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新年伊始,中國分別與菲律賓、土庫曼斯坦籤署了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這充分表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時代要求。“一帶一路”倡議始終保持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持續世界提供新機遇。
扎扎實實:全球國際合作“範式”效應顯著
對外开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是推進高水平對外开放的過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現已成爲跨越地理限制、突破文化差異、融合發展需求的开放式、全球性合作平台,並將扎扎實實地爲世界經濟復蘇作出重要貢獻。截至目前,“一帶一路”建設碩果累累,共建“一帶一路”成爲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涵蓋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國家和三分之一的國際組織。中國已深度融入一個新的巨大的國際體系之中,並形成了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开放格局。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最深層次的國際背景是當代全球化。今天,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都在加劇,人類社會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共同挑战。2022年世界動蕩、衝突頻發,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集體發起了直接針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競爭。爲應對挑战,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其“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寫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以及其他區域組織等有關文件中。目前,我國已累計與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籤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投資規模近1萬億美元,帶動全球國際合作“範式”效應顯著。同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多邊开發機構和國際合作平台的設立,也推動着全球治理體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碩果累累:從“一條线”到“一張網”
截至2022年5月,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线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超過1400億美元、中歐班列累計开行55493列運送貨物480萬標箱、與32個共建國家和地區籤署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協議。借助於中歐班列,中國和“一帶一路”的夥伴成員擁有了新的交通、運輸、物流大動脈,發揮了彼此之間經濟的互補性優勢,提升了發展水平。
截至目前,我國已與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籤署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老鐵路、匈塞鐵路等重點項目建設運營穩步推進,一批“小而美”的農業、醫療、減貧等民生項目相繼落地。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线國家的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佔我國外貿總值的比重達32.9%,較上年提升了3.2個百分點,較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2013年提升了7.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與沿线國家的雙向投資也邁上新台階,涵蓋多個行業。“一帶一路”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沿线國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互利共贏: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如今,大國競爭博弈日趨激烈,多重衝擊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新的壓力,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增長日趨分化,世界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外部的嚴峻環境也對“一帶一路”建設提出了新的期待和新要求。
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剛質量發展應與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緊密結合,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與共建“一帶一路”的要求和目標高度契合。
中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表明,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10年,對於共建“一帶一路”是一個全新的开始。未來,共建“一帶一路”將在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國際合作的實踐中开啓新徵程,同“一帶一路”夥伴成員共同朝着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不斷邁進,與夥伴成員一起相互合作、互補合作、優勢互動,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彰顯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作者系中國共生(智庫)國際研究院 執行院長、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 陳新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爲世界提供新機遇
地址:https://www.breakthing.com/post/46830.html