學校運營中止速度快於預期,公司不斷發展的業務模式存在高度不確定性,由此導致業務狀況削弱,規模縮小。”

期間,按照一美元退市規則,博實樂因股價持續低於1美金而被警告退市。巧妙的是,博實樂通過4股並一個ADR維持在1美金以上。而所謂一美元退市規則,納斯達克市場規定上市公司的股票如果每股價格不足一美元,且這種狀態持續30個交易日,納斯達克市場將發出預虧警告,被警告的公司如果在警告發出的90天裏,仍然不能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自救以改變其股價,將被宣布停止股票交易。

在業績上,雖然博實樂營收實現增長,但盈利能力卻在下滑,陷入“增收不增利”泥潭。

據2022財年數據顯示,博實樂實現營收同比增長22.3%至17.15億元。其中,海外學校業務營收同比增長29.9%至6.53億元;輔助教育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8%至6.37億元;國內幼兒園及K12運營服務業務營收同比增長55.6%至4.26億元。

僅第四季度,博實樂營收同比增長26.2%至4.04億元,約佔全年總收入的24%。其中,海外學校業務營收同比增長61.1%至1.22億元,佔第四季度總營收的30%;輔助教育業務營收同比微降至1.78億元,佔比45%;國內幼兒園及K12運營服務業務營收同比增長65.7%至1.03億元,佔比25%。

再看盈利能力,2022財年博實樂運營虧損6300萬元,雖較上一財年3.9億元減虧83.8%,但仍處於虧損狀態。

財報中,博實樂還提及,由於個人原因,董事長楊惠妍辭去董事會主席、提名和公司治理委員會、薪酬委員會成員的職務,同時董事會已提名周鴻儒爲董事、董事會主席、提名委員會、薪酬委員會成員,自2022年11月30日起生效。

三、“私有化”是最好歸宿嗎

爲了解決股價持續低迷的難題,以博實樂董事長楊惠妍爲代表的楊家就想讓博實樂走“私有化”這條路。

據“藍鯨教育”報道,有分析師指出,“私有化以後,公司可以不再按照SEC的要求來做定期信息披露,企業的法律咨詢費用、審計費用都可以適當減少,而公司高層和大股東施展動作也可以少了阻礙。當市值不能准確反公司的價值時,私有化可以讓公司行爲不再以股價爲中心,而是依據現金流等因素來做出決策,可以提高公司在股市外其他市場的融資能力,公司治理會更加靈活。同時,公衆監管少了,一些敏感信息也可以不必要披露。”

去年4月,博實樂發布公告稱,收到來自董事會主席楊惠妍及其姑姑楊美容的私有化要約,購买價爲每股0.83美元(每ADS爲3.32美元)。按照美國上市公司流程,公司董事會的三名獨立董事成立特別委員會評估买方的方案。

公告中,买方集團還指出,“該購买價較公告日期前最後一個交易日(2022年4月28日)美國存托憑證的收盤價溢價44%;較過去30個和60個交易日中ADS的成交量加權平均收盤價分別溢價34%和26%。故买方集團認爲,該價格爲合理的,且對公司股東有吸引力的”。

但與公告相反的是,私有化價格似乎有點過低。

按照博實樂總股本2979.8萬粗略測算,私有化總價約2473.2萬美元,甚至不如一個季度的毛利水平。此外,特別委員會聘用了第三方律師和投行(花旗銀行),對博實樂進行了調研和評估,結果評估價遠遠高出买方價格。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博實樂的股權存在“變相甩賣”的嫌疑。最終,私有化計劃泡湯了。2022年底,博實樂公告稱,收到楊惠妍及楊美容通知,买方集團決定撤回4月時發布的私有化提案,放棄將博實樂私有化。

隨着疫情影響逐步消散、房地產市場暖風頻吹,博實樂的發展前景似乎也有了復蘇的底氣,但曾經的破圈祕訣“地產+教育”模式已經不再火爆,博實樂又該如何玩轉資本市場?

追加內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內容哦 !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博實樂教育陷私有化迷局:福禍相依,未來何去何從?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6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